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高句丽为什么改为高丽,是一帮人吗?
题目详情
高句丽为什么改为高丽,是一帮人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被中国史书混淆的高句丽和王氏高丽】
高句丽灭亡后250年,三韩人王建在朝鲜半岛南部建立高丽国,史称王氏高丽,朝鲜王氏高丽王朝源名于高句骊,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而不是一体相续的朝代,因为王氏高丽与高句丽领土95%以上不重合,语言不同,历史年代跨度过大(超过250年的差距),这是研究高句丽历史必须严正注意的问题.所以,高句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地方政权.对于历史不能模糊,这也是防止韩国极端民族主义者觊觎我国东北领土的证据之一,不可偏谬.
王氏高丽立国于918年,1392年为李氏朝鲜取代,时跨我国五代中期至明朝初期,故《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都有《高丽传》或《朝鲜传》,并都将高氏高丽的历史略述于前,从而形成了王氏高丽为高氏高丽继承者的错误认识.
综观这些史书的记载,《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是最早将高氏高丽写入王氏高丽传的,《宋史》则是“王建承高氏之位”一语的始作俑者.这三部史书的记载直接影响到了以后的几部史书.
《旧五代史.高丽传》,北宋薛居正撰著,全文如下:
【高丽,本扶余之别种.其国都平壤城,即汉乐浪郡之故地,在京师东四千余里.东渡海至于新罗,西北渡辽水至于营州,南渡海至于百济,北至靺鞨,东西三千一百里,南北二千里.其官大者号大对卢,比一品,总知国事,三年一代,若称职者不拘年限;对卢已下官总十二级.外置州县六十余,大城置傉萨一人,比都督;小城置道使一人,比刺史;其下各有僚佐,分曹掌事.其王以白罗为冠,白皮小带,咸以金饰.唐贞观末,太宗伐之,不能下.至总章初,高宗命李绩率军征之,遂拔其城,分其地为郡县.及唐之末年,中原多事,其国遂自立君长,前王姓高氏.唐同光、天成中,累遣使朝贡.周显德六年,高丽遣使贡紫白水晶二千颗.】
《新五代史.高丽传》,北宋欧阳修撰著,全文如下:
【高丽,本扶余人之别种也.其国地、君世见于唐,比他夷狄有姓氏,而其官号略可晓其义.当唐之末,其王姓高氏.同光元年,遣使广评侍郎韩申一、副使春部少卿朴岩来,而其国王姓名,史失不纪.至长兴三年,权知国事王建遣使者来,明宗乃拜建玄菟州都督,充大义军使,封高丽国王.建,高丽大族也.开运二年,建卒,子武立.乾佑四年,武卒,子昭立.王氏三世,终五代常来朝贡,其立也必请命中国,中国常优答之.其地产铜、银,周世宗时,遣尚书水部员外郎韩彦卿以帛数千匹市铜于高丽以铸铁.六年,昭遣使者贡黄铜五万斤.高丽俗知文字,喜读书,昭进《别叙孝经》一卷、《越王新义》八卷、《皇灵孝经》一卷、《孝经雌图》一卷.《别叙》,叙孔子所生及弟子事迹;《越王新义》,以“越王”为问目,若今 “正义”;《皇灵》,述延年辟谷;《雌图》,载日食、星变.皆不经之说.】
《宋史》为元人脱脱等撰写,书中为王氏高丽传单列一卷,其内容为:
【高丽,本曰高句丽.禹别九州,属冀州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之玄菟郡也.在辽东,盖夫余之别种,以平壤为国邑.汉魏以来,常通职贡,也累为边寇.隋炀帝再举兵,唐太宗亲驾伐之,皆不克.高宗命李责力征之,遂拨其城,分其地为郡县.唐末,中原多事,遂自立为君长.后唐同光、天成中,其主高氏累奉职贡.长兴中,权知国事王建承高氏之位,遣使朝贡.】
后记述的是王氏高丽和宋朝交往的史实.
《辽史》和《金史》也为元人脱脱等撰写,自然是沿用了《宋史》的有关记载不需一一引述.
《元史》,明宋濂、王韦等撰,也为王氏高丽单列一传,其开头为:
【高丽本箕子所封之地,又扶余别种尝居之.其地东至新罗,南至百济,皆跨大海,西北度辽水接营州,而靺鞨在其北.其国都曰平壤城,即汉乐浪郡.水有出靺鞨之白山者,号鸭渌江,而平壤在其东南,因恃以为险.后辟地益广,并古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而为一.其主姓高氏,自初立国至唐乾封初而国亡.垂拱以来,子孙复封其地,后稍能自立.至五代时,代主其国迁都松岳者,姓王氏,名建.自建至焘凡二十七王,历四百余年未始易姓.】
《明史》,清张廷玉等撰,此时李氏朝鲜已经取代了王氏高丽,故,《明史》所立传为《朝鲜传》,其开头为:
【朝鲜,箕子所封国也.汉以前曰朝鲜.始为燕人卫满所据,汉武帝平之,置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汉末,有扶余人高氏据其地,改国号曰高丽,又曰高句丽,居平壤,即乐浪也.已,为唐所破,东徙.后唐时,王建代高氏,兼并新罗、百济地,徙居松岳,曰东京,而以平壤为西京.其国北邻契丹,西则女直,南曰日本,元至元中,西京内属,置东宁路总管府,尽慈岭为界.明兴,王高丽者王颛.太祖即位之元年遣使赐玺书.二年送还其国流人.颛表贺,贡方物,且请封.帝遣符玺郎偰斯赍诏及金印诰文封颛为高丽国王,赐历及锦绮.(洪武二十五年)冬,成桂闻皇太子薨,遣使表慰,并请更国号.帝命仍古号曰朝鲜.】
从上述这些史书的记载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来.由于疆域被辽金阻隔,宋人普遍不清楚从唐朝灭高句丽到王建建立高丽之间朝鲜半岛发生了什么事.
修《旧五代史》的薛居正也未能免俗.他(他们)他们不知道这两百年间朝鲜是朝鲜历史上的统一新罗时期.这两百年间,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叫“高丽”的国家. 宋朝人以为高丽一直存在于朝鲜.
将高氏高丽和王氏高丽混杂在一起仅仅是之后各史误记的开端.如果说新旧五代旧对两个高丽关系的记载还不很明确,中间还缺乏有效的连接,那么元人修的《宋史》用“长兴中,权知国事王建承高氏之位”王句话就将二者紧密的联系在起.
明人修《元史》,仓促错漏为各史之最,《元史.高丽传》从内容上看不仅是承袭了《宋史》的错误,而且将箕子朝鲜的史实也引入了《高丽传》.
《明史》则较前几史有了更大的发展,为对明王朝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不仅承袭了上述错误,而且为李氏朝鲜政权的沿革情况做出了一个完整,但是错误的交代:
箕子朝鲜---->卫氏朝鲜 ------>汉四郡------->高句丽 ------->东徒复国--------->王氏高丽---------->李成桂改号前的朝鲜--------->李氏朝鲜
更为错误的是,为了使记载更加圆满,将唐王朝灭亡高句丽时对高句丽人的“ 西徒”即迁入内地,变成了“东徒”(《明史》以前的史籍虽有‘东迁’说,但是指王都‘东迁’平壤),以使后述的“王建代高氏,兼并新罗、百济地”合理化.
如此,不仅王氏高丽变成了高句丽的继承者,而高句丽也成了箕子朝鲜的继承者,更有甚者,李成桂在篡夺了王氏高丽政权后将国号改为朝鲜则成为了是对箕子朝鲜的继承.
就这样,不仅“高丽”这一我国古代边疆民族使用的称号为源出于三韩的新罗的继承者王氏高丽政权袭用,而且作为王氏高丽政权继承者的李朝又将箕子朝鲜所用的“朝鲜”戴在了自己的头上,由此也带来了今人在认识我国古代东北地区地方政权沿革状况方面出现了许多错误的看法.
最后值得说明的是,我们指出古人的不足并不是指责古人,最主要的目的是澄清史实,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高句丽灭亡后250年,三韩人王建在朝鲜半岛南部建立高丽国,史称王氏高丽,朝鲜王氏高丽王朝源名于高句骊,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而不是一体相续的朝代,因为王氏高丽与高句丽领土95%以上不重合,语言不同,历史年代跨度过大(超过250年的差距),这是研究高句丽历史必须严正注意的问题.所以,高句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地方政权.对于历史不能模糊,这也是防止韩国极端民族主义者觊觎我国东北领土的证据之一,不可偏谬.
王氏高丽立国于918年,1392年为李氏朝鲜取代,时跨我国五代中期至明朝初期,故《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都有《高丽传》或《朝鲜传》,并都将高氏高丽的历史略述于前,从而形成了王氏高丽为高氏高丽继承者的错误认识.
综观这些史书的记载,《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是最早将高氏高丽写入王氏高丽传的,《宋史》则是“王建承高氏之位”一语的始作俑者.这三部史书的记载直接影响到了以后的几部史书.
《旧五代史.高丽传》,北宋薛居正撰著,全文如下:
【高丽,本扶余之别种.其国都平壤城,即汉乐浪郡之故地,在京师东四千余里.东渡海至于新罗,西北渡辽水至于营州,南渡海至于百济,北至靺鞨,东西三千一百里,南北二千里.其官大者号大对卢,比一品,总知国事,三年一代,若称职者不拘年限;对卢已下官总十二级.外置州县六十余,大城置傉萨一人,比都督;小城置道使一人,比刺史;其下各有僚佐,分曹掌事.其王以白罗为冠,白皮小带,咸以金饰.唐贞观末,太宗伐之,不能下.至总章初,高宗命李绩率军征之,遂拔其城,分其地为郡县.及唐之末年,中原多事,其国遂自立君长,前王姓高氏.唐同光、天成中,累遣使朝贡.周显德六年,高丽遣使贡紫白水晶二千颗.】
《新五代史.高丽传》,北宋欧阳修撰著,全文如下:
【高丽,本扶余人之别种也.其国地、君世见于唐,比他夷狄有姓氏,而其官号略可晓其义.当唐之末,其王姓高氏.同光元年,遣使广评侍郎韩申一、副使春部少卿朴岩来,而其国王姓名,史失不纪.至长兴三年,权知国事王建遣使者来,明宗乃拜建玄菟州都督,充大义军使,封高丽国王.建,高丽大族也.开运二年,建卒,子武立.乾佑四年,武卒,子昭立.王氏三世,终五代常来朝贡,其立也必请命中国,中国常优答之.其地产铜、银,周世宗时,遣尚书水部员外郎韩彦卿以帛数千匹市铜于高丽以铸铁.六年,昭遣使者贡黄铜五万斤.高丽俗知文字,喜读书,昭进《别叙孝经》一卷、《越王新义》八卷、《皇灵孝经》一卷、《孝经雌图》一卷.《别叙》,叙孔子所生及弟子事迹;《越王新义》,以“越王”为问目,若今 “正义”;《皇灵》,述延年辟谷;《雌图》,载日食、星变.皆不经之说.】
《宋史》为元人脱脱等撰写,书中为王氏高丽传单列一卷,其内容为:
【高丽,本曰高句丽.禹别九州,属冀州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之玄菟郡也.在辽东,盖夫余之别种,以平壤为国邑.汉魏以来,常通职贡,也累为边寇.隋炀帝再举兵,唐太宗亲驾伐之,皆不克.高宗命李责力征之,遂拨其城,分其地为郡县.唐末,中原多事,遂自立为君长.后唐同光、天成中,其主高氏累奉职贡.长兴中,权知国事王建承高氏之位,遣使朝贡.】
后记述的是王氏高丽和宋朝交往的史实.
《辽史》和《金史》也为元人脱脱等撰写,自然是沿用了《宋史》的有关记载不需一一引述.
《元史》,明宋濂、王韦等撰,也为王氏高丽单列一传,其开头为:
【高丽本箕子所封之地,又扶余别种尝居之.其地东至新罗,南至百济,皆跨大海,西北度辽水接营州,而靺鞨在其北.其国都曰平壤城,即汉乐浪郡.水有出靺鞨之白山者,号鸭渌江,而平壤在其东南,因恃以为险.后辟地益广,并古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而为一.其主姓高氏,自初立国至唐乾封初而国亡.垂拱以来,子孙复封其地,后稍能自立.至五代时,代主其国迁都松岳者,姓王氏,名建.自建至焘凡二十七王,历四百余年未始易姓.】
《明史》,清张廷玉等撰,此时李氏朝鲜已经取代了王氏高丽,故,《明史》所立传为《朝鲜传》,其开头为:
【朝鲜,箕子所封国也.汉以前曰朝鲜.始为燕人卫满所据,汉武帝平之,置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汉末,有扶余人高氏据其地,改国号曰高丽,又曰高句丽,居平壤,即乐浪也.已,为唐所破,东徙.后唐时,王建代高氏,兼并新罗、百济地,徙居松岳,曰东京,而以平壤为西京.其国北邻契丹,西则女直,南曰日本,元至元中,西京内属,置东宁路总管府,尽慈岭为界.明兴,王高丽者王颛.太祖即位之元年遣使赐玺书.二年送还其国流人.颛表贺,贡方物,且请封.帝遣符玺郎偰斯赍诏及金印诰文封颛为高丽国王,赐历及锦绮.(洪武二十五年)冬,成桂闻皇太子薨,遣使表慰,并请更国号.帝命仍古号曰朝鲜.】
从上述这些史书的记载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来.由于疆域被辽金阻隔,宋人普遍不清楚从唐朝灭高句丽到王建建立高丽之间朝鲜半岛发生了什么事.
修《旧五代史》的薛居正也未能免俗.他(他们)他们不知道这两百年间朝鲜是朝鲜历史上的统一新罗时期.这两百年间,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叫“高丽”的国家. 宋朝人以为高丽一直存在于朝鲜.
将高氏高丽和王氏高丽混杂在一起仅仅是之后各史误记的开端.如果说新旧五代旧对两个高丽关系的记载还不很明确,中间还缺乏有效的连接,那么元人修的《宋史》用“长兴中,权知国事王建承高氏之位”王句话就将二者紧密的联系在起.
明人修《元史》,仓促错漏为各史之最,《元史.高丽传》从内容上看不仅是承袭了《宋史》的错误,而且将箕子朝鲜的史实也引入了《高丽传》.
《明史》则较前几史有了更大的发展,为对明王朝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不仅承袭了上述错误,而且为李氏朝鲜政权的沿革情况做出了一个完整,但是错误的交代:
箕子朝鲜---->卫氏朝鲜 ------>汉四郡------->高句丽 ------->东徒复国--------->王氏高丽---------->李成桂改号前的朝鲜--------->李氏朝鲜
更为错误的是,为了使记载更加圆满,将唐王朝灭亡高句丽时对高句丽人的“ 西徒”即迁入内地,变成了“东徒”(《明史》以前的史籍虽有‘东迁’说,但是指王都‘东迁’平壤),以使后述的“王建代高氏,兼并新罗、百济地”合理化.
如此,不仅王氏高丽变成了高句丽的继承者,而高句丽也成了箕子朝鲜的继承者,更有甚者,李成桂在篡夺了王氏高丽政权后将国号改为朝鲜则成为了是对箕子朝鲜的继承.
就这样,不仅“高丽”这一我国古代边疆民族使用的称号为源出于三韩的新罗的继承者王氏高丽政权袭用,而且作为王氏高丽政权继承者的李朝又将箕子朝鲜所用的“朝鲜”戴在了自己的头上,由此也带来了今人在认识我国古代东北地区地方政权沿革状况方面出现了许多错误的看法.
最后值得说明的是,我们指出古人的不足并不是指责古人,最主要的目的是澄清史实,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看了 高句丽为什么改为高丽,是一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江南丝绸巧夺天工,景德镇陶瓷光洁绚丽怎么修改病句?怎么修改啊!~~急!~~ 2020-04-27 …
修病句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换说法不改句意:美丽、帅气的亲帮个忙哈修病句大雁在编队南 2020-06-04 …
1.春天来了,满树的木棉花真美丽.(改为比喻句)2.夏天的晚上,青蛙在田野里高声叫着.(改为拟人句 2020-06-12 …
芬香的花儿引来了一群群蜜蜂.怎么修改句子 2020-07-08 …
按要求改写句子这里的景色真美丽.改为感叹句:改为比喻句:改为反问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2020-07-08 …
按要求试着把句子改一改.春天很美丽.改成感叹句:小燕子落在电线上.改成比喻句:4.青海湖的美景吸引着 2020-11-05 …
我这次考试成绩你是知道的.双重否定句小男孩大声地说:“你去过美丽.”改为转述句妈妈对我说:“你先回我 2020-11-26 …
按要求改写句子.按要求改写句子.1.祖国的河山如此壮丽.改为感叹句:2.穿过这片小树林,就能到王凡家 2020-11-26 …
下列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副油画的颜色喑哑,色彩应该要调得更艳丽一些。(将“艳丽 2020-12-09 …
问,两道改句型,试一试1、这是美丽的南国的树.改为双重否定句:2、飞机在空中灵活的做着各种动作:盘旋 2021-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