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题。美丽的《诗经》鲍鹏山《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诗歌305首。这些诗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史实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题。

美丽的《诗经》

鲍鹏山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诗歌305首。这些诗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史实和风土人情。《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诗经》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谜,它有着大多的秘密没有被我们揭开。可是,它实在是太美了, 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是我们民族最美丽最缥缈的传说,可它离我们那么近,“诗云”与“子曰”并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几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圣经,左右着我们的思维与判断,甚至我们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蒙它赐予——所谓“赋诗言志”。但它又总是与我们保持着距离——“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们已经把“子曰”完全历史化,孔子其人其事已经凿凿可信,铭刻在历史之柱上, 而作为“诗云”的《诗经》,却一直不肯降为历史 ——虽然我们也曾认定它与其他经典一样,是史,但那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它本来就不是描述“事实”而是表达“愿望”,如果说它是我们的心灵史,那倒很准确。它确实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也因此为它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但它真正的价值是它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痛与爱、愤怒与柔情、遗憾与追求……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追求着他们的追求”。它永远是鲜活的生活之树,而不是灰色的理论与道德教条。虽然,从孔子及其门徒开始,我们就在竭力把它道德化;至少从汉代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把它学术化,但它永远是诗,是艺术,是感性的、美丽的,是作用于我们的心灵与情感并一直在感动我们而不是教训我们的。是的,它应该是,也一直是大众的至爱,是我们心灵的寄托与表达。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事实上,我们无论对《诗经》本身及其中具体诗篇的解释,还是对《诗经》的搜集编辑成书、分类标准及意图,及它所呈现出的艺术独特风采,都莫衷一是。莫衷一是的事实表明我们都只是在臆测,在推断,而不是在证明与发现。是的,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诗经》中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不同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起来已经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是全体的无能,从而无力提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便只好就这么得过且过,大家一齐装糊涂,往前挨日子。

  种种学术上的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事实上,正如苏格拉底早就警告过的,“学术”在“美”这样的问题上是无能为力的。纯洁的爱情是没有背景的,真正的文学欣赏也可能正是没有学术性的,我们是否被感动、被感染,是文学欣赏是否发生的唯一标准,而我们是否还能被感动或被感染,正是我们是否具有欣赏能力的重要标志。正如一个人对他所追求的绝世佳人身世背景的过分关注,会让我们怀疑他的真正用心一样,过分学术化的文学研究,也让我们怀疑他是否有“爱”文学的能力,甚至是否真的爱文学,还是仅仅因为这种学术研究能给他带来世俗的好处。所以我有时大逆不道地劝我的学生不要去读学者们的文学史。学术化的东西有时很煞文学的风景。

——节选自树人网

(1)文章第二段中说“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我们对它“恋恋不舍”的原因有哪些?

(2)作者为什么说《诗经》“一直不肯降为历史”?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①《诗经》是我们民族最美丽最缥缈的传说;②它几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圣经;③它是我们的心灵史(或:它是我们心灵的寄托与表达)。 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方法:①提取要点,即判定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③综合归纳,即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抽象说明。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通过提炼把几个要点综合起来。本题考查的重点为分析综合能力。关于“恋恋不舍”的原因,涉及到对内容要点的归纳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根据此句话所处位置,不难看出答案需从本句后面的内容来概括。 (2)①《诗经》是表达“愿望”,而历史是描述“事实”;②《诗经》表达了时代的情感而历史反映的是社会现实生活;③《诗经》是鲜活的生活之树,而历史是灰色的理论与道德教条。 获取信息的过程是:阅读——检索——辨认——筛选——加工——储存。要筛选重要信息,就必须明确何谓重要信息。对考生来说,重要的信息就是指题目设问中涉及的知识,如果试题中是关于新概念、新知识的内容,那么与新概念、新知识有关的信息都是重要的信息。如果是对新概念、新知识解释的语句。而试题中又涉及这些内容,那么,这些解释性的语句就是重要的信息。本题考查的重点为分析综合能力。解答此题必须要弄明白《诗经》与“历史”的不同,文章第二段中为我们提供的信息是必须要认真检索、辨认、研读的。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欧亨利的二十年后中说说鲍勃擦了一根火柴点雪茄烟时的心理活动有谁知道上海八年级第一学期金牌教练第1  2020-04-27 …

摩尔的《胜利的手势》,请回答:“胜利的手势”有哪两层含义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12年前鲍勃是个怎样的孩  2020-06-08 …

浣溪沙1、这首诗在内容上与唐代诗人刘希夷《代白头吟》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1、这首诗在内容  2020-06-11 …

为了庆祝澳大利亚首都和中国首都北京缔结友好姐妹城市10周年,一尊高1.92米的孔子雕像落户澳大利亚  2020-07-06 …

以“《答案在风中飘荡》”为开头将下面几个短句改写为一个长单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  2020-07-11 …

1.除了《芙蓉楼送辛渐》与《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或词?选择其中一首写下来.  2020-07-16 …

为了庆祝澳大利亚首都和中国首都北京缔结友好姐妹城市10周年,一尊高1.92米的孔子雕像落户澳大利亚首  2020-11-04 …

在工厂工作了近20年的鲍碧茹下岗后,决心学习编织中国结。她跑遍全市买来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有关编织中国  2020-11-21 …

第29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2008北京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  2020-11-2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少年时期便表  2020-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