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蝶恋花苏轼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云鬓鬅松眉黛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蝶恋花 苏轼
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20. 这首词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21. 这首词末句有怎样的言外之意?(5分)
20.伤春之情。(1分)春光过半,蝴蝶懒得飞舞,黄莺也有些倦怠,风吹花落,残红满院,杨花飘飞,景象萧条残败,衬托出女主人公的伤春情怀。(2分)慵懒、惆怅、孤寂之情。(1分)面对残败的暮春景象,女主人公触景伤情,备感寂寥;已是红日偏西,仍午醉未醒,帘幕低垂也懒得卷起;发髻散乱,眉黛浅淡,也无心梳妆;一切景象都引起愁绪,却又无人可诉,可见女主人公心事沉重,精神不振,内心孤寂。(2分)
21.末句表面上写愁情将不会一无依托,杨花尚有东风吹拂照管,难道自身连杨花也不如吗! 实际上是即景取喻,正是以杨花自比,自己的愁绪正如这杨花随风飘荡,一无依托,结合全词看,此句表面上是旷达之语,实际上满含悲凉孤寂之情。(点明表面意2分,说出言外意3分)
【解析】
20.
试题分析: 这首词以种种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上片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春光已消逝大半,蝴蝶懒得飞舞,黄莺也有些倦怠,风卷花落,残红满院。面对这“风雨送春归”、“无计留春住”的情景,心事重重的少女,不免触目伤情,倍添寂寥之感。自然,蝶、莺本来不见得慵懒,但从这位少女的眼光看来,不免有些无精打采了。发端写景,下了“懒”、“慵”、“狂”、“残”等字,就使周围景物蒙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隐约地透露了主人公的心境。以下写人:红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线渐暗,帘幕低垂。此情此景,分明使人感到主人公情懒意慵,神倦魂销。无一语言及伤春,而伤春意绪却宛然在目。下片由写少女的外在形象,过渡到写内心世界,点出伤春的底蕴。首句以形写神,写因伤春而懒于梳洗。以下承上刻画愁思之重。“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是说触处皆能生愁,无人可为排解。“总”字统括一切,一切景物都成为愁的触媒,而又无人可以倾诉,则心绪之烦乱,襟怀之孤寂,可以想见。到此已把愁情推向高潮。煞拍宕开,谓此情将不会一无依托,这里即景取喻,自比杨花,悲凉之情以旷语出之,愈觉凄恻动人。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要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背景来回答。“ 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 杨花尚有东风来吹拂照管,难道自身连杨花也不如吗!杨花似花非花,在花中身价不高,且随风飘荡,有似薄命红颜,一无依托。这里即景取喻,自比杨花,悲凉之情以旷语出之,愈觉凄恻动人。词的结尾耐人寻味。它创造出新意境,写出了少女的消极伤感与天真大胆交织的矛盾心理,显得不同凡响,别具一格。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下列拍摄于1945年的三幅珍贵历史照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4月30日,苏军将红旗5月8日,德国代 2020-07-14 …
材料:第53届世乒赛于2015年4月26日至5月3日在苏州精彩上演。苏州是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之 2020-11-12 …
据苏州市《城市商报》2008年5月26日报道: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两周,但社会各界为灾区捐款捐物的爱心 2020-11-12 …
学名跟英文为什么不一样?还有红苏别名又叫紫苏!紫苏不应该是basil么~为什么叫Perilla?罗勒 2020-11-15 …
2008年5月14日,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途经江西省瑞金市,瑞金是享誉中外的“红色故都”,是中国第一个 2020-11-24 …
2007年9月27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江苏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这是江苏省在规范和指导企业民 2020-11-28 …
1941年11月7日,苏联红场举行盛大阅兵式,之后,红军在前线创造了一个奇迹,扭转了被动局面,这次阅 2020-12-01 …
35.20K)年5月9日,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在莫斯科隆重举行。胡锦涛和来自世界20多 2020-12-02 …
(2008•苏州)据苏州市《城市商报》2008年5月26日报道:汶州地震已经过去了两周,但社会各界为 2021-01-05 …
据苏州市《城市商报》2008年5月26日报道:汶州地震已经过去了两周,但社会各界为灾区捐款捐物的爱心 2021-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