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首元曲,完成(1)(2)两题山坡羊•道情宋方壶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①.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
题目详情
阅读下首元曲,完成(1)(2)两题
山坡羊•道情
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①.一茅斋,野花开。
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注:①紫罗袍、黄金带:是古代官员的服饰。 陋巷箪瓢:颜回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生活极为穷苦,但自得其乐。
(1)曲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2)试简析本曲的写作手法。(答出两种)
山坡羊•道情
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①.一茅斋,野花开。
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注:①紫罗袍、黄金带:是古代官员的服饰。 陋巷箪瓢:颜回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生活极为穷苦,但自得其乐。
(1)曲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2)试简析本曲的写作手法。(答出两种)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了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题干要求分析全曲的情感,答案不能只是一点,要结合诗歌内容逐条加以列举.“青山相待,白云相爱”表现对自然的喜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表现向往隐居生活,蔑视功名利禄;
(2)用典:“陋巷箪瓢亦乐哉”,以颜回身处陋巷箪瓢壶浆也安贫乐道的典掖,表现了诗人贫贱不移,安贫乐道的志趣.对比:用“青山”“白云”“茅斋”、“野花”的隐逸生活与“紫罗袍共黄金带”的官场生活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厌弃浮华富贵,安贫乐道的情怀.
答案:
(1)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1分)及功名利禄、权势富贵的蔑视.(1分)作者与青山为伍,与白云为伴,住茅舍,赏野花,写出他寄情山水、隐居林野的情怀;(1分)不追求“紫罗袍”“黄金带”,学习颜回,隐居陋巷,表现出他不慕荣利,鄙视富贵的高洁.(1分)(答出一个方面并能分析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语言质朴、平易,通俗易懂.全曲语言明白如话,文字简练直率.
拟人手法.前两句,作者将青山、白云人格化,山与人相互期待,云与人相互依恋,折射出自己的情趣.
对比手法.前两句与第三句形成对比,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蔑视.
色彩对比鲜明.青、白、紫、黄形成色彩上的对比,即显示出内涵上的差异,又表现出艺术上的匠心独运.
用典.“陋巷”后几句,借用《论语》“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及《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即鲜明的表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又丰富了诗歌的内容.(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给分)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隐逸乐趣的自叙曲.作者看透了虚伪的世情,将功名利禄世俗欲念统统抛在了脑后,扑进了大自然的怀抱.在他看来,生活物质条件的简陋贫困不要紧,关键在于是要身心的绝对自由,而这才是真正的高尚无价的.正是从这出发,作者选择了与茶酒山水为伴的避世生活方式,并把这作为自己的理想境界加以热情地讴歌.这在今天看来当然显得太消极甚至平庸,特别是末三句显示的对社会现实不关心乃至冷漠,皆是我们今天阅读和欣赏时所应注意辨析的.但如把它放到元代黑暗的社会情势中去考察,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就不无某种挑战意味.作品读来流利清新,极富感染力.
(2)用典:“陋巷箪瓢亦乐哉”,以颜回身处陋巷箪瓢壶浆也安贫乐道的典掖,表现了诗人贫贱不移,安贫乐道的志趣.对比:用“青山”“白云”“茅斋”、“野花”的隐逸生活与“紫罗袍共黄金带”的官场生活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厌弃浮华富贵,安贫乐道的情怀.
答案:
(1)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1分)及功名利禄、权势富贵的蔑视.(1分)作者与青山为伍,与白云为伴,住茅舍,赏野花,写出他寄情山水、隐居林野的情怀;(1分)不追求“紫罗袍”“黄金带”,学习颜回,隐居陋巷,表现出他不慕荣利,鄙视富贵的高洁.(1分)(答出一个方面并能分析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语言质朴、平易,通俗易懂.全曲语言明白如话,文字简练直率.
拟人手法.前两句,作者将青山、白云人格化,山与人相互期待,云与人相互依恋,折射出自己的情趣.
对比手法.前两句与第三句形成对比,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蔑视.
色彩对比鲜明.青、白、紫、黄形成色彩上的对比,即显示出内涵上的差异,又表现出艺术上的匠心独运.
用典.“陋巷”后几句,借用《论语》“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及《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即鲜明的表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又丰富了诗歌的内容.(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给分)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隐逸乐趣的自叙曲.作者看透了虚伪的世情,将功名利禄世俗欲念统统抛在了脑后,扑进了大自然的怀抱.在他看来,生活物质条件的简陋贫困不要紧,关键在于是要身心的绝对自由,而这才是真正的高尚无价的.正是从这出发,作者选择了与茶酒山水为伴的避世生活方式,并把这作为自己的理想境界加以热情地讴歌.这在今天看来当然显得太消极甚至平庸,特别是末三句显示的对社会现实不关心乃至冷漠,皆是我们今天阅读和欣赏时所应注意辨析的.但如把它放到元代黑暗的社会情势中去考察,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就不无某种挑战意味.作品读来流利清新,极富感染力.
看了 阅读下首元曲,完成(1)(2...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穿花蛱蝶深深见”,美丽的蝴蝶由何处发育来?表是对蝴蝶性状遗传的研究.请分析回答:组别亲代杂交组合 2020-06-10 …
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苏丹Ⅲ检测脂肪的颜色反应分别是()A.砖红色紫色红色B 2020-06-10 …
(2012•盐城一模)玉米的紫粒和黄粒是一对相对牲状.某一品系X为黄粒玉米,若自花传粉,后代全为黄 2020-06-20 …
玉米的紫粒和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某一品系X为黄粒玉米,若自花传粉,后代全为黄粒;若接受另一紫粒玉米品 2020-11-0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雨过至城西苏家①(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 2020-11-29 …
玉米的紫粒和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某一品系X为黄粒玉米,若自花传粉,后代全为黄粒;若接受另一紫粒玉米品 2020-12-12 …
宋代黄翰说:“世间交易,未有不前期借款以为定者。”宋代巨商陈泰“每岁出绢本钱,贷崇仁、安乐、金溪诸绩 2021-01-12 …
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 2021-01-17 …
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 2021-01-17 …
阅读下列唐诗与宋词,阅读下列唐诗与宋词,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 202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