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忆昔唐•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忆昔
唐•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正在长安应试的韦庄目击这座古都的衰颓,抚今伤昔,写下这首七律。
②无忌,战国时代魏国公子信陵君;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女。
(1)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2)前人评价这首诗,称其“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忆昔
唐•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正在长安应试的韦庄目击这座古都的衰颓,抚今伤昔,写下这首七律。
②无忌,战国时代魏国公子信陵君;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女。
(1)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2)前人评价这首诗,称其“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试题分析:
(1)韦庄本来住在长安附近,后来移居虢州.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他正来京城应试,目击这座古都的兴替盛衰,抚今伤昔,写下了这首“感慨遥深,婉而多讽”的七律.“感慨遥深”指其思想感情,“婉而多讽”言其情韵风调.
(2)此诗第三联“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无忌”二字取其“无所忌惮”之意.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指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下联“莫愁”同此手法,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蜩螗,深寓“融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
“子夜歌”是乐府古调名,也含有“半夜笙歌”的微意,语意双关.“银烛树前”则暗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露桃花里”象征红袖青螺;“不知秋”又用双关手法,含有不知末日将临的深意.“无忌”“莫愁”,均取双关.“俱是梦” 的“梦”字,绾上三联,既慨叹往昔繁华,如梦如烟;又有双关“醉生梦死”之意.结句“夕阳唯见水东流”,
从修辞角度看,“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从诗的色彩看,则见残阳惨淡,照着滔滔逝水,暮色苍茫中,万物萧瑟.有此一结句,无限怆怀,顿生纸墨.有此一结句,就使诗情更为饱满、凄怆.水流无已,此恨绵绵,都包含在这七个字中,这正是全诗结穴之处.
答案:
(1)①对乱前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的回味、留恋;②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③对社稷倾危的感叹.(1点1分)
(2)①对比:昔日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生活同眼前“乱离”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②象征:“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③双关:“无忌”“莫愁”,均取双关,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待,仅取其“无所忌惮”之意.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指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纷乱,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④以景作结:最后一句“夕阳唯见水东流”以写景结束,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
译文:
往年曾经到五陵去旅游,子夜歌声清丽月光满楼.树前点上明烛亮如白昼,身处美女群中忘掉春秋.席中风流公子名叫无忌.座上俊俏佳人号称莫愁.如今碰上乱世都成幻梦,夕阳西下只见江水东流.
赏析:
韦庄本来住在长安附近,后来移居虢州.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他正来京城应试,目击这座古都的兴替盛衰,抚今伤昔,写下了这首“感慨遥深,婉而多讽”的七律.“感慨遥深”指其思想感情,“婉而多讽”言其情韵风调.
全诗以“昔年”领起,前六句紧扣题旨“忆”字,描绘昔日繁华景象.末联一跌,顿起波澜,发为变徵之音,结出无限感慨.由于前六句色彩秾丽,人们很容易产生错觉:似乎韦庄是在回味、留恋乱前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其实,韦庄出身于早已破落的大族之家,那时他是没有资格进入诗中描绘的那种上流社会的.诗中隐含着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抒发了他对社稷倾危的感叹.只是由于用语华艳,给全诗蒙上了一层粉红色的轻纱,使人乍读之难察幽隐,细品之却有深意.这种曲曲传情、意在言外的构思,形成了“婉而多讽”的情韵风调.以华绮侧艳之辞,寄感慨遥深之志,是晚唐诗风的特征之一.韦庄这首诗,正体现了这一特征.
(1)韦庄本来住在长安附近,后来移居虢州.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他正来京城应试,目击这座古都的兴替盛衰,抚今伤昔,写下了这首“感慨遥深,婉而多讽”的七律.“感慨遥深”指其思想感情,“婉而多讽”言其情韵风调.
(2)此诗第三联“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无忌”二字取其“无所忌惮”之意.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指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下联“莫愁”同此手法,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蜩螗,深寓“融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
“子夜歌”是乐府古调名,也含有“半夜笙歌”的微意,语意双关.“银烛树前”则暗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露桃花里”象征红袖青螺;“不知秋”又用双关手法,含有不知末日将临的深意.“无忌”“莫愁”,均取双关.“俱是梦” 的“梦”字,绾上三联,既慨叹往昔繁华,如梦如烟;又有双关“醉生梦死”之意.结句“夕阳唯见水东流”,
从修辞角度看,“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从诗的色彩看,则见残阳惨淡,照着滔滔逝水,暮色苍茫中,万物萧瑟.有此一结句,无限怆怀,顿生纸墨.有此一结句,就使诗情更为饱满、凄怆.水流无已,此恨绵绵,都包含在这七个字中,这正是全诗结穴之处.
答案:
(1)①对乱前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的回味、留恋;②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③对社稷倾危的感叹.(1点1分)
(2)①对比:昔日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生活同眼前“乱离”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②象征:“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③双关:“无忌”“莫愁”,均取双关,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待,仅取其“无所忌惮”之意.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指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纷乱,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④以景作结:最后一句“夕阳唯见水东流”以写景结束,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
译文:
往年曾经到五陵去旅游,子夜歌声清丽月光满楼.树前点上明烛亮如白昼,身处美女群中忘掉春秋.席中风流公子名叫无忌.座上俊俏佳人号称莫愁.如今碰上乱世都成幻梦,夕阳西下只见江水东流.
赏析:
韦庄本来住在长安附近,后来移居虢州.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他正来京城应试,目击这座古都的兴替盛衰,抚今伤昔,写下了这首“感慨遥深,婉而多讽”的七律.“感慨遥深”指其思想感情,“婉而多讽”言其情韵风调.
全诗以“昔年”领起,前六句紧扣题旨“忆”字,描绘昔日繁华景象.末联一跌,顿起波澜,发为变徵之音,结出无限感慨.由于前六句色彩秾丽,人们很容易产生错觉:似乎韦庄是在回味、留恋乱前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其实,韦庄出身于早已破落的大族之家,那时他是没有资格进入诗中描绘的那种上流社会的.诗中隐含着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抒发了他对社稷倾危的感叹.只是由于用语华艳,给全诗蒙上了一层粉红色的轻纱,使人乍读之难察幽隐,细品之却有深意.这种曲曲传情、意在言外的构思,形成了“婉而多讽”的情韵风调.以华绮侧艳之辞,寄感慨遥深之志,是晚唐诗风的特征之一.韦庄这首诗,正体现了这一特征.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一个长方体金鱼缸,从里面量,长五分之四,宽四分之一,高二分之一.当金鱼缸里面装的水深是十分之三 2020-04-26 …
一辆汽车的油箱形状为长方体,从里面量,长五分之四米,宽五分之三米,高十二分之五米,油箱内油深六分之 2020-05-1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五鼓乘风过洞庭孔武仲半掩船篷天淡明,飞帆已背岳阳城。飘然一叶乘空度, 2020-06-22 …
几个同学在公园玩,发现一个漂亮的古董,他有7个面.有15条棱它有五个面是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有五种颜 2020-07-01 …
一根均匀细直玻璃管上端封闭,竖直插入水银槽中,玻璃管内有空气,管中水银面比槽中水银面高h,①若将其 2020-07-20 …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九分米宽是五分米高是五分米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其余 2020-07-21 …
提问:长方体算五个面、四个面公式是什么?请这样回答!比如: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 2020-07-29 …
一个五棱柱,它的底面边长都是4cm,侧面棱长为6cm.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五棱柱一共有多少个面 2020-07-31 …
(2010•长宁区一模)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细直玻璃管上端封闭,开口端竖直向下插入水银槽中,管内封闭 2020-12-08 …
一种汽车的油箱从里面量长五十厘米,宽四十厘米,深三十厘米.这个油箱最多能装多少升汽油?如果这辆车每行 20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