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是因为当时大环境静不允许他说,导致他用“却道天凉好个秋”来暗喻还是他太愁了说不出口,只能伤春悲秋了?

题目详情
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是因为当时大环境静不允许他说,导致他用“却道天凉好个秋”来暗喻 还是他太愁了说不出口,只能伤春悲秋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辛弃疾这首词看似单纯,内容却耐人寻味,写愁说恨构思巧妙,独辟蹊径,技艺高超.吟完全词,自可感到,词的上阕起句就不同一般.明明要写忧国家忧民族的深愁,起笔却就是不提愁,说“不识愁”.辛弃疾真的“不识愁”吗?这不可能.在辛弃疾出生前的十三年,中原沦于金人统治,他的家乡也被占领.他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国难当头,面对国土沦陷,山河破碎,哀鸿遍野的情况他不会无动一衷.他不是“不识愁”,而是对深仇大恨理解还不够深刻,人生的经历不够丰富,还没有尽尝愁的滋味.正因为这样,就“爱上层楼”,赋词说愁.
  古人登高,写诗填词,抒壮志豪情,倾内心苦痛,是一种情调,辛弃疾除了有这种闲情逸致以外,还有想念沦陷的国土,不忍大好河山落入敌人手中的爱国之情.词中的“层楼”就是高楼的意思,两句反复,意思上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节奏上收到了回环往复的音韵效果.
  “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一句中的“强”的意思是勉强,读qiǎng.勉强说愁,是作者愁得不够深时的生硬之语,没有愁却偏要写愁,自然写出来的愁也就是不伦不类的愁,十分尴尬.这一句好就好在,作者不仅在自嘲,而且也中肯地批评了文坛上那种片面追求形式美,缺乏真正的生活感受,自作多情,感情虚假,无病呻吟,内容空洞的现象.
辛弃疾向来就有光复国土,再整乾坤的远大理想.南来最初的几年,他职位低微,远大的政治抱负,不与投降派妥协的政治态度,以及他在南宋统治集团里的孤危地位,使他在政治上屡遭打击,但他仍然抱有一颗报国的赤胆忠心,他给宋孝宗呈奏了《美芹十论》,提出了抗金杀敌、光复国土的十点措施;虞允文作宰相,他又写了《九议》献给他,阐明了九点建议.但宋朝的统治者对辛弃疾不但不理睬,还把这位民族英雄看成是北人南来入仕而不信任.特别是投降派对他更是想尽千方百计进行刁难,爱国的民族英雄只落得个“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结果.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更有甚者,由于小人的谗言,他在四十二岁就因言官弹劾落职,闲置在家,更加不得志了.这种愁的滋味是可想而知的.第二年他到江西上饶,住在带湖水畔.表面上他好像过着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内心却还是愤愤不平的.在带湖的隐居生活时期,是辛弃疾词创作上的一个全盛时期,他的许多名篇佳作大多出自这个时期,《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名篇.辛弃疾住在带湖的时候,经常来往于博山道中,博山位于今天广西丰县.据此可知,辛弃疾在“尝尽愁滋味”后,就少了“上层楼”的雅兴,更多的是来往于博山的山间小路,从年轻的“爱上层楼”到现在的“但觉新来懒上楼”(《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这中间包含着忧国愁家,怀才不遇,有志无成,长期压抑的愁苦、愤慨、不平,他不知从哪里说起,也不知怎么说得清,怎样说得完,说了会有啥用,因此,“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不好说,不想说,说不完,那就随便说一句“天凉好个秋”罢.
看了 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晓明写作业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爸爸给了他一本辅导书他看后高兴地说这本书是()填歇后语  2020-04-12 …

英语翻译这是书上的句子。上文说他有个篮球梦,但突然遭遇车祸导致残疾。然后在康复中心遇到一个残疾人篮  2020-04-26 …

写一个表现读书的句子,用上如饥似渴我写:他如饥似渴地读书.或:他是个小书虫,每得到一本新书,他都会  2020-05-15 …

甲乙丙3人从图书馆各借了一本书,他们相约在每个星期天交换读完的书,经过数次交换后,他们都读完了这3  2020-05-17 …

某商店有两种书包,每个小书包比大书包的进价少10元,而他们的售后利润额相同,其中,每个小书包……某  2020-05-22 …

王羲之学书他总是这样鼓励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能(),也一定会写出项张芝一样的草书,像钟繇一  2020-06-23 …

小飞同学总是喜欢边走路边看书或躺着看书,这个坏习惯不改,将容易导致他眼球中的变凸,形成眼.  2020-11-25 …

写三篇初二的英语书面表达(不用很长,)第一篇你的一位外国朋友Tim,向你请教如何学习中文.请你给他发  2020-12-10 …

初一英语作文1.刘明星期二在学校操场上丢失了他的书包,蓝色里面有几本书和一个签批核,拾到者波导010  2020-12-15 …

额.最讨厌做口语交际题了.我没有任何头绪额.1、新课程提倡小学生多读课外书,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有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