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忆昔唐•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忆昔
唐•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正在长安应试的韦庄目击这座古都的衰颓,抚今伤昔,写下这首七律。
②无忌,战国时代魏国公子信陵君;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女。
(1)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2)前人评价这首诗,称其“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忆昔
唐•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正在长安应试的韦庄目击这座古都的衰颓,抚今伤昔,写下这首七律。
②无忌,战国时代魏国公子信陵君;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女。
(1)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2)前人评价这首诗,称其“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试题分析:
(1)韦庄本来住在长安附近,后来移居虢州.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他正来京城应试,目击这座古都的兴替盛衰,抚今伤昔,写下了这首“感慨遥深,婉而多讽”的七律.“感慨遥深”指其思想感情,“婉而多讽”言其情韵风调.
(2)此诗第三联“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无忌”二字取其“无所忌惮”之意.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指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下联“莫愁”同此手法,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蜩螗,深寓“融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
“子夜歌”是乐府古调名,也含有“半夜笙歌”的微意,语意双关.“银烛树前”则暗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露桃花里”象征红袖青螺;“不知秋”又用双关手法,含有不知末日将临的深意.“无忌”“莫愁”,均取双关.“俱是梦” 的“梦”字,绾上三联,既慨叹往昔繁华,如梦如烟;又有双关“醉生梦死”之意.结句“夕阳唯见水东流”,
从修辞角度看,“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从诗的色彩看,则见残阳惨淡,照着滔滔逝水,暮色苍茫中,万物萧瑟.有此一结句,无限怆怀,顿生纸墨.有此一结句,就使诗情更为饱满、凄怆.水流无已,此恨绵绵,都包含在这七个字中,这正是全诗结穴之处.
答案:
(1)①对乱前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的回味、留恋;②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③对社稷倾危的感叹.(1点1分)
(2)①对比:昔日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生活同眼前“乱离”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②象征:“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③双关:“无忌”“莫愁”,均取双关,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待,仅取其“无所忌惮”之意.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指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纷乱,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④以景作结:最后一句“夕阳唯见水东流”以写景结束,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
译文:
往年曾经到五陵去旅游,子夜歌声清丽月光满楼.树前点上明烛亮如白昼,身处美女群中忘掉春秋.席中风流公子名叫无忌.座上俊俏佳人号称莫愁.如今碰上乱世都成幻梦,夕阳西下只见江水东流.
赏析:
韦庄本来住在长安附近,后来移居虢州.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他正来京城应试,目击这座古都的兴替盛衰,抚今伤昔,写下了这首“感慨遥深,婉而多讽”的七律.“感慨遥深”指其思想感情,“婉而多讽”言其情韵风调.
全诗以“昔年”领起,前六句紧扣题旨“忆”字,描绘昔日繁华景象.末联一跌,顿起波澜,发为变徵之音,结出无限感慨.由于前六句色彩秾丽,人们很容易产生错觉:似乎韦庄是在回味、留恋乱前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其实,韦庄出身于早已破落的大族之家,那时他是没有资格进入诗中描绘的那种上流社会的.诗中隐含着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抒发了他对社稷倾危的感叹.只是由于用语华艳,给全诗蒙上了一层粉红色的轻纱,使人乍读之难察幽隐,细品之却有深意.这种曲曲传情、意在言外的构思,形成了“婉而多讽”的情韵风调.以华绮侧艳之辞,寄感慨遥深之志,是晚唐诗风的特征之一.韦庄这首诗,正体现了这一特征.
(1)韦庄本来住在长安附近,后来移居虢州.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他正来京城应试,目击这座古都的兴替盛衰,抚今伤昔,写下了这首“感慨遥深,婉而多讽”的七律.“感慨遥深”指其思想感情,“婉而多讽”言其情韵风调.
(2)此诗第三联“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无忌”二字取其“无所忌惮”之意.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指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下联“莫愁”同此手法,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蜩螗,深寓“融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
“子夜歌”是乐府古调名,也含有“半夜笙歌”的微意,语意双关.“银烛树前”则暗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露桃花里”象征红袖青螺;“不知秋”又用双关手法,含有不知末日将临的深意.“无忌”“莫愁”,均取双关.“俱是梦” 的“梦”字,绾上三联,既慨叹往昔繁华,如梦如烟;又有双关“醉生梦死”之意.结句“夕阳唯见水东流”,
从修辞角度看,“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从诗的色彩看,则见残阳惨淡,照着滔滔逝水,暮色苍茫中,万物萧瑟.有此一结句,无限怆怀,顿生纸墨.有此一结句,就使诗情更为饱满、凄怆.水流无已,此恨绵绵,都包含在这七个字中,这正是全诗结穴之处.
答案:
(1)①对乱前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的回味、留恋;②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③对社稷倾危的感叹.(1点1分)
(2)①对比:昔日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生活同眼前“乱离”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②象征:“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③双关:“无忌”“莫愁”,均取双关,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待,仅取其“无所忌惮”之意.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指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纷乱,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④以景作结:最后一句“夕阳唯见水东流”以写景结束,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
译文:
往年曾经到五陵去旅游,子夜歌声清丽月光满楼.树前点上明烛亮如白昼,身处美女群中忘掉春秋.席中风流公子名叫无忌.座上俊俏佳人号称莫愁.如今碰上乱世都成幻梦,夕阳西下只见江水东流.
赏析:
韦庄本来住在长安附近,后来移居虢州.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他正来京城应试,目击这座古都的兴替盛衰,抚今伤昔,写下了这首“感慨遥深,婉而多讽”的七律.“感慨遥深”指其思想感情,“婉而多讽”言其情韵风调.
全诗以“昔年”领起,前六句紧扣题旨“忆”字,描绘昔日繁华景象.末联一跌,顿起波澜,发为变徵之音,结出无限感慨.由于前六句色彩秾丽,人们很容易产生错觉:似乎韦庄是在回味、留恋乱前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其实,韦庄出身于早已破落的大族之家,那时他是没有资格进入诗中描绘的那种上流社会的.诗中隐含着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抒发了他对社稷倾危的感叹.只是由于用语华艳,给全诗蒙上了一层粉红色的轻纱,使人乍读之难察幽隐,细品之却有深意.这种曲曲传情、意在言外的构思,形成了“婉而多讽”的情韵风调.以华绮侧艳之辞,寄感慨遥深之志,是晚唐诗风的特征之一.韦庄这首诗,正体现了这一特征.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的小练笔200-300字.改成一个短文.是清平乐这首诗,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2020-05-16 …
清明节下雨是古今常见的自然现象.唐代诗人杜牧就曾写过一首清明下雨,路人断魂的绝句,请写出这首诗.清 2020-06-09 …
后弦的唐宋元明清里有几句好像象一首诗,是他自己写的,还是真的有一首诗,他拿来引用?棠叶心事重送行诗 2020-06-21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谁在宋代在哪首诗词里解释清楚啦? 2020-06-22 …
“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由清朝礼部尚书张英写的诗, 2020-06-23 …
四时田园杂兴里秋日(其八)的诗意“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2020-06-28 …
阅读下面这首《清平乐》,回答下面问题。(10分)谒金门冯延己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 2020-06-29 …
Gibico的胎牛血清内是否含糖?我想做糖诱导细胞凋亡的试验.细胞培养液里加入了20%的胎牛血清.因 2020-11-10 …
李明和王可在计算机课上为争座位闹矛盾而大打出手。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首诗:千里家书只 2020-12-01 …
将海与月亮写在同一首诗或词里有哪首?今天! 2021-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