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开展了研究,操作如下:某年1月4日下午选取1、2、3号三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洗净的新鲜莲花菜0.6kg,再分别倒入相同量的煮
题目详情
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开展了研究,操作如下:某年1月4日下午选取1、2、3号三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洗净的新鲜莲花菜0.6kg,再分别倒入相同量的煮沸并冷却的10%的盐水,将坛密封,置于同一环境中.封坛前进行第一次取样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后来定时测定,结果如图.请问:

(1)实验中盐水需煮沸原因是___,并且冷却后才可使用.溶液量增加,这是由于___.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实验中三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___.

(1)实验中盐水需煮沸原因是___,并且冷却后才可使用.溶液量增加,这是由于___.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实验中三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实验中盐水需煮沸原因是杀灭杂菌,并且冷却后才可使用.由于盐水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因此腌制过程中泡菜坛中的溶液量会增加.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由于各坛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实验中三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可能存在差异.
故答案为:
(1)杀灭杂菌 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使细胞渗透失水
(2)比色法 玫瑰红色染料
(3)各坛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能存在差异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由于各坛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实验中三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可能存在差异.
故答案为:
(1)杀灭杂菌 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使细胞渗透失水
(2)比色法 玫瑰红色染料
(3)各坛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能存在差异
看了 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关于酸碱盐的题目杯中装入Ba(OH)2溶液,插入电极,接通电源,电灯(),然后向烧杯滴加席硫酸,灯 2020-05-13 …
肺泡内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和组织细胞最少经过几层细胞膜?从肺泡进入血液经过几层?从肺泡进入组织细胞经 2020-05-14 …
以下关于细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食物由口沟进入细胞B.食物在食物泡内消化C.残渣从身体后部胞肛排出 2020-06-06 …
由于化学物质使用不当,给人印象不佳的化学名词越来越多:苏丹红、吊白块、三聚氰胺…下列做法不会危及人 2020-06-20 …
老师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时(1)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如图 2020-07-07 …
以下关于人体的呼吸描述不正确的是()A.吸气时,进入肺泡内的是氧气,呼气时,排出体外的是二氧化碳B. 2020-11-05 …
下列关于肺泡与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正确的是()A.氧气与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B.氧气与二氧化 2020-11-08 …
韩国今年欲申请把“泡菜和泡菜文化”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申请 2020-12-07 …
新鲜鸡蛋用石灰石浸泡后,就可以较长时间的保鲜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2020-12-14 …
2013年12月5日,韩国泡菜文化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韩国人来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