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七代①论苏辙英雄之士,能因天下之势而遂成之。天下之势,未有可以必成者也,而英雄之士,常因其隙而入于其间,坚忍而不变,是以天下之势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七代 ① 论 苏辙 英雄之士,能因天下之势而遂成之。天下之势,未有可以必成者也,而英雄之士,常因其隙而入于其间,坚忍而不变,是以天下之势遂成而不可解。 自晋以下,天下何其纷纷也。强者不能以相吞, 而 弱者不能以相服,其德不足以相君臣,而其兵不足以相吞灭。天下大乱,离而为南北,北又离而为东西,其君臣又自相篡取而为七代,至于隋而后合而为一。盖其间百有余年之中,其贤君名臣累累而出者,不为少矣。然而南不能渡河以有北之民;而北不能过江以侵南之地。 岂其百年之间。南无间之足乘,而北无隙之要入哉? 盖亦其势之有所不可者也。七代之际,天下尝有变矣。宋取之晋,齐取之宋,梁取之齐,陈取之梁,而周、齐取之后魏。此五衅者,兵交而不解,内乱而无救,其间非小也,而其四邻拱手远望,而莫敢入。盖其取之者,诚有以待之,而不可以乘其仓卒也。尝试论之。姚泓 ② 、宋武之际,天下将合之际也。姚兴既死,而秦地大乱。武帝举江南之兵长驱以攻秦,兵不劳而关中定。此天下之一时也。及夫刘穆 ③ 之死,关中未安,席不及暖,兵不及 息 ,而奔走以防江南之乱,留孺子孱将,以抗四方强悍之虏,则天下之势已遂去矣。且此惟不能因天下之势而遂成之也,则夫天下之势亦随去之而已矣。 嗟夫!使武帝既入关,因而居之,以镇抚其人民,南漕江淮之资,西 引 巴汉之粟,而内因关中之盛,厉兵秣马,以问四方之罪戾。当此之时,天下可以指麾而遂定矣,而何江南之足以蒂芥夫吾心哉!然而其事则不可以不察也,其心将有所取乎晋,而恐夫人之反之于南,是 以 其心忧惧颠倒,而不见天下之势。孔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故夫有可以取天下之势而不顾,以求移其君,而遂失之者,宋武之罪也。 【注】①七代:南北朝时期的七个朝代。②姚泓(388年—417年),字元子,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最后一位君主,后秦文桓帝姚兴长子。③刘穆:宋武帝刘裕的左仆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下大乱,离而为南北,北又离为东西 ②而其四邻拱手远望,而莫敢入 ③而秦地大乱,武帝举江南之兵长驱以攻秦 ④而奔走以防江南之乱,留孺子孱将以抗四力强悍之虏 ⑤南漕江、淮之资,西引巴、汉之栗,而内因关中之盛 ⑥是以其心忧慎颠倒,而不见天下之势
(1)岂其百年之间,南无间之足乘,而北无隙之可入哉?(4分) (2)尝试论之,姚泓、宋武之际,天下将合之际也。(3分) (3)其心将有所取乎晋,而恐夫人之反之于南。(3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A 小题5:(1)(4分)难道说那一百多年之间,南方没有机会(或:间隙)值得凭借,北方也没有机会可以进入吗?(2)(3分)我曾经评论它,姚泓、宋武帝的时候,是天下将统一的时机。(3)(3分)他内心想要攻取晋地,却又怕别人在南方造反。 |
小题1: |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三国演义》选段,完成(1)-(2)题。“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A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 2020-05-13 …
阅读《三国演义》选段,完成(1)-(2)题。“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A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 2020-06-09 …
西汉后期人杨雄在《法言·问神》中写道:“言不能达其心,书不能达其言,难矣哉!唯圣人的言之解,得书之 2020-06-2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父韶,彭城太守。雄初仕郡为主簿,事太守王 2020-07-01 …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父韶,彭城太守。雄初仕郡为主簿,事太守王经。及经之死也,雄哭之尽哀,市人 2020-07-01 …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父韶,彭城太守。雄初仕郡为主簿,事 2020-07-01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父韶,彭城太守。雄初仕郡为主薄,事太守王经 2020-11-23 …
孔子有句话叫什么“……受之,能能为劳乎,言之能为勿乎”吗?也许有个别字有出入,请大家帮个忙 2020-12-17 …
下面选项错误的一项是()A.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奸雄”形象,许劭对他的评价是“治 2020-12-22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奸雄”形象,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