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慎终追远清明永驻清明节大约起源于周代,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最初,清明只是一个提醒农民进行春耕春种的节气。《

题目详情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慎终追远  清明永驻    清明节大约起源于周代,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最初,清明只是一个提醒农民进行春耕春种的节气。《淮南子•天文训》记:“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等农谚。这种标志物候变化、敦促春耕的节气,是怎样变成以祭奠祖先为中心的综合节日的呢?
    首先,这与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有关。相传,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文公、介子推一段动人的故事。但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他们认为世界万物都和我们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也有生老病死,需要新陈代谢。火燃久了要熄掉,重取新火。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熄灭旧火与重生新火所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意味着新的一年春耕生产的开始。寒食节在清明前两日,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一为怀旧悼亡。一为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内在的文化关联。
    清明节也融合了上巳节的一些习俗。上已节俗称三月三,它形成于春秋末期。时至唐代。上巳节成了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人们常在此日到水边嬉戏,去郊游踏青。后来,上巳节的踏青饮宴的特点被整合到了清明节的习俗之中。清明节发展最盛的时期是宋代。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载:“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可见,宋人借祭祖扫墓的机会充分享受踏青之乐,寓嬉乐于哀痛之中。张择端绘制的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更是形象地呈现出宋代清明节的盛况。到了元代,不仅上巳节退出了节日传统,寒食节也已基本消亡。春节之后的大好春季只剩下了清明节。
    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深层的祖先崇拜、孝文化传统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而这种文化传统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随着民族精神的复兴,对祖宗的家族性私祭发展到对中华民族共同祖先黄帝、炎帝的群体性公祭,以延续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的精神,这些都抒发了人们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的道德情怀。
    中华传统节日是民族生活的仪式,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现在我们过清明节,就是一次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感悟和认同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扫墓祭祀等形式唤起后人对祖先的追思与敬慕,全面体现对祖先的感恩、对血脉责任的认同,确保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共同记忆,得以代代相传、万载永续。
     (节选自李荣启《感悟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清明节最初只是一个标志物候变化、敦促春耕的节气,我们从“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等农谚中,可见清明节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联系。
B.寒食节的起源与习俗,与晋文公、介子推的故事有关,也与古人的自然观密切相连。当代学者认为世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也有生老病死,需要新陈代谢。
C.寒食之后重生新火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熄灭旧火与重生新火,意味着新的一年春耕生产的开始,象征着新季节、新循环等的开始。
D.上巳节形成于春秋末期,后来逐渐变为了带有一定社会性质的春游活动,到唐代时已成了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到野外踏青,欣赏自然风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从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及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等可见,宋人借祭祖扫墓的机会充分享受踏青之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宋朝民风民俗的盛况。
B.由于寒食和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寒食节后来基本消亡。
C.寒食节在清明前两日,它们前后相继。其中,寒食的主题为怀旧悼亡,清明的主题为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寒食与清明有着内在的文化关联。
D.无论是民间的私祭还是国家的公祭,都是对先人、先祖呈上祭奠与追思,这种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抒发了人们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的道德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在我国众多的节日中,清明节具有双重身份:节气兼节日。它从最初只是一个节气,后来逐渐与寒食节、上巳节融为一体,成为我国重大的综合节日。
B.中国深层的祖先崇拜、孝文化传统深刻地影响着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这种文化传统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
C.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一直受到炎黄子孙的普遍推崇和热情响应,故清明节具有丰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广泛深刻的影响力。
D.清明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承载着神州华夏数千年的厚重历史文化,寄托着古往今来中国人的慎终追远的情怀,值得我们炎黄子孙代代相传、万载永续。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文中说“相传”与晋文公、介子推的故事有关,且指代有误,原文第二段中“他们认为”的“他们”应指古人.故选B.
(2)C、寒食节和清明节的主题颠倒顺序,原文第二段表述为“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一为怀旧悼亡.一为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内在的文化关联”.故选C.
(3)C、因果颠倒.从原文第二段可推知,因为清明节具有丰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广泛深刻的影响力,所以一直受到炎黄子孙的普遍推崇和热情响应.故选C.

答案:
(1)B
(2)C
(3)C
看了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可越来越多的关注你校英语角这周的主题就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大家谈请你  2020-05-16 …

物理题一台起重机以F=2.5乘10三的牵引力将质量M=200KG的货物从静止起匀加速竖直向上提升经  2020-05-23 …

民事诉讼法选择题1.对于一审法院作出的不予受理的裁定,当事人不服的可以()A.提起上诉B.申请复议  2020-06-16 …

求篇作文.命题《新》如题提示里有:新学校、进课程、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新起点、新思维、新行动、  2020-07-04 …

中考复习了,小飞总是东想西想,精神集中不了。“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才行。”一想起妈妈的话,小飞的心情越  2020-11-16 …

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对这两句  2020-11-29 …

如图所示是杂技演员演出时的简图.根据图中的情景,从力学角度提出两个问题,并选其中一个问题进行解答.示  2020-12-10 …

如下图所示,是杂技演员演出时的简图。根据图中的情景,从力学角度出发提出两个问题,并选其中一个问题进行  2020-12-10 …

书面表达据报载,一位12岁的少年从洪水中救起了一名落水儿童,此事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你班同学就“少年  2021-01-05 …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你们学校的英语角这周的主题就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2021-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