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记叙文有哪些表达方法?
题目详情
记叙文有哪些表达方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时在记叙中也夹一些抒情和议论.
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的抒发可以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如:《我的老师》
一文中,作者在记述了蔡老师的几件小事后这样写道:“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又说:“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直接抒情的方式一般用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
间接抒情是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
间接抒情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寓情于事.最典型的例子是《背影》中那段对父亲背影的描述:“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父子分别之际,年事已高的父亲执意要过铁道、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桔子,他蹒跚的步履,爬上月台的动作,无不渗透出对儿子深深的爱,而从这生动描述的字里行间,从目睹此情此景时的潸然泪下,我们也感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
2.寓情于景.即作者感情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喜怒哀乐.例如.《故乡》的开头部分描写回乡途中的景物:“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些景物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因为“我”这次回乡是为了卖掉老屋到外地谋生的.
3.寓情于理.即作者的感情同议论交融在一起,不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例如:“在这千百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夏衍《包身工》)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对包身工的满腔同情和对对包身工制度的强烈憎恨,寄寓在对包身工制度的评论之中,情理交融,发人深省.
记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记叙文中的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鲁迅的短篇小说《一件小事》就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各有一段议论,运用对比的手法,阐述了当时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与这“一件小事”对于“我”的不同影响,文中写道:“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段话,表现了“我”愿以车夫为榜样,改造自己成为真正的人的决心,也点明了“小事”对于“我”的重要意义.使文章的主题在记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记叙中议论,应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记叙是议论的基础,如果记叙本身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议论也就无从深化.
2.是议论要紧扣记叙的内容,自然贴切.记叙中的议论是为了帮助读者对记叙部分有更深的认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第三是议论要言简意明,恰如其分.记叙文中的议论是起辅助作用的,要点到为止,不可长篇大论,否则反会喧宾夺主,影响了中心的表达.在记叙中,抒情和议论常常是并存的.议论的时候会有感情的流露,抒情的时候往往也同时伴有作者的看法,这时,议论与抒情就融为一体,很难截然分开了.然而,不管是记叙中的抒情还是议论,都必须以记叙为基础,为依据,以便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
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的抒发可以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如:《我的老师》
一文中,作者在记述了蔡老师的几件小事后这样写道:“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又说:“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直接抒情的方式一般用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
间接抒情是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
间接抒情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寓情于事.最典型的例子是《背影》中那段对父亲背影的描述:“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父子分别之际,年事已高的父亲执意要过铁道、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桔子,他蹒跚的步履,爬上月台的动作,无不渗透出对儿子深深的爱,而从这生动描述的字里行间,从目睹此情此景时的潸然泪下,我们也感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
2.寓情于景.即作者感情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喜怒哀乐.例如.《故乡》的开头部分描写回乡途中的景物:“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些景物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因为“我”这次回乡是为了卖掉老屋到外地谋生的.
3.寓情于理.即作者的感情同议论交融在一起,不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例如:“在这千百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夏衍《包身工》)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对包身工的满腔同情和对对包身工制度的强烈憎恨,寄寓在对包身工制度的评论之中,情理交融,发人深省.
记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记叙文中的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鲁迅的短篇小说《一件小事》就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各有一段议论,运用对比的手法,阐述了当时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与这“一件小事”对于“我”的不同影响,文中写道:“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段话,表现了“我”愿以车夫为榜样,改造自己成为真正的人的决心,也点明了“小事”对于“我”的重要意义.使文章的主题在记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记叙中议论,应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记叙是议论的基础,如果记叙本身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议论也就无从深化.
2.是议论要紧扣记叙的内容,自然贴切.记叙中的议论是为了帮助读者对记叙部分有更深的认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第三是议论要言简意明,恰如其分.记叙文中的议论是起辅助作用的,要点到为止,不可长篇大论,否则反会喧宾夺主,影响了中心的表达.在记叙中,抒情和议论常常是并存的.议论的时候会有感情的流露,抒情的时候往往也同时伴有作者的看法,这时,议论与抒情就融为一体,很难截然分开了.然而,不管是记叙中的抒情还是议论,都必须以记叙为基础,为依据,以便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
看了 记叙文有哪些表达方法?...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比如神八什么的 2020-05-17 …
定性调研是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个案组成的规模较小的概率样本进行的调研活动。()A.正确B.错误 2020-05-21 …
《再别康桥》中借用哪些意象表达情感以及表达怎样的情感?“悄悄地”有什作用?这首诗哪些艺术手法值得. 2020-06-16 …
综合性学习题。(6分)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以“好店名”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活动。下面是你和班上同学搜 2020-08-04 …
说话时想用一些成语表达问题!但脑海词句又匮乏有时候说话,自己有想法,但表达不出来那层意思(自己老是感 2020-11-03 …
情怀满江共谱和谐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发展,某校新闻播报小组经常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安徽新闻进行校园播报 2020-12-01 …
燃气表有哪些有普表、IC卡表、远传表、光电编码、短抄表、红外数传表,据我们用的情况了解现在的普表,智 2020-12-09 …
看穿食品包装上的噱头①“不含防腐剂”、“不含人工色素”……究竟该如何看待食品包装上“自卖自夸”的诱人 2020-12-10 …
阅读《看穿食品包装上的噱头》,回答问题。①“不含防腐剂”、“不含人工色素”……究竟该如何看待食品包装 2021-01-14 …
阅读《看穿食品包装上的噱头》,完成下列各题。①“不含防腐剂”、“不含人工色素”……究竟该如何看待食品 2021-01-14 …
相关搜索:记叙文有哪些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