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庸的雪--阮萍①在冬天作客的雪往往是鹅毛大雪,这种通常是需要呼啸的风声鸣锣开道的,需要鹤辇鸾车虚张声势的。中庸的雪显然不是折中雪,而且和这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庸的雪--阮萍    ①在冬天作客的雪往往是鹅毛大雪,这种通常是需要呼啸的风声鸣锣开道的,需要鹤辇鸾车虚张声势的。中庸的雪显然不是折中雪,而且和这种隆重热烈的气氛相反,中庸的雪的到来简朴冷清,或者说悄无声息,是有着微服私访的味道。
    ②起先一直是云淡风轻,淡黄的阳光像一樽薄酒,暖暖洒在人身上。这种日子使人忍不住要想起淡青的树干和雪白的花朵的;然后天阴起来了,刮起了风,风不大,吹在脸上像一绺绺帛贴在脸上的凉,这也是正常的。这样阴了两天,天空由浅灰慢慢变成深的银灰,这种灰是含蓄而尊贵的,是琦年玉岁消逝了灰,是珠覆纷沓走远了的灰,是大有深意、藏而不露的。然后,眼前掠过一粒细小的白,是雪吗?定眼再看,已倏忽不见了,风也不见了。天气说不出是冷还是暖,冷暖交汇的样子,这种天气坐在寂静的车厢里是要引起假寐遐想欲望的。
    ③睁开眼时,发觉窗外的柏油马路湿湿的,显得黑而幽深,映着天空和行人的细碎倒影。路边是一层白,霜也似的,但却是雪,因为雪花就在窗外飞舞,小的像针尖,大的如雨点,但没有雨点那样饱满结实。雪花和雪花之间的缝隙很大,疏疏朗朗,像是银灰天空上敲打下来的一些琐屑,带着来历,各怀心事,自成一体。所以落下的时候,它们是衣食无忧的倏然,有的不时翻两个身,再拐到旁边和别的雪花耳语两句;有的很专注,呈一条很细的直线,仿佛要去赴一个什么宴会,而这场宴会是及具吸引力的,任凭行驶的车再怎么鸣笛也不会分神,雪们心无旁骛
    ④落在房顶上的雪是动感,鳞鳞的瓦间涌动着白色的浪花;落在国槐上的雪是温柔的,枝条上长满密密的白色绒毛,而且那树枝竭力伸展的样子是令人感动的,像等待了很久的衷心耿耿的情人,只待雪花落尽,便合拢臂膊相拥而泣的。四季常青的柏树不会有这份浪漫,它们塔似的身子严谨端肃,像满腹经纶的学士,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云蒸霞蔚,外界的干扰都是没有光彩、没有意义的。只有当车经过时,才发觉柏树的枝桠间挂着一团团的雪,像鸟一样优雅地栖卧着。
    ⑤下了车,迎面扑来的空气不再干燥得令人无明火起,是久违了的清冽湿润,像夏天时站在气势恢弘的瀑布前的感觉。每一个毛孔都在臃肿的棉衣下张开,尽情地呼吸,自由地吐纳。
    ⑥雪是薄薄的一层,所以踩上去不会有“吱嘎吱嘎”的声响,它也是悄无声息的。偶尔有轻微而短促的“嗦嗦”声,也是亲切的,像村妇在雨天嚼着家长里短的舌头。雪的白也不是泛着光泽令人起敬的白,是那种骨质的苍白,这种白是朴素的,既不会让你自惭形秽也不会让你居高临下,更不会为与它的邂逅而感到突兀。这种雪像是消失了很多的朋友,离去时心中会有淡淡的遗憾,到来时也不会欣喜若狂。因为这种朋友不是两肋插刀那种类型的,很多时候他只是听众,听你絮絮叨叨地诉说,最后轻拍你的肩作为安慰。在你生病时不会送上玫瑰花,只在床头放上苹果和一张式样普通的卡片。他淡若春风,有时你会想起他,有时又把他忘得一干二净。所以他的到来只会在心中产生无以名状的踏实感。
    ⑦“这种雪是平易近人的,最适合刘禹锡的诗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小小的火炉跳动着小小的火苗,足以抵挡这种雪带来的寒意;而加上新醅的漾起泡沫的酒,室内便是暖意融融了。你看,这种雪多么懂得人情世故!它的不彻底的白意味隽永,像一个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又不可避免地存在优点,但是心里那份纯真的梦幻是永不消逝的,这种雪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性的一种关爱,入微到每一个细节,但却做得含而不露,它是雪中的隐者。
(1)读第①段,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中庸的雪”和“鹅毛大雪”的特点?)
“鹅毛大雪”的特点:___
“中庸的雪”的特点:___
(2)文章标题是《中庸的雪》,却第②段宕开一笔,描写下雪前的天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文章末尾,作者为什么说这种雪是“雪中的隐者”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4)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很有张力,请从修辞的角度并结合具体语词对第三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概括事物总的特征,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中心句中的中心词.或者找到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将词语整理组合也可.从第一段“鹅毛大雪,这种通常是需要呼啸的风声鸣锣开道的,需要鹤辇鸾车虚张声势”可以概括出鹅毛大雪:隆重热烈.从“中庸的雪的到来简朴冷清,或者说悄无声息,是有着微服私访的味道”中庸的雪简朴冷清.
(2)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常见表现手法有:衬托、象征、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等.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加深印象.普通的雪是大家熟悉的,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有亲切感.通过对比,可以使读者对“中庸的雪”有更深切的认识.
(3)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像一个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又不可避免地存在优点,但是心里那份纯真的梦幻是永不消逝的,这种雪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性的一种关爱,入微到每一个细节,但却做得含而不露”可以看出作者说“中庸之雪”是“雪中的隐者”是因为中庸的雪的到来简朴冷清,或者说悄无声息,是有着微服私访的味道,既不会让你自惭形秽也不会让你居高临下,更不会为与它的邂逅而感到突兀.他淡若春风,有时你会想起他,有时又把他忘得一干二净.它的不彻底的,白意味隽永,心里那份纯真的梦幻是永不消逝,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性的一种关爱,入微到每一个细节,但却做得含而不露.
(4)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这题明确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一般方法是:这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景或物)的…的特点,给人形象生动之感,等.可以用此种格式规范作答.
答案:
(1)鹅毛大雪:隆重热烈;中庸的雪:简朴冷清(悄无声息/平易近人).
(2)普通的雪是大家熟悉的,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有亲切感.通过对比,可以使读者对“中庸的雪”有更深切的认识.
(3)A、中庸的雪的到来简朴冷清,或者说悄无声息,是有着微服私访的味道. B、带着来历,各怀心事,自成一体.它们是衣食无忧的倏然. C、任凭行驶的车再怎么鸣笛也不会分神,雪们心无旁骛.
D、隐匿于树中,外界的干扰都是没有光彩、没有意义的.只有当车经过时,才发觉枝桠间挂着一团团的雪,像鸟一样优雅地栖卧着.
E、既不会让你自惭形秽也不会让你居高临下,更不会为与它的邂逅而感到突兀. F、他淡若春风,有时你会想起他,有时又把他忘得一干二净.
G、它的不彻底的白意味隽永,心里那份纯真的梦幻是永不消逝,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性的一种关爱,入微到每一个细节,但却做得含而不露.
(4)运用了排比、拟人修辞手法.
排比:用排比写雪景,将雪的形态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中庸的雪衣食无忧、心无旁骛的特点,把雪活了,使文章更生动,中庸的雪的特点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