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碧玉箫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1)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 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1)这首小调的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2)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考生通读作品可以发现,作品的前四句集中写秋天的景色.远处的红叶与近处的黄菊,通过苍翠的松径成为了一个完整的画面,层次清晰,色彩绚烂,和谐宁静,秋意盎然.作者描写秋景是为了抒写其超脱、隐逸的情志.
(2)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须具备一定的文学常识.陶渊明曾为彭泽令八十余日,赋《归去来兮辞》后,自免官职,过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作品最后一句表示作者与仕途诀别、归隐田园的决心.

答案:
(1)①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娇的秋山 图:金风玉露的秋季,漫山遍野的枫叶通红似火,泉水清澈,苍松荫道,金菊绕园盛开.②这四句描绘的美丽画面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也为后面抒发作者超脱、隐逸的情志作了有力的支撑.(一点3分)
(2)①用典.②最后一句借用陶渊明隐居山林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告别仕途、归隐山林、借酒浇愁的激愤之情.(一点2分)

赏析:
《双调•碧玉箫》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首词.该词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娇的秋山图:金风玉露的秋季,漫山遍野的枫叶通红似火,泉水清澈,苍松荫道,金菊绕园盛开,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也为后面的抒发作者超脱、隐逸的情志作了有力的支撑.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