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比兴第三十六《比兴》讲比喻和起兴这两种修辞手法。刘勰认为“比显而兴隐”,他对兴的看法和有些人不一样。先说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比兴第三十六
《比兴》讲比喻和起兴这两种修辞手法。刘勰认为“比显而兴隐”,他对兴的看法和有些人不一样。
先说比,比喻分比喻和被比的事物两部分,中间用“如”“若”等喻词来表明。像“麻衣如雪”,“雪”是比喻,“麻衣”是被比的事物,“如”是喻词。比喻和被比的事物要截然不同,像麻衣和雪完全不同,所谓“物虽胡越”;但两者有一点极相似,如雪和麻衣都是白的,所谓“合则肝胆”。
兴是托物起兴。像《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漩。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配偶)。”这跟比喻不同,因为雎鸠同淑女相比,比什么不清楚,要看了注才知道是雎鸠“挚而有别”(关雎成对后,感情深挚,一只死了,另一只即不和别的关雎生活,具有贞洁的德性),比淑女的用情真挚而专一。所以刘勰说“比显而兴隐”,要“发注而后见”。说“兴隐”,是说起兴的事物是有用意的,只是这种用意比较隐微,不容易看出来。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起兴的事物没有用意。像《诗经·王风·葛蘲》:“绵绵葛蘲,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像河岸的葛草蔓生,长而不断,这是兴;这个兴跟被兴的远离兄弟的那个诗人有什么关系呢?找出注来看也不清楚,所以有一种说法,认为兴跟被兴的事物无关。
赞(刘勰在每篇后的总结)里说:“诗人比兴”,先讲“比”,再讲“兴”,“拟容取心”,即“关雎有别,故后妃方德”。以“关雎”比“后妃(淑女)”,是“拟容”,以“挚而有别”来“方德”,是“取心”。刘勰说兴“称名小,取类大”,不是看了兴就知道的,要发注以后,才知道“关雎”是称名小,“挚而有别”是取类大。假使没有看注,根本不知道它的“取蘲”。因此这里的“拟容取心”,用来说明兴的特点,取心不是从拟容来的,挚而有别是取心,但这个取心,不是形象本身所呈现的,形象里只有“关关雎鸠”的和鸣,没有挚而有别的描写。“挚而有别”是在形象以外发注而后见的,或者发注不见,就不知取心了,所以它同通过形象表达意义是不同的。刘勰又认为比是斥言,兴是托讽,斥言和托讽要有勇气,所以说“断辞必敢”,提出敢字来。
(选自《文心雕龙今译》(周振甫著),有删改)
1.对“比显而兴隐”的理解,不符合刘勰的观点的一项是
[ ]
A.比和被比的事物“物虽胡越”,但“合则肝胆”,所以比较容易看清楚。
B.兴是托物起兴,用意比较隐微,要看了注才知道。
C.但也有一种情况,起兴的事物没有用意,像《诗经·王风·葛蘲》。
D.比和被比的事物通过形象发生联系,兴和被兴的事物不通过形象发生联系。
2.对“拟容取心”的理解,不符合刘勰的观点的一项是
[ ]
A.“拟容”指起兴描摹事物的形象,有如以“关雎”比“后妃(淑女)”。
B.“取心”指采取形象以外的含意,有如以“挚而有别”来“方德”。
C.拟容是指“称名小”,取心是指“取类大”,称名和取类是起兴的两方面。
D.取心不是从拟容来的,要发注而后见,拟容是起兴的重心,是关键。
3.对“‘挚而有别’是在形象以外发注而后见的”的理解,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挚而有别是取心,但这个取心,不是形象本身所呈现的。
B.《关雎》的形象里只有“关关雎鸠”的和鸣,没有挚而有别的描写。
C.或者发注不见,就不知取心了。
D.取心同形象的表达的意义是不同的。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诗句中用了 起兴 手法的一项是
[ ]
A.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B.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咱们的红军大发展/
C.小时候,乡愁是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D.他的嘴发出低低的歌声/他的小手拿着一根竹竿/
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 2020-05-22 …
宪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 2020-05-31 …
八年级下册数学天天伴第四章第四节反证法第六题怎么做 2020-06-10 …
物权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下列不受法 2020-06-23 …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是什么内容? 2020-07-17 …
关于合同法141条交付地点约定不明的理解第一百四十一条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地点交付标的物。当事人没 2020-07-1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42年英国专利法第六条规定,今后对于任何新产品的真正第一个发明人可 2020-11-05 …
2011年9月1日,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据此回答1~3题。1、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 2020-11-07 …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六十八条第六项罚多少在襄樊机动车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路口时,不 2020-11-12 …
材料一:如下图材料二:2007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新法第六 2020-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