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某小组同学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的探究实验:装置分别进行的实验现象i.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酚酞ii.连好装置一段时
题目详情
某小组同学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的探究实验:
(l)小组同学认为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均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①实验i中的现象是___.
②用化学用语解释实验i中的现象:___.
(2)查阅资料:K3[Fe(CN)6]具有氧化性.
①据此有同学认为仪通过ii中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___
②进行下列实验,在实验几分钟后的记录如表:
a.以上实验表明:在___条件下,K3[Fe(CN)6]溶液可以与铁片发生反应.
b.为探究Cl-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小组同学将铁片酸洗(用稀硫酸浸泡后洗净)后再进行实验III,发现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此补充实验表明Cl-的作用是___.
(3)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仍不严谨.为进一步探究K3[Fe(CN)6]的氧化性对实验ii结果的影响,又利用(2)中装置继续实验.其中能证实以上影响确实存在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4)综合以上实验分析,利用实验ii中试剂能证实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实验方案是___.
| 装置 | 分别进行的实验 | 现象 |
![]() | i.连好装置 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酚酞 | ___ |
| ii.连好装置 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K3[Fe(CN)6] | 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 |
①实验i中的现象是___.
②用化学用语解释实验i中的现象:___.
(2)查阅资料:K3[Fe(CN)6]具有氧化性.
①据此有同学认为仪通过ii中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___
②进行下列实验,在实验几分钟后的记录如表:
| 实验 | 滴加 | 试管 | 现象 |
![]() | 0.5mol.LK3[Fe(CN)6]溶液 | iii.蒸馏水 | 无明显变化 |
| iv.1.0mol•L-1NaCl溶液 | 铁片表面产生大量蓝色沉淀 | ||
| v.0.5mol•L-1Na2SO4溶液 | 无明显变化 |
b.为探究Cl-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小组同学将铁片酸洗(用稀硫酸浸泡后洗净)后再进行实验III,发现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此补充实验表明Cl-的作用是___.
(3)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仍不严谨.为进一步探究K3[Fe(CN)6]的氧化性对实验ii结果的影响,又利用(2)中装置继续实验.其中能证实以上影响确实存在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 实验 | 试剂 | 现象 |
| A | 酸洗后的铁片K3[Fe(CN)6]溶液(已除O2) | 产生蓝色沉淀 |
| B | 酸洗后的铁片K3[Fe(CN)6]和NaCl混合溶液(未除O2) | 产生蓝色沉淀 |
| C | 铁片K3[Fe(CN)6]和NaCl混合溶液(已除O2) | 产生蓝色沉淀 |
| D | 铁片K3[Fe(CN)6]和盐酸混合溶液(已除O2) | 产生蓝色沉淀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装置为铁的吸氧腐蚀,铁为负极,碳棒为正极,正极发生 O2+2H2O+4e-═4OH-,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①实验i中的现象是碳棒附近溶液变红,故答案为:碳棒附近溶液变红;
②用化学用语解释实验i中的现象:碳棒为正极,正极发生 O2+2H2O+4e-═4OH-,故答案为:O2+2H2O+4e-═4OH-;
(2)①可能为铁电极能直接和K3[Fe(CN)6]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产生的Fe2+再与K3[Fe(CN)6]反应生成蓝色物质,
故答案为:铁电极能直接和K3[Fe(CN)6]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会干扰由于电化学腐蚀负极生成Fe2+的检验;
②a.由实验iii.蒸馏水,无明显变化;iv.1.0mol•L-1NaCl溶液,铁片表面产生大量蓝色沉淀;v.0.5mol•L-1Na2SO4溶液,无明显变化.可知在Cl-存在下,K3[Fe(CN)6]溶液可以与铁片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Cl-存在;
b.由小组同学将铁片酸洗(用稀硫酸浸泡后洗净)后再进行实验III,发现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的实验可分析是Cl-破坏了铁表面的氧化膜,
故答案为:Cl-破坏了铁表面的氧化膜;
(3)要验证K3[Fe(CN)6]具有氧化性,就要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如:O2、铁表面的氧化膜等.
A选项实验考虑了试剂中溶解的氧气和铁表面的氧化膜的影响,故A正确;
B选项实验未考虑了试剂中溶解的氧气的影响,故B错误;
C选项实验考虑了试剂中溶解的氧气和加入可能破坏铁表面的氧化膜的NaCl溶液,故C正确;
D选项实验加入了盐酸和铁反应产生Fe2+,故D错误;
故选AC;
(4)综合以上实验分析,利用实验ii中试剂能证实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实验方案是:取出少许铁片(负极)附近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3[Fe(CN)6]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则说明负极附近溶液中产生了Fe2+,即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故答案为:取出少许铁片(负极)附近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3[Fe(CN)6]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则说明负极附近溶液中产生了Fe2+,即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①实验i中的现象是碳棒附近溶液变红,故答案为:碳棒附近溶液变红;
②用化学用语解释实验i中的现象:碳棒为正极,正极发生 O2+2H2O+4e-═4OH-,故答案为:O2+2H2O+4e-═4OH-;
(2)①可能为铁电极能直接和K3[Fe(CN)6]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产生的Fe2+再与K3[Fe(CN)6]反应生成蓝色物质,
故答案为:铁电极能直接和K3[Fe(CN)6]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会干扰由于电化学腐蚀负极生成Fe2+的检验;
②a.由实验iii.蒸馏水,无明显变化;iv.1.0mol•L-1NaCl溶液,铁片表面产生大量蓝色沉淀;v.0.5mol•L-1Na2SO4溶液,无明显变化.可知在Cl-存在下,K3[Fe(CN)6]溶液可以与铁片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Cl-存在;
b.由小组同学将铁片酸洗(用稀硫酸浸泡后洗净)后再进行实验III,发现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的实验可分析是Cl-破坏了铁表面的氧化膜,
故答案为:Cl-破坏了铁表面的氧化膜;
(3)要验证K3[Fe(CN)6]具有氧化性,就要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如:O2、铁表面的氧化膜等.
A选项实验考虑了试剂中溶解的氧气和铁表面的氧化膜的影响,故A正确;
B选项实验未考虑了试剂中溶解的氧气的影响,故B错误;
C选项实验考虑了试剂中溶解的氧气和加入可能破坏铁表面的氧化膜的NaCl溶液,故C正确;
D选项实验加入了盐酸和铁反应产生Fe2+,故D错误;
故选AC;
(4)综合以上实验分析,利用实验ii中试剂能证实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实验方案是:取出少许铁片(负极)附近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3[Fe(CN)6]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则说明负极附近溶液中产生了Fe2+,即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故答案为:取出少许铁片(负极)附近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3[Fe(CN)6]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则说明负极附近溶液中产生了Fe2+,即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看了 某小组同学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测定氧气含量实验中,红磷燃烧现象为什么不写“生成白色固体”?红磷燃烧现象,在测定氧气含量实验中是“ 2020-04-08 …
某实验小组同学在做完蜡烛燃烧试验后,欲探究酒精燃烧的产物.[发现问题]酒精灯燃烧现象与蜡烛燃烧差不 2020-05-14 …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1)用棉花分别蘸水和酒精,放 2020-05-14 …
你一定做过铁丝燃烧的实验吧,请你描述一下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但是小华同学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缠在火 2020-07-06 …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请帮小明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 2020-07-16 …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请帮小明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 2020-07-16 …
4.检验淀粉可用现象是检验蛋白质可加热,现象是也可灼烧,现象是.检验葡萄糖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它与4 2020-11-03 …
调节燃气阀门,观察火焰燃烧现象.将阀门调至最佳位置,观察火焰燃烧现象.阀门调至最佳位置后,向火焰里加 2020-12-15 …
燃料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的现象各不相同,请你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归纳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2021-02-02 …
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1)出现燃烧现象的是A.Y型试管中的白磷B.Y型试管中的红磷C.烧杯底部 2021-02-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