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甲]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礼记•礼

题目详情

[甲]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礼记•礼运》)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礼记•学记》)

[丙]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礼记•曲礼上》)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弗学而能         

玉不        

其次务施报         

人有礼则        

1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1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丙文中“礼”的见解。(5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3.(1) 不。(2) 琢磨,雕琢。(3) 实行,引申为给予。(4) 安定。

14.(1)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

(2) —个人遵守礼仪会使自身安定,不遵守礼仪则可能面临危机。所以说:“礼是不能不学的。”

15.示例:人际关系处理上应该重视礼尚往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社会才安定,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参考译文]

(甲文) 所以圣明的人把整个天下看成是一个家,把整个国家当成是一个人,并不是(他们) 凭主观妄为,而是(他们) 了解情况,能剖析其中深刻的含义,明白它们的利害关系,擅长处理其中的冲突,然后才会有所作为。那什么是人的性情呢?高兴、生气、悲伤、恐惧、喜爱、厌恶、欲望,这七种性情是不需要学习就具备的。

(乙文)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兑命》中说:“自始至终,都惦记着致力于学习。”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丙文) 因此圣人兴起,制定礼法来教导人,用礼仪教人,让人们懂得礼仪,知道自己与禽兽的区别。上古时以德为贵,后世才讲究施惠与回报。礼所崇尚的是有来有往。只施与而不接受,是不符合礼仪的;只接受而不施与,也是不符合礼仪的。一个人遵守礼仪会使自身安定,不遵守礼仪则可能面临危机。所以说:“礼是不能不学的。”

看了 [甲]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高中历史“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股礼,所损益,可知也.”其中“礼”主要指“殷因于夏礼,  2020-05-22 …

古语解读凡持国,太上知始,其次知终,其次知中.三者不能,国必危,身必穷.孝经曰:『高而不危,所以长  2020-06-10 …

古汉语译成现代汉语仁者,不忍也、施生爱人也;义者,宜也,断决得中也;礼者,履也,履道成文也;智者,  2020-06-16 …

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非礼,是无法也”。据此可知A.荀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B  2020-07-01 …

22、给下列文言语段正确断句。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  2020-07-16 …

古汉语译成现代汉语仁者,不忍也、施生爱人也;义者,宜也,断决得中也;礼者,履也,履道成文也;智者,知  2020-11-02 …

卫(商)鞅曰:“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  2020-12-1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2020-12-14 …

2011年春晚小品《中奖》表现的是一位彩票投注站业主拒绝了金钱的诱惑,通知中奖者的诚信之举。小品表现  2020-12-16 …

“礼者,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者也。……隆礼重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  2021-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