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滕王阁序》探究解读。1.了解本文的文体,理清全文的思路结构。2.本文在描写滕王阁景色上有何特色?3.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流露其思想感情的?4.文章抒情

题目详情

阅读《滕王阁序》探究解读。

1.了解本文的文体,理清全文的思路结构。

2.本文在描写滕王阁景色上有何特色?

3.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流露其思想感情的?

4.文章抒情部分先后表现出两种感情基调: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希望。这两者是否矛盾?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提示:
  1.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此序当为赠序而非书序。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紧扣题目,结构紧凑,文脉贯通。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且能脱出一般骈文模山范水之窠臼,融入真情实感,真正做到文情并茂、情景交融。   2.《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①色彩变幻之美,“紫电”“流丹”“耸翠”“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②远近变化之美,“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渺的远景。③上下浑成之美,“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④虚实相衬之美,“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眼界开阔,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协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3.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著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的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他的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他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之典,表明他处困顿而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起伏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既希望又失望,既奋进又失意的复杂情感。   4.不矛盾。作者的感伤心态源于对良时胜景的无比留恋与对好景不长的惋惜。想到生命的短暂、个体的易逝,即使空有满腹才华,统治者亦不能给他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所以他焦急失望乃至失落,以李广、贾谊等怀才不遇的人暗托胸臆,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但作者又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向上的精神,能及时调整心态,转向乐观,能将过去的破灭的希望转移到未来。所以说这两种感情并不矛盾,反而能达到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
看了 阅读《滕王阁序》探究解读。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尝试探究,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下列问题:A.一次,小明发现有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运  2020-04-12 …

实验研究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德国生物化学家科赛尔第一个采用水解的  2020-05-14 …

设计方案是实验探究的保证,感悟方法是探究的根本目的.某合作学习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一:检验氢氧  2020-06-11 …

做氧气的性质探究实验时,某同学用了如图所示的操作流程.本流程探究的内容是.C操作中,为了使木炭与氧  2020-06-23 …

小明同学在研究了课本上的一道问题“四根小木棍的长度分别为2cm,3cm,4cm,和5cm,任取其中3  2020-11-03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高等教育(1)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2)那城市很  2020-11-11 …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是由于()A.适应时代的要求B.他们具有广博的知识C  2020-11-22 …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2.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3.  2020-11-28 …

苏格拉底开创了哲学研究的新方向,指的是他()A.把研究对象从社会转向自然B.重视对人性本身的研究C.  2020-12-15 …

改病句:1.文汇报、妇联、卫生局等6个单位,日前联合发起评选“优秀护士".2.他曾精密地研究了资本主  2021-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