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2)第二句的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
(2)第二句的两个“自”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3)最后一句在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
(2)第二句的两个“自”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3)最后一句在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一般性作用,例如,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或情感;为下文做铺垫;交代时间、地点、背景等.答题时,可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例如,“猿啼”很明显是渲染凄凉气氛,为送别营造凄凉的气氛环境.“暮江头”自然是交代送别地点.
(2)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自”在句中的意思;②看“自”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自”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自”可从反衬的角度,答出送别之伤感即可.
(3)由题干可知,解答此题,可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答题时,要结合着具体诗句及关键词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通过联想,可体会出万里青山与一叶孤舟的画面,因此该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宏大宽阔的情景来表现分别的凄凉,从而突出表现了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最后一句重在“万里”一词对宽阔意境的营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
①“猿啼”以声音来渲染凄清氛围(1分);“客散暮江头”,“暮江头”点明时间地点(1分);暮霭沉沉,朋友扬帆远去,营造了清冷凄切的送别环境.(2分)
②两个“自”字,把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在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1分)人之有情,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别之情.(1分)
③写法:以景结情(1分),寓情于景(1分).
好处:营造意境,含蓄蕴藉(1分).
“青山万里一孤舟”用辽阔的万里青山与孤舟的对比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恋恋不舍的深情(1分).
翻译:
猿猴啼叫,送行的人已散尽,落日挂在了江头.
我独自伤心,而水也自顾自的流.
同是被贬的臣子,而你却走得更远.
青山过后万里,只有一叶孤舟.
鉴赏:
诗题“重送”,是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同病相怜,发为歌吟,感情真挚动人.
首句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何况如今听到猿声的,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纵然不浪浪泪下,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客散暮江头”,也不都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日落西山,暮霭沉沉,旅人扬帆,送者星散,此时尚留在江头,即将分手的诗人与裴郎中又不禁更加动情.
第二句“人自伤心水自流”,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这就越发显出上下两句有水乳交融之妙.此时日暮客散,友人远去,自己还留在江头,更感到一种难堪的孤独,只好独自伤心了,而无情的流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
三句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句更推进一步.第三句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
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对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孤舟”写出了作者旅途的孤寂.随着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诗人的心也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
从通篇来看,基本上采用了直陈其事的赋体,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前人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此诗写得如此清新自然,正见他的“炼饰”功夫.
(2)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自”在句中的意思;②看“自”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自”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自”可从反衬的角度,答出送别之伤感即可.
(3)由题干可知,解答此题,可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答题时,要结合着具体诗句及关键词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通过联想,可体会出万里青山与一叶孤舟的画面,因此该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宏大宽阔的情景来表现分别的凄凉,从而突出表现了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最后一句重在“万里”一词对宽阔意境的营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
①“猿啼”以声音来渲染凄清氛围(1分);“客散暮江头”,“暮江头”点明时间地点(1分);暮霭沉沉,朋友扬帆远去,营造了清冷凄切的送别环境.(2分)
②两个“自”字,把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在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1分)人之有情,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别之情.(1分)
③写法:以景结情(1分),寓情于景(1分).
好处:营造意境,含蓄蕴藉(1分).
“青山万里一孤舟”用辽阔的万里青山与孤舟的对比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恋恋不舍的深情(1分).
翻译:
猿猴啼叫,送行的人已散尽,落日挂在了江头.
我独自伤心,而水也自顾自的流.
同是被贬的臣子,而你却走得更远.
青山过后万里,只有一叶孤舟.
鉴赏:
诗题“重送”,是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同病相怜,发为歌吟,感情真挚动人.
首句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何况如今听到猿声的,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纵然不浪浪泪下,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客散暮江头”,也不都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日落西山,暮霭沉沉,旅人扬帆,送者星散,此时尚留在江头,即将分手的诗人与裴郎中又不禁更加动情.
第二句“人自伤心水自流”,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这就越发显出上下两句有水乳交融之妙.此时日暮客散,友人远去,自己还留在江头,更感到一种难堪的孤独,只好独自伤心了,而无情的流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
三句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句更推进一步.第三句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
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对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孤舟”写出了作者旅途的孤寂.随着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诗人的心也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
从通篇来看,基本上采用了直陈其事的赋体,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前人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此诗写得如此清新自然,正见他的“炼饰”功夫.
看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找出不是同类的词语.找出不是同类的词语.(1)黄河长江运河江河()(2)赞美夸奖赞叹夸耀()(3) 2020-05-02 …
西游记回目中木母是什么意思问题补充:32回莲花洞木母逢灾40回猿马刀归木母空41回木母被魔擒76回 2020-06-09 …
西游记读后感600字希望是回答者自己写的600字~700字适合初一学生的我想拿《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 2020-06-22 …
求助西游记第14回概括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300字左右 2020-06-27 …
成语补充拾金不什么大什么灭亲大公无什么手什么足什么心急如什么心猿什么马什么就写它句子成语补充拾金不 2020-07-24 …
《西游记》采用章回体结构,回目往往揭示了本回的主要内容.请根据第七回的回目“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 2020-11-23 …
对偶句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第七回回目:五行山下定心猿 2020-11-23 …
对偶句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第七回回目:五行山下定心猿 2020-11-23 …
《西游记》采用章回体结构,回目往往揭示了本回的主要内容。请根据第七回的回目“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 2020-11-23 …
对联:根据下列友情提示,对出上联。,五行山下定心猿。友情提示:“五行山下定心猿”指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 2020-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