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回答小题。(共7分)终南山终南望余雪王维祖咏太乙近天都①,连山接海隅。终南阴岭②秀,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积雪浮云端。分野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回答小题。(共7分)
终南山 终南望余雪
王维 祖咏
太乙近天都①,连山接海隅。 终南阴岭②秀,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积雪浮云端。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林表③明霁色,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城中增暮寒。
注释:
①太乙:终南山主峰,也是终南山别名。天都:帝王的都城,指长安。
②阴岭:山北曰阴。背向太阳的山岭。
③林表:林梢。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终南山》的作者立足“中峰”,用阳光的浓或淡和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形百态。
B. 《终南望余雪》的作者从长安城遥望终南山,看到落日的余晖把树林的顶端照得闪烁发光。
C. 两首诗都写了雪后初晴时终南山的山势之高和林壑秀美,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D. 两首诗呈现出不同的创作特点:王诗意境清新,有声有色;祖诗则意境清幽,朴实俏丽。
2.王维、祖咏两位诗人笔下的终南山共同特点是什么?他们各自是怎样表现这一特点的?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
1.C
2.
共同特点:高。(或被白云缭绕)(1分)
结合诗句赏析:(4分)
王诗: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解说:这两句诗写诗人身在终南山中,向前走,白云分向两边,回头看,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走出云海,前面是蒙蒙青雾,走进雾中,雾却看不见也摸不着了。(1分)诗人用身在云雾中的感受突出了终南山山势至高,直插云雾之中。(1分)
或: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解说:这两句诗写诗人站在终南山的中峰之上,仰观天穹,中峰正处在天际南北分野之处;俯瞰众多山壑,或晴光朗照,或阴影笼盖,无不呈现自己独有的风姿。(1分)用俯瞰所见东西之广,南北之阔,突出了终南山的高峻磅礴。(1分)
祖诗:积雪浮云端
解说:这句诗写终南山的阴岭积雪未化,好像飘在云上,给人以“浮”的感觉。(1分)。用山顶的积雪浮出云层来表现终南山山岭之高。(1分)
1.
分 析:
《终南望余雪》没有表达“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的情感。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分 析:
这两首诗都突出了终南山之高的特点,并且都运用了衬托的方法来描写其高。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一个空心球在水中恰能悬浮,现将它切为一大块和一小块,则这两部分将A.小块上浮,大块下沉B.小块下沉 2020-05-13 …
物体的浮与沉.将一个悬浮在水中,密度均匀的立方体竖直方向截成一大一小两块,则这块物体将().A.大 2020-05-16 …
一空心铜球悬浮在稀硫酸中,且铜球不与烧杯接触,现在稀硫酸中投入一小块锌并充分反应,则下列对铜球静止 2020-05-17 …
可停留在水中任何深度的某均匀物体,将其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A.大的上浮,小的下沉B.小的上浮 2020-05-19 …
将悬浮在盐水中质地均匀的土豆块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r仍放入盐水中,则()A.两块都上浮B.两块都悬 2020-05-22 …
漂浮在盐水中的物体,通过加水改变密度,使其下沉至悬浮.下沉的条件是浮力小于重力,这没有错.可是物体 2020-06-04 …
潜水艇由水面下10米潜到20米深处时,它所受到的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是()A.压强增大,浮力不变D 2020-06-28 …
某潜水器下潜过程中,发现深潜器发生越来越明显地收缩,则深潜器收到的海水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是()A. 2020-11-22 …
潜水员在水面下继续向下潜水的过程中,关于潜水员所受的浮力和压强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浮力 2020-12-10 …
将悬浮在盐水中的质地均匀的土豆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仍放入原盐水中,则A.两块都上浮B.两块仍悬浮C. 2020-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