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孟德传苏辙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孟德传

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十日十病十愈,吐、利①、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②而去;试之前后如一。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③,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再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注:①利,通痢。②弭耳,贴耳,服顺的样子。③自告者,自首的人。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2)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孟德喜爱山林的一组是

①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

②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③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④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

⑤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⑥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  ]

A.

②③⑤

B.

③④⑥

C.

①④⑤

D.

①②⑥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孟德本为军人,但当兵不是他的志向,而偏偏向往山林生活,所以当了逃兵进入深山老林,享受山林之乐。

B.

孟德后来从山中出来,在商州知府宋孝孙、秦州知府张安道的帮助下,得以脱除兵籍,成为自由的老百姓。

C.

孟德是有“道”之人,这种“道”是指人不知畏惧时自有一种无形的强大气势,形成一股令猛虎也不敢伤害的力量。

D.

孟德“得道”是因为“中无所顾”,而“世之君子”则因为“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所以不能“得道”,以致弱者被欺侮,强者被嘲笑。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

(2)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2.D;3.C;

(1)

该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B项都是介词,相当于“在”。A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关系,相当于“就、便”;后一个“而”是转折连词,相当于“但是”。C项前一个“之”是代词,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前一个“以”是介词,相当于“用”;后一个“以”是介词,相当于“由于”。

(2)

该题重点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①句写抛妻弃子割断骨肉之情,甘冒当逃兵杀头的危险;②句写入山态度之坚决;⑥句写不畏山中生活条件之差。其他的几句都不能表现孟德“喜爱山林”。

(3)

该题是对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于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A、B、D三项在原文中能找到相应的信息,而C项对“道”的解释是错误的。孟德的“道”指的是“中无所顾”,是他具有的“浩然之气”。

(4)

  答案:(1)世上的君子,内心都有顾虑的事情,所以必然有思慕的东西,也有畏惧的东西。

  (2)他的博大刚强的正气散发出来,自己感觉不到,但是别人却能感觉到。

  解析:第(1)问考查翻译能力。内心,需要补出来,有所,有……的,固定句式,故,所以;慕,思慕、羡慕;畏,畏惧。

  第(2)问考查翻译能力。其,他的;浩然之气,博大刚强的正气;发越,散发;自见,自己感觉到;物,别人,外物。

  参考译文:

  孟德是(禁军)神勇部的一名逃兵,年少时便向往山林生活,当兵以后,没有达到自己的愿望。嘉祐年间,孟德戍守秦州。这一带名山很多。孟德抛弃妻子,把儿子送给别人,逃离部队来到华山下,用衣服换取一把刀十块饼,带进山里,心里想我是禁军士兵,现在逃到这个地方,被捕就会被处死,缺粮就要被饿死,遇虎狼毒蛇就会被咬死。这三种死法我都不担忧,只想进入深山中去。饼吃完后吃草根或树上的果实,十天中多次生病,病好了再吃,又吐又泻,肚子胀结,心里发闷,(这些病)没有不得过的,过了几个月才适应这种情况,(吃草根野果)如同吃五谷杂粮一样,因此进山中二年而没有饿死。虽然山中多次遇到猛兽袭击,也能够安然无恙。他认为猛兽这一类的动物,一般能识别人的气息,还不到人跟前,离人有一百步远,就先伏下来吼叫,声音震撼山谷,孟德由于不怕死,不被他吓唬住;一会儿,猛兽奋力跳跃,做出张牙舞爪吃人的姿态;最后在离人十步的地方停下来,坐坐走走,垂下耳朵离开;每次用这种办法试探,前后情况是一样的。孟德后来从山中出来,到达商州却不知道是商州,被守卫巡逻的士兵抓住,自己料想必死无疑。商州知州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像是坏人,像是有道行的人。”孟德详细地说出前后经过,于是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送回秦州安置。张安道正掌管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出兵籍,成为自由生活的百姓。至今来往在各大山中,并没有其他特别的技能。

  孟德真可称得上有道行的人啊。世上的君子因为内心都有顾虑的事情,所以必然会有思慕的东西,也有畏惧的东西。思慕、畏惧交织于胸中,不一定有所行动,但面部颜色总会反映出来,别人看到就明白了。所以弱小的人就会被欺侮,强壮的人就会被嘲笑,不能在世上独存。如今孟德心中无所顾虑,他的博大刚强之气发散开来,自己虽感觉不到而别人却能看得到。由此推断这种道(气势力量),即使立于天地之中也是可以的,那些猛兽又哪里值得一提呢?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遗传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孟德尔遗传定律  2020-07-06 …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提出过程,说法错误的是()A.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B.  2020-07-25 …

著名的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图甲)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孟德尔将高茎豌豆(  2020-07-25 …

提出细胞学说和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分别是()A.孟德尔和达尔文B.施莱登、施旺和虎克C.沃森和克里克  2020-11-14 …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说法错误的是()A.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  2020-11-22 …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  2020-12-14 …

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利用“假说-演绎法”成功提出基因分离定律.下列关于  2020-12-14 …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研究中没有运用假说-演绎法的是()A.孟德尔通过研究豌豆一对相对  2020-12-14 …

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利用“假说-演绎法”成功提出基因分离定律.下列关于  2020-12-14 …

孟德尔利用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被称为“遗传学之父”.下列叙述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不符合的是()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