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各题。(25分)好大一棵树夏阳母亲去世十年后的那个清明节,我和父亲还有弟弟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也就是那座小

题目详情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各题。(25分)

好大一棵树

夏阳

母亲去世十年后的那个清明节,我和父亲还有弟弟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也就是那座小县城,去寻她的坟。

母亲去得突然,四十出头,便倒在她和父亲所在的造纸厂的车间里。那天是4月15日,还有两个来月,我就要参加高考。父亲犹豫再三,还是告诉了我。父亲指着饭桌上一个黑漆漆的骨灰盒,对我和弟弟说,你妈在里头。说完,看也不看我们,扭头出去,一屁股坐在家的门槛上,默默地抽烟,任凭我和弟弟在他身后哭得死来活去。

母亲的坟,说坟也不是坟。我们全家,除了造纸厂分发的两间低矮潮湿的平房,便上无片瓦,下无寸地。母亲葬在哪里,还真是个问题。父亲袖着手在外面寻摸了一天,回来等天黑严实了,重新领着我和弟弟出了门,悄然上了县城西郊的观音山。观音山是一座孤山,树木葳蕤,山虽不高,却能俯视整个县城。从观音山的北面上山,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山路,翻过山顶,到了南面的半山腰,衍生出一个岔路口,往左是回县城,往右是去造纸厂的一条小路。父亲在岔路口站立了一会儿,带领我们往左走了下去。走了两百步,父亲指了指路边,叹了口气,说,就这里吧。

一个小时后,母亲的骨灰盒,被我们安葬在一个小土包下面。父亲生怕别人发现,特意弄了一些草皮盖在新土上,还移栽了两棵小树侍立两旁作为记号。临下山时,我们三人站在母亲的坟前,望着山脚下的一城灯火,神情漠然,彼此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如父亲所愿,我总算为他争了口气,被南方一所大学录取了。父亲也因为母亲的早逝而惊恐万分,执意要离开造纸厂这个污染严重的伤心之地,带着弟弟南下去打工。走的那天,父亲独自去母亲的坟前坐了半晌,回来时,我感觉他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母亲的离去,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是巨大的灾难和难以言说的悲恸。十年间,我们三人聚在一起,从不敢谈起母亲,甚至连她的照片也刻意地藏了起来。如果不是因为父亲刚刚被医院查出肝癌晚期,没人会主动提出去寻她的坟。

可是,坟没有了。我们回到县城是日暮时分,和上次一样,沿着观音山北面的那条山路上了山,翻过山顶,等来到山南面的那个岔路口时,不由惊呆了。岔路口的右边,依旧是树木葱茏,依旧是那条羊肠小道蜿蜒而下,依旧是造纸厂五颜六色的污水在山脚下的小河里肆意流淌。岔路口的左边,别说两百步,就在不到一百步的地方,那条拐下去的小山路硬生生地被一圈围墙砍成了断头路。围墙里面,搅拌机轰鸣,工人们紧张忙碌,一栋栋别墅在一堆堆凌乱的钢筋水泥中张牙舞爪。父亲惊得张了张口,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最后一只手捂住心口,浑身抽搐,痛苦地蹲了下去。我和弟弟顿时醒悟过来,忙跑过去一把搀住他喊,爸,爸,您怎么啦?

好一会儿,父亲才缓过一口气来,手指着围墙里面,抽泣着说,你妈的坟……

我妈的坟……我脑海里高速运转着,惶然四处张望。突然,我指着岔路口的右边,急中生智地说,我妈的坟不是在那里吗?您,您记错了呢。

我怎么可能记错?父亲抹了抹眼泪,惊讶地问。我朝弟弟使了个眼色,弟弟立马反应过来,忙在一边附和道,您肯定是记糊涂了,我和哥哥明明都记得是在右边。你那晚不是还说,右边好,男左女右,葬在右边,你妈就可以守住我们在造纸厂的那个家了。

是吗,我有这样说过?父亲将信将疑地问。我和弟弟猛点头。父亲犹豫了一下,便朝岔路口的右边望了望。

岔路口的右边,大概是两百步的地方,有一棵大树矗立在路边。大树枝繁叶茂,树干笔直粗壮,高耸入云。父亲疾步走了过去,踮起脚尖,一把抱住大树,将脸亲昵地贴在树干上,嘴里喃喃自语,仿佛在倾诉什么。

我和弟弟不敢贸然上前去打扰父亲,只好呆杵在岔路口,内心凄惶不安。附近的树林,山脚下的县城,还有更远处的乡村田野,笼在水烟四起的暮色里,影影绰绰,轮廓模糊,直至漫漶不清。而身边一墙之隔的围墙里面,却是那般的清晰可见,亮晃晃的夜灯下,人影憧憧,搅拌机像一头巨大的鳄鱼,吞进吐出,在永不知疲倦地嘶吼着。我和弟弟不禁对望了一眼,彼此神情悲郁。那一刻,我知道,他和我一样在忧虑:父亲没几天活头了,他老人家走后,该何处安息?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小说开篇用语看似平常,却涵蕴丰富,既写出了母亲去世日久、父子三人离乡日久,也写出了父子回乡的时间与缘由,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B.母亲去世突然,令全家猝不及防;而贫困如洗的家境和“我”高考在即的现状,令我们无力也无暇好好安葬母亲。这为日后“寻坟而不得”埋下伏笔。

C.母亲的去世给全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难以言说的悲恸。父子三人因为惊恐和伤心而离开家乡,直至父亲身染重疾,才想起重回故乡去寻母亲的坟。

D.小说不仅写出了母亲坟墓被毁,父亲故去后不知何处安息的家庭悲剧,更揭示了工业化进程中暴露的种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毁山滥建等。

E.小说借助排比、比喻、夸张、拟人、反语等手法来描写景物,环境描写除了具有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深化主题的作用外,还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作用。

(2)你认为父亲有可能记错坟的位置吗?前文哪些地方设了伏笔?(6分)

(3)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绪变化?请简要概括(6分)

4 )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应该是“坟”而不是“好大一棵树”。请结合文本,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8 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⑴ A 2分,D 3分,B 1分。

⑵不可能记错。①坟地是父亲在外寻摸一天定下来的;②岔路口左右各有不同指向;③安葬时走了200步,之后又移栽小树作记号;④离乡前父亲独自去坟前坐了半晌。(答对3点给6分)

⑶①生活境遇困窘,深爱妻子孩子,为维持生存不得不在恶劣的环境下辛苦工作的劳动者。(3分)②妻子去世非常悲伤,怕污染伤及自身而南下打工,查出癌症后希望和妻子安葬在一起,在一番寻找而不得之后不得不接受一棵大树为妻子的安栖之所的“事实”。(3分)

⑷答案示例一:应该是“坟”。①行文结构上看,文章开篇即明说寻坟,照应标题;结尾以问句作结——父亲去后何处安息——委婉写坟。②“坟”是线索。全文一直围绕“坟”展开:安葬时寻坟址——离家时去看坟——十年后去寻坟;而“好大一棵树”一直到行文的末尾才出现,且篇幅不大。③从主旨上看,“寻坟而不得”展现了贫苦人民的悲情,坟的被毁其实表达的是快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中机器与传统文化中人情人性的博弈:要发展,要不要人文关怀?耐人寻味。④从艺术效果上看,用“坟”作标题,直接、明白。(亮明观点2分,理由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

答案示例二:应该是“好大一棵树”。①从情节上看,它虽然是在文章几近结束时才出现,却至关重要:它恰巧就在大概是两百步的地方,这让父亲最终接受“记错了”这个事实有了可信度;它的繁茂笔直粗壮高耸应该是契合了这十年来父亲内心所想:当年的小树苗应该长成了这个样子;在经历了“坟没有了”这个变故后,这棵树成了身染重病的父亲最终的情感依托。②树是树,不是坟,但它却完成了对父亲的情感抚慰,这种错位与悲情让读者唏嘘。③从人物形象上塑造上看,树的繁茂寄予了父亲十年来无以言说的思念:“疾步”“踮”“抱”“亲昵地贴”“倾诉”侧面表达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④从艺术效果上看,用“树”作标题,含蓄、蕴藉。(亮明观点2分,理由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

【解析】

【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 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本题五个选项,A项考查鉴赏文本语言特点,B项分析文本结构手法,C项考查对小说情节的把握,D项考查对小说主题的概括,E项考查对文章表现手法的分析。考生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⑵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应先表明观点,应为“不可能”,因为后面一问既是提问,又是提示,“前文哪些地方设了伏笔”。文本第三节说“父亲袖着手在外面寻摸了一天”,第四节说“还移栽了两棵小树侍立两旁作为记号”,第五节说“走的那天,父亲独自去母亲的坟前坐了半晌”,这些都可以作为“不会记错”的依据。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情节安排的技巧。“伏笔”是小说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本题虽有两问,但重点在第二问“前文哪些地方设了伏笔?”考生可通读全文,找到信息对应段落,仔细筛选母亲去世后父亲的言行,即可找到答案。

⑶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题干中有两问,一是父亲的形象,一是心绪的变化。首先到文中找到描写父亲的内容,然后依据内容进行概括。从为母亲寻找坟地和安葬母亲的内容上,可以看出父亲是深爱母亲的;从父亲离开造纸厂这个污染严重的伤心之地,带着弟弟南下去打工的情节中,可以看出父亲深爱孩子。心绪的变化:母亲去世,父亲“看也不看我们,扭头出去,一屁股坐在家的门槛上,默默地抽烟”,非常悲伤;“执意要离开造纸厂这个污染严重的伤心之地,带着弟弟南下去打工。”怕污染伤及孩子南下打工;得知生病想和母亲安葬在一起;“父亲……一把抱住大树,将脸亲昵地贴在树干上,嘴里喃喃自语,仿佛在倾诉什么”,找不到母亲的坟地,把一棵大树当作母亲的安栖之所。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人物描写分为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两大类。直接描写又分为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另外还要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本题除概括父亲的形象特点外,还要答出父亲的情绪变化,那么就要重点分析文中父亲的言行及心理,从而得出答案。

⑷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这类题目一般就文章的标题、主旨、作者等环节中的某个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让答题人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结合文章进行解读,考生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在文章中找到支撑自己的观点的依据即可。本题针对标题设题,答案并不唯一,考生可选择用“坟”做题目好,也可以选择“好大一棵树”做题目好,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哪一个标题,都应该从结构情节、人物塑造、主旨揭示上进行分析。注意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本题探究对文章标题的鉴赏,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从结构情节、人物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具体如下:①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②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③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④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那么,符合上述要求的标题即为好的标题,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标题即为不可取的标题。本题考生无论是认为哪一个标题好,都要从上述角度分析出理由,答题模式:先表明观点,用“坟”好(用“好大一棵树”好),①结构上……;②人物塑造上……;③主旨揭示上……。

看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我父亲读过两年书”到“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读下面的句子,  2020-05-14 …

有关父本与母本的问题某自花传粉植物,让父本与母本杂交,杂交失败,导致自花传粉,那么,母本就会接受自  2020-05-17 …

父子相保和邻人之父的父字的读音有何不同父子相保和邻人之父的父字读音有何不同?求求各位了越快越好  2020-06-06 …

夸父的标准读音夸父的读音一直都是一个有争论有读(kuàfǔ)和(kuāfù)到底那个是正确的,一定  2020-07-02 …

阅读“我父亲读过两年书”到“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读下面的句子,  2020-07-13 …

中彩那天阅读短文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  2020-11-22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山就这么高仲利民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阅  2020-12-07 …

短文的题目是忆父亲,读了全文,你认为作者在忆父亲的什么呢?请你谈谈看法.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  2020-12-10 …

《十八岁和其他》的主旨是写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和鼓励,第三节题目为“读书的苦与乐”,内容写的是“儿子  2020-12-22 …

《十八岁和其他》一文的主旨是写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和鼓励,第三节题目为“读书的苦与乐”,内容写的是“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