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浅析王维诗歌中的感觉意象(1)后人常引用苏轼之言评王维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浅析王维诗歌中的感觉意象 (1)后人常引用苏轼之言评王维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明其诗给人以显著的视觉效果。 (2)“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送梓州李使君》)等等诗句都是选用极精简的景物,巧妙安排,寥寥数笔,情景兼备的画面就直通眼前。和石溪并称“二溪”的程正揆在他的《青溪遗稿》卷二四《题石工画卷》记载:“予告石溪曰‘画不难为繁,难于用简,简之力大于繁。非以境减,减以笔。’所谓‘弄一车兵器,不若寸铁杀人’者也。”王维深悟此道,点点景象巧妙布局,贯穿为一幅幅生动和谐的画面。 (3)王维又有诗曰:“君家云母障,持向野庭开。自有山泉入,非因彩画来。”(《题友人云母障子》)可见他努力追求的不是华丽绮靡,繁富雕饰的美,而是清新自然,娟秀素淡的美。不但重视景“简”,也重视色“无”。诗人偏爱水墨画,善用水墨画之浓淡构图谋篇。如“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恍见兮又朦胧,惟此才更使人心向往之,才会去“入看”,同时又恋恋不舍的“回望”。淡淡笔墨中给人以无限遐想的余地。 (4)此外,王维对于绘画中透视技法的运用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射雕处”暗示着将军意气风发,飒爽英姿的形象。千里之外云天相接正体现的是“远水无波,高与云齐”的透视原理。云,天,人的空间组合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想象的画面更加摇曳生姿,饶有余味。 (5)钱钟书曾引用培根的话说:“音乐的声调摇曳和光芒在水面荡漾完全相同,‘那不仅是比方,而是大自然在不同事物上所印下的相同脚迹’。”可见声音在意蕴的创造上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而王维更是兼诗、画、乐于一身的大家。 (6)诗人倾禅的心态,尤其能细致入微的洞听到大自然的冥冥悦耳之音。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叩寂寞而求音”,因为“人闲”,所以“花落”的声响也能听得见,夜的静,山的空(这里的“空”应理解为静和幽之意,是与喧闹相对的)格外的明显了。一“惊”字则更突出了山夜的静谧与宁静色调。仿佛被月的皎洁银辉给打乱了,引起了鸟之“鸣”,也许“春涧中”的“时鸣”更多的含着惊叹罢。这里毫无惶惶之感,完全是一种宁静祥和的环境氛围,体现了盛唐时代独有的和平与安定。再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展现的是一幅清新秀丽的有声画,仿若一支恬静质朴的美妙乐曲,轻缓的乐声中亦不失灵动飞扬的活泼。世间中无论是潺潺的水声,还是“灯下草虫鸣”的嘶哑,亦或是“歌闻天仗外”的巍巍天朝盛国的太平之音,王维都能广摄细取渗入到诗中,都能在“画面上表出一片无尽的律动,如空中的乐奏。”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曰:“唐人诗谱入乐者,初,盛王维为多……”《麓堂诗话》就云:“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词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 (7)不难发现王维诗中的声音,多摄取的是自然幽微之音,很少有大自然气势磅礴的宏音巨响。虽说有点缺憾但也是必然,因为他奉禅信佛的心性以及他所处的环境等,成就了他的同时也限制了他。而这又当别论了。此外,日本学者入谷仙介曾对王维诗表现的声音作了大致的分类:“①为表现某种情形的借用;②表现盛唐气象的高亢之声;③谢灵运式的‘自然的招呼’;④诉诸内心世界的微细声音。”这对理解王维诗中的声很有启发意义。 (8)另外,王维还从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进行诗歌的创作。如“山路元无雨,空空湿人心”(《山中》)更多不是画面之感,而主要是明晰的触觉感受,“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桃花行》)则还带有沁人心脾的桃花之清香了。可见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感觉意象运用的高超。 小题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小题2:下列哪句诗主体上不能带给人画面之感?(3分)
答: 小题4:结合文章概括王维诗歌画面感强烈的原因。(4分) 答: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BD 小题2:D 小题3:视觉意象,听觉意象,触觉意象,嗅觉意象。 小题4:(1)精简景象的巧妙布局(2)用词淡浓适宜与水墨画相通。(3)透视技法的娴熟运用 |
小题1:B项,张冠李戴,对石溪说,非王维。D项,扭曲原意。动听的为“冥冥”之音,同时文中第7段明确指出“多摄取的是自然幽微之音,很少有大自然气势磅礴的宏音巨响”。 小题2:依据原文:如“山路元无雨,空空湿人心”(《山中》)更多不是画面之感,而主要是明晰的触觉感受。 小题3:一点1分。 小题4:答出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有关文体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诗歌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 2020-05-16 …
帮我做一下诗律学的判断题()3.近体诗就是指现代自由体诗歌.()4.唐代以后,就没有古体诗了.() 2020-05-20 …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楚辞》、《乐府》诗、《古诗十九首》、汉魏文人创 2020-06-11 …
诗中所描写的对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些则没有下句承接(如“干瘪的 2020-06-21 …
三国演义中的诗是罗贯中写的还是“后人”写的书中常常出现“后人有诗叹之曰”,“后人有诗赞之曰”。。。 2020-07-05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旧体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古体诗,唐代 2020-11-07 …
“建筑是凝固的诗”后面3句是什么建筑是凝固的诗:;.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在 2020-11-26 …
我记得有句诗,只记得典故,但是忘了诗的原句,典故大概内容如下,希望有人能替我想出那句诗,说的是从前有 2020-11-30 …
诗中所写的对象,有的有下句承接,有的没有下句承接。请仿照本诗,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 2020-12-1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 2021-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