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一张地图莫景春久在城市里居住和工作,虽然现在所在的城市距离老家仅仅百余公里,可是难得有时间回趟老家。常常在周末接到父母的电话,其实也没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张地图
莫景春 久在城市里居住和工作,虽然现在所在的城市距离老家仅仅百余公里,可是难得有时间回趟老家。常常在周末接到父母的电话,其实也没什么大事,他们在电话里很有兴致地叙述的,不是张家大伯的儿子结婚了,就是李家叔叔的女儿出嫁了,再就是庄稼长得怎样……最后总忘不了嘱咐一句:“家里什么都好,忙你的工作,别惦记……
其实,哪能不惦记呢!父母不跑到城市里来,自己也总想抽空回家看看,可是大学毕业后,在单位工作接近十年,一直没什么成就,就不愿总在乡里乡亲的眼前晃了。
因为中秋节有三天时间的公休,下决心回趟老家。
刚到家,邻居大伯便急急忙忙找上门来,手里拿着一张报纸一样大小的地图,一脸的焦急。
“有什么急事吗,大伯?”我赶紧起身,迎接这位好像有什么急事的老人。
“你是村里的读书人,又在外面工作,见多识广,帮我看看!”大伯气喘吁吁地说,又递过那张被攥得有些皱巴巴的纸。
红红点点,密密麻麻地印着地名,那是一张花花绿绿的地图。从没上过学的大伯怎么突然对地理知识感兴趣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这大伯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是不是故意考考我?或者是生活好了,准备出去旅游?
“你帮我找找广东的东莞在哪里?过节了,心里总是挂着些什么东西。”大伯伸出一双满是皱纹的手,抖抖索索地和我小心翼翼地打开那地图,然后掏出一支红笔,还有透亮的放大镜。
哎呀,像蜘蛛网一样的地图,早早画上了两条醒目的线。家乡所在的桂西北一乡镇已被划上大红的圆圈,然后从这个地方笔直地分出两条直线:一条直直伸向遥远的北京,另一条则连向海边的厦门。这两条线赫然醒目,像两只有力的手指一样,紧紧地嵌在一起。
北京厦门,一北一南,一个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个是美丽的海边城市,划上它们有什么用?大伯看到我的手指反复地指指点点着北京和厦门,笑呵呵地说:“那是在读初中的孙子帮我找的,现在也跑出去了。在北京的是大儿子,在厦门的是二儿子,他们全跑出去啰。”
我知道邻家大伯的大儿子手艺好,砌砖垒石,是他的拿手好戏,呆不住,跟着邻村的人跑到北京搞建筑去了;二儿子呢,平时喜欢拆拆收音机修修电视冰箱,对电子很感兴趣,也跑到厦门的电子厂打工去了,家里就剩下大伯和老伴,还有儿媳孙儿了。
“那现在你找广东的东莞干什么呢?”
“大孙儿中专毕业了,到广东的东莞打工去了,想看看他到底在哪个地方,心里踏实。”
看到大伯急切的样子,我赶紧把地图平平整整铺到桌面上,拿起他手上的那支红笔,先在我们所在的家乡定了个点,沿着广西向广东的方向,在标着黑黑的字大大一圈的“广州”附近划出了东莞这个地名。大伯目不转睛地盯着,晃着放大镜,目光紧跟着我的笔头,看着我的笔头停住了,便长长地舒口气:“哦,在广东,就在我们附近,不远不远。”
接着他急忙拿来一把直尺,在我们家乡和东莞之间划了一条长长的红红的线,把两者紧紧地连接起来,心里乐滋滋的。
我再看看大伯的地图,只见图上以家乡为原点,辐射三条赫然醒目的红线,那三条线很像一只张开的手掌。家乡是掌根,北京厦门东莞是叉出去的手指,不管亲人们跑到哪个地方打工,他们都还紧紧地握在大伯的掌心里。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在城市里居住,却很少能有时间回到农村老家,这是很多年轻人面临的状况,小说开头从“我”长时间不回老家写起,突出了小说的主旨。
B.“那是一张花花绿绿的地图”,“被攥得有些皱巴巴的”,这表明邻居大伯常常将地图拿在手中,时时查看,心里总记挂着远离故土的儿孙们。
C.“我”刚到家,邻居大伯便“急急忙忙找上门来,一脸的焦急”,这个细节表明因为村里没有有文化的人,老人内心很焦急。
D.邻居大伯的地图上,画着由家乡连接北京、厦门这两个一北一南城市的两条醒目的线,表明他已经知道儿子所去的方向,只是为不知孙儿去了哪里而着急。
E.小说描述了一个留守老人通过画地图的方式关心孩子们的故事,流露出留守老人心中的寂寞之情。
(2)小说的结尾写地图上画的线“像一只张开的手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邻居大伯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中写了邻居大伯一家分散到全国各地的现状,这成了当今农村很普遍的现象。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实际谈谈。
一张地图
莫景春 久在城市里居住和工作,虽然现在所在的城市距离老家仅仅百余公里,可是难得有时间回趟老家。常常在周末接到父母的电话,其实也没什么大事,他们在电话里很有兴致地叙述的,不是张家大伯的儿子结婚了,就是李家叔叔的女儿出嫁了,再就是庄稼长得怎样……最后总忘不了嘱咐一句:“家里什么都好,忙你的工作,别惦记……
其实,哪能不惦记呢!父母不跑到城市里来,自己也总想抽空回家看看,可是大学毕业后,在单位工作接近十年,一直没什么成就,就不愿总在乡里乡亲的眼前晃了。
因为中秋节有三天时间的公休,下决心回趟老家。
刚到家,邻居大伯便急急忙忙找上门来,手里拿着一张报纸一样大小的地图,一脸的焦急。
“有什么急事吗,大伯?”我赶紧起身,迎接这位好像有什么急事的老人。
“你是村里的读书人,又在外面工作,见多识广,帮我看看!”大伯气喘吁吁地说,又递过那张被攥得有些皱巴巴的纸。
红红点点,密密麻麻地印着地名,那是一张花花绿绿的地图。从没上过学的大伯怎么突然对地理知识感兴趣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这大伯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是不是故意考考我?或者是生活好了,准备出去旅游?
“你帮我找找广东的东莞在哪里?过节了,心里总是挂着些什么东西。”大伯伸出一双满是皱纹的手,抖抖索索地和我小心翼翼地打开那地图,然后掏出一支红笔,还有透亮的放大镜。
哎呀,像蜘蛛网一样的地图,早早画上了两条醒目的线。家乡所在的桂西北一乡镇已被划上大红的圆圈,然后从这个地方笔直地分出两条直线:一条直直伸向遥远的北京,另一条则连向海边的厦门。这两条线赫然醒目,像两只有力的手指一样,紧紧地嵌在一起。
北京厦门,一北一南,一个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个是美丽的海边城市,划上它们有什么用?大伯看到我的手指反复地指指点点着北京和厦门,笑呵呵地说:“那是在读初中的孙子帮我找的,现在也跑出去了。在北京的是大儿子,在厦门的是二儿子,他们全跑出去啰。”
我知道邻家大伯的大儿子手艺好,砌砖垒石,是他的拿手好戏,呆不住,跟着邻村的人跑到北京搞建筑去了;二儿子呢,平时喜欢拆拆收音机修修电视冰箱,对电子很感兴趣,也跑到厦门的电子厂打工去了,家里就剩下大伯和老伴,还有儿媳孙儿了。
“那现在你找广东的东莞干什么呢?”
“大孙儿中专毕业了,到广东的东莞打工去了,想看看他到底在哪个地方,心里踏实。”
看到大伯急切的样子,我赶紧把地图平平整整铺到桌面上,拿起他手上的那支红笔,先在我们所在的家乡定了个点,沿着广西向广东的方向,在标着黑黑的字大大一圈的“广州”附近划出了东莞这个地名。大伯目不转睛地盯着,晃着放大镜,目光紧跟着我的笔头,看着我的笔头停住了,便长长地舒口气:“哦,在广东,就在我们附近,不远不远。”
接着他急忙拿来一把直尺,在我们家乡和东莞之间划了一条长长的红红的线,把两者紧紧地连接起来,心里乐滋滋的。
我再看看大伯的地图,只见图上以家乡为原点,辐射三条赫然醒目的红线,那三条线很像一只张开的手掌。家乡是掌根,北京厦门东莞是叉出去的手指,不管亲人们跑到哪个地方打工,他们都还紧紧地握在大伯的掌心里。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在城市里居住,却很少能有时间回到农村老家,这是很多年轻人面临的状况,小说开头从“我”长时间不回老家写起,突出了小说的主旨。
B.“那是一张花花绿绿的地图”,“被攥得有些皱巴巴的”,这表明邻居大伯常常将地图拿在手中,时时查看,心里总记挂着远离故土的儿孙们。
C.“我”刚到家,邻居大伯便“急急忙忙找上门来,一脸的焦急”,这个细节表明因为村里没有有文化的人,老人内心很焦急。
D.邻居大伯的地图上,画着由家乡连接北京、厦门这两个一北一南城市的两条醒目的线,表明他已经知道儿子所去的方向,只是为不知孙儿去了哪里而着急。
E.小说描述了一个留守老人通过画地图的方式关心孩子们的故事,流露出留守老人心中的寂寞之情。
(2)小说的结尾写地图上画的线“像一只张开的手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邻居大伯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中写了邻居大伯一家分散到全国各地的现状,这成了当今农村很普遍的现象。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实际谈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试题解析:
(1)A.错误;小说的主旨是通过邻居大伯表现出来的,而不是通过“我”长时间不回老家来表现的;
B.正确;
C.错误;邻居大伯的焦急,是因为盼望有“我”这样有文化的人能给自己找地图上的位置,而不是因为“村里没有文化的人”;
D.不完全正确;从小说中看,邻居大伯知道孙子去了东莞,只是不知道东莞在地图上的位置;
E.正确;
(2)地图辐射出去的红线如同“手掌”,无论孩子们去了哪里,始终都在亲人的掌心中,在亲人的牵挂里;结尾照应标题,突出主旨,让文章结构严谨完整;
(3)大伯拿着地图圈出孩子们的所在地,说明他爱孩子们;尽管孩子们都离开村子,一年难见几面,大伯却还是乐呵呵的,说明他思想开明乐观;看着地图上孩子们的位置,用红线连起来就很开心,说明他容易满足;
(4)农村青少年流向城市,是现代社会的趋势,不可避免,可以选取其合理性如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为城市注入活力等分析,也可关注其造成的问题,如农村田地的荒废,老人的无人赡养,留守儿童的教育等;
答案示例:
(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
(2)小说的结尾写邻居大伯的地图画成了手掌的图形,这有很深的寓意.
地图上辐射出去的红线是孩子们远离家乡的去向,但不管他们到多远的地方,都是由掌根出去的,他们都会在亲人的掌心里;(3分)
这个结尾突出了小说的主旨,还点明了题目,也照应了开头邻居大伯拿地图来找“我”的情节,使全文成为严谨的整体;(3分)
(3)①邻居大伯对孩子们有深沉的爱,孩子们远离了家乡,他总要一一找到地图上孩子们所在城市的位置,内心充满了关切;
②他开通开明,孩子们远离了自己,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能理解他们的生活追求;
③容易满足,从地图上的距离看着不远,就可以长长地舒口气,将孙子去的地方在地图上用红线和家乡连在一起心里就乐滋滋的,都表现了这一点;(每条2分)
(4)现在农村出现“空心”化是城镇化政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结果;(2分)
①农村青壮年到城市去,是他们在物质和文化上追求更高水平的表现;
②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农村有着丰厚的劳动力资源,自然会出现劳动力流动的现象;
③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去也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比如文中留守老人赡养的问题,以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等,这些都是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每条(2分),意思对,阐述清晰即可.)
(1)A.错误;小说的主旨是通过邻居大伯表现出来的,而不是通过“我”长时间不回老家来表现的;
B.正确;
C.错误;邻居大伯的焦急,是因为盼望有“我”这样有文化的人能给自己找地图上的位置,而不是因为“村里没有文化的人”;
D.不完全正确;从小说中看,邻居大伯知道孙子去了东莞,只是不知道东莞在地图上的位置;
E.正确;
(2)地图辐射出去的红线如同“手掌”,无论孩子们去了哪里,始终都在亲人的掌心中,在亲人的牵挂里;结尾照应标题,突出主旨,让文章结构严谨完整;
(3)大伯拿着地图圈出孩子们的所在地,说明他爱孩子们;尽管孩子们都离开村子,一年难见几面,大伯却还是乐呵呵的,说明他思想开明乐观;看着地图上孩子们的位置,用红线连起来就很开心,说明他容易满足;
(4)农村青少年流向城市,是现代社会的趋势,不可避免,可以选取其合理性如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为城市注入活力等分析,也可关注其造成的问题,如农村田地的荒废,老人的无人赡养,留守儿童的教育等;
答案示例:
(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
(2)小说的结尾写邻居大伯的地图画成了手掌的图形,这有很深的寓意.
地图上辐射出去的红线是孩子们远离家乡的去向,但不管他们到多远的地方,都是由掌根出去的,他们都会在亲人的掌心里;(3分)
这个结尾突出了小说的主旨,还点明了题目,也照应了开头邻居大伯拿地图来找“我”的情节,使全文成为严谨的整体;(3分)
(3)①邻居大伯对孩子们有深沉的爱,孩子们远离了家乡,他总要一一找到地图上孩子们所在城市的位置,内心充满了关切;
②他开通开明,孩子们远离了自己,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能理解他们的生活追求;
③容易满足,从地图上的距离看着不远,就可以长长地舒口气,将孙子去的地方在地图上用红线和家乡连在一起心里就乐滋滋的,都表现了这一点;(每条2分)
(4)现在农村出现“空心”化是城镇化政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结果;(2分)
①农村青壮年到城市去,是他们在物质和文化上追求更高水平的表现;
②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农村有着丰厚的劳动力资源,自然会出现劳动力流动的现象;
③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去也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比如文中留守老人赡养的问题,以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等,这些都是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每条(2分),意思对,阐述清晰即可.)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请写出含有字母Ee读音的其他所有字母请写出与字母Ii有共同读音的其他所有字母有的字母可以单独表示单 2020-04-09 …
观察下列每对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间的距离4与-2,3与5,-2与-6,-4与3.并回答下列各题1、你 2020-05-13 …
关于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是天经地义的,所有父母都能做得很好B.是理所应当 2020-05-17 …
管母线对接焊口距母线支持器夹板边缘距离及隔离开关静触头安装位置不应小于50mm。( ) 2020-05-30 …
西游记回目中木母是什么意思问题补充:32回莲花洞木母逢灾40回猿马刀归木母空41回木母被魔擒76回 2020-06-09 …
我国的航母正按计划进行各项科研试验和训练,如图所示是中国航母“瓦良格”号训练时的图片,当飞机飞回航 2020-06-11 …
电力系统出现两相短路时,短路点距母线的远近与母线上负序电压值的关系是()A、距故障点越远负序电压越高 2020-11-26 …
我国的航母正按计划进行各项科研试验和训练.如图所示是中国航母“瓦良格”号训练时的图片.当飞机飞回航母 2020-12-06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田世国.这段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田世国把生命 2020-12-20 …
2012年9月25日,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如图是“辽宁号”航母训练时的图片.当“歼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