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实业非有多数之母本不昌。”……苟欲兴工,必先兴学。”至此,张謇已经确立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思想,并且有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实业非有多数之母本不昌。”……苟欲兴工,必先兴学。”至此,张謇已经确立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思想,并且有本有方有序地付诸实践。
张謇指出:……救亡之策,莫急于教育,谋一国之强,基于教育,窃惟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而其根本之根本之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国民是张謇素质教育的崇高目标。谋体育德育智育之本,基于蒙养,而尤在就儿童所已知,振起其受教育之兴味,使之易晓而直觉。首重道德,次则学术,学术不可不精,而道德尤不可不讲。中国教育之为道,使人知伦纪和德行艺三者而已…….面向世界,更新教育内容,用全人类的优秀文化科技成果培养塑造学生。实行三个结合、知行并进,在实践中陶冶学生的素质。中外并举,集纳贤才,以优良的师资保障素质教育。广辟财源,以实业辅助教育,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
--张謇教育语录
材料二
张謇曾多次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将中国和德、日等列强进行比较,他认为中国和列强的差距,最重要的也在于人的素质差距。他指出:“且制度之优劣,犹外物也,根本仍在人之立志”,“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环顾五洲,彼所称强大文明之国,犹是人也”。并且他还断言“有礼教有学问之国,即亡亦必能复兴”。他提醒人们:“人皆知外洋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
--来自:互联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教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评价张謇的教育思想。
材料一
“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实业非有多数之母本不昌。”……苟欲兴工,必先兴学。”至此,张謇已经确立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思想,并且有本有方有序地付诸实践。
张謇指出:……救亡之策,莫急于教育,谋一国之强,基于教育,窃惟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而其根本之根本之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国民是张謇素质教育的崇高目标。谋体育德育智育之本,基于蒙养,而尤在就儿童所已知,振起其受教育之兴味,使之易晓而直觉。首重道德,次则学术,学术不可不精,而道德尤不可不讲。中国教育之为道,使人知伦纪和德行艺三者而已…….面向世界,更新教育内容,用全人类的优秀文化科技成果培养塑造学生。实行三个结合、知行并进,在实践中陶冶学生的素质。中外并举,集纳贤才,以优良的师资保障素质教育。广辟财源,以实业辅助教育,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
--张謇教育语录
材料二
张謇曾多次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将中国和德、日等列强进行比较,他认为中国和列强的差距,最重要的也在于人的素质差距。他指出:“且制度之优劣,犹外物也,根本仍在人之立志”,“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环顾五洲,彼所称强大文明之国,犹是人也”。并且他还断言“有礼教有学问之国,即亡亦必能复兴”。他提醒人们:“人皆知外洋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
--来自:互联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教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评价张謇的教育思想。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依据材料“而其根本之根本之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国民是张謇素质教育的崇高目标”、“中外并举,集纳贤才,以优良的师资保障素质教育.广辟财源,以实业辅助教育,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等可知特点:坚持教育服务于实业,服务于民生为宗旨;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极力倡导学以致用的实践精神;中西结合,取长补短,融会贯通.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背景、作用、局限等方面进行分析.示例如下:张謇的教育思想是在民族危机严重背景下形成并发展的;冲破了传统教育的禁锢,培养了实用人才;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但没有突破传统的道德体系,是“中体西用”在教育上的一大体现.
故答案为:
(1)特点:坚持教育服务于实业,服务于民生为宗旨;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极力倡导学以致用的实践精神;中西结合,取长补短,融会贯通.
(2)评价:张謇的教育思想是在民族危机严重背景下形成并发展的;冲破了传统教育的禁锢,培养了实用人才;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但没有突破传统的道德体系,是“中体西用”在教育上的一大体现.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背景、作用、局限等方面进行分析.示例如下:张謇的教育思想是在民族危机严重背景下形成并发展的;冲破了传统教育的禁锢,培养了实用人才;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但没有突破传统的道德体系,是“中体西用”在教育上的一大体现.
故答案为:
(1)特点:坚持教育服务于实业,服务于民生为宗旨;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极力倡导学以致用的实践精神;中西结合,取长补短,融会贯通.
(2)评价:张謇的教育思想是在民族危机严重背景下形成并发展的;冲破了传统教育的禁锢,培养了实用人才;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但没有突破传统的道德体系,是“中体西用”在教育上的一大体现.
看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行吟阁遐想黄秋耘前几天,翻出一张旧照片,是我自己拍的武昌东湖旁边的行吟 2020-05-1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10年11月29日,北京市小学生张皓经调查和实验发现“鲜食用菌不同 2020-05-17 …
化学的学习中会涉及到一些图形,根据不同图示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以如图所示实验都是我们曾经学 2020-06-27 …
我们已经学习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探究,下面请你回忆:(1)实验时老师给你提供了二个集气瓶,一个 2020-07-13 …
邯郸一家小店某商品的进价是20元,售价是30元。张某用100元人民币买该商品,店主找回张某70元。事 2020-11-12 …
求一道解释原因的题的答案题目:“戏院有一场文艺演出,你的一位同学给你买了一张票,约你一同去看,不巧你 2020-11-22 …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据此回答:恩格斯曾经称赞法国启蒙思想家“都是非常革命的”,是 2020-12-10 …
张晴是八年级的学生,妈妈平时对她要求很严格,张晴经常感到不满。一天放学后,张晴应邀去同学家玩,回到家 2020-12-1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相初年,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在实行何种地方行政制度问题上,形成了两种 2020-12-20 …
下图反映了某一阶级派别的主要经营形式,该派别的主张是①反对贵族特权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③主张实行激进的 2020-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