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文言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题目详情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B.尊君在不(没有)
C.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D.下车引之(拉)
(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___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文中第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奋不顾身的进去了。
C.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期日中,过中不至。
B.友人惭,下车引之。
(5)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B.尊君在不(没有)
C.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D.下车引之(拉)
(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___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文中第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奋不顾身的进去了。
C.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期日中,过中不至。
B.友人惭,下车引之。
(5)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A.句意为: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B.句意为:你的父亲在吗?不:“不”通“否”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C.句意为: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丢下,舍弃;
D.句意为: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
故选:B.
(2)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做停顿.
A.错误;正确节奏为:期/日中.符合第三条规律
B.错误;正确节奏为:对子/骂父.符合第三条规律
C.正确;
D.错误.正确节奏为:元方入∕门不顾.符合第三条规律
故选:C.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A.正确;
B.错误;“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期”,约定;“日中”,正午.句意为: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
②句重点词语有:“惭”:感到惭愧;“引”,拉.句意为: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①懂得为人处世道理的聪明孩子.
②不失礼.
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距之于千里之外.
答案:
(1)B.
(2)C.
(3)B.
(4)①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
②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5)①懂得为人处世道理的聪明孩子.
②不失礼.
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距之于千里之外.
A.句意为: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B.句意为:你的父亲在吗?不:“不”通“否”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C.句意为: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丢下,舍弃;
D.句意为: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
故选:B.
(2)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做停顿.
A.错误;正确节奏为:期/日中.符合第三条规律
B.错误;正确节奏为:对子/骂父.符合第三条规律
C.正确;
D.错误.正确节奏为:元方入∕门不顾.符合第三条规律
故选:C.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A.正确;
B.错误;“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期”,约定;“日中”,正午.句意为: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
②句重点词语有:“惭”:感到惭愧;“引”,拉.句意为: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①懂得为人处世道理的聪明孩子.
②不失礼.
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距之于千里之外.
答案:
(1)B.
(2)C.
(3)B.
(4)①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
②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5)①懂得为人处世道理的聪明孩子.
②不失礼.
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距之于千里之外.
看了 文言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美元/日元的外汇牌价:买入价80.49,卖出价80.79。客户卖出2000美元买入日元,之后日元上涨 2020-05-27 …
2012年11月11日,100日元兑换人民币7.85元,而10月11日,100日元兑换人民币8.0 2020-06-28 …
在线求指导:《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 2020-07-14 …
文言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2020-07-23 …
日本“3·11”大地震后,日元反常地出现了升值现象,而导致日元升值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国际游资进行的炒作 2020-11-06 …
“3·11”大地震不仅给日本带来严重损失,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形势。地震后,日元反常地出现了升值现象 2020-11-06 …
在国际外汇市场上,若美元兑换日元的汇率为100美元=14000日元,过一段时间后,美元兑换日元的汇率 2020-12-11 …
在国际外汇市场上,若美元兑换日元的汇率为100美元=14000日元,过一段时间后,美元兑换日元的汇率 2020-12-11 …
2002年1月22日,美元兑日元的汇价最高达1美元兑换134.30元,创下了3年来的新高。有消息说, 2020-12-31 …
2011年12月份,100日元兑人民币为7.9485元,而今年5月初时,100日元兑人民币为7.2元 2020-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