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本大题4小题,共12分。海底:掩埋二氧化碳废气最理想的“垃圾场”众所周知,以煤炭、重油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在生产电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本大题 4 小题,共 12 分。
海底:掩埋二氧化碳废气最理想的“垃圾场”
众所周知,以煤炭、重油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在生产电力的同时,又会制造出大量的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元凶―― 二氧化碳废气 。如果工业社会继续将二氧化碳废气排向大气或海洋,温室效应必将愈演愈烈,地球环境遭到的污染也必将变本加厉。由此,科学家们正想方设法为掩埋二氧化碳废气寻找合适的“垃极场”。
美国哈佛大学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史拉格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海底也许是永久掩埋二氧化碳废气最理想、最安全的“垃圾场”。他指出,水深 3000 米以下的海底,具备掩埋二氧化碳废气最理想的物理条件:水温仅为 2 摄氏度左右,而深海底层的水压非常高,处于这种高压条件下的二氧化碳,即会很快液化。而液态的二氧化碳密度高于水,因而不会上浮,自然也不会自储藏处逸出。他还强调,为排除二氧化碳重新气化的危险,二氧化碳废气还应该被深深注入海底以下至少 300 米的深处,因为该处还可能是海底底层产生汽水化合物的地方,而注入深海地底的二氧化碳与其接触后,就会产生固态结晶体。假若史拉格的理论能够成立,那么二氧化碳重新气化的危险就被全数排除了。这是因为:这种二氧化碳“垃圾场”不仅具有 300 米厚且充满孔隙的海底岩石的保护,而且在“垃圾场”顶端还将自行产生犹如密封圈的固体水化物.这也就为二氧化碳废气安全永久地停留在海底深处提供了 双重保障 。
尽管史拉格的研究尚处于理论假设阶段,但他断定付诸实施并无大问题.他解释说,今天一些设于深海油田的钻孔,完全有能力深入海底沉积层数千米以下。此外,海底可供储存二氧化碳废气的“掩埋场”几乎取之不尽,如美国,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全国所有火电厂排出的二氧化碳废气,深深掩埋在 200 海里宽的领海水域的深海沉积层中。虽说此项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按照史拉格的说法,在最近数十年内,人类“必须”将数十亿吨的二氧化碳废气深埋于海底,不然地球环境就可能发生“灾难性”污染,此外原有的掩埋废气、废油的垃圾场也早已不敷使用。
至于如何将二氧化碳废气导引至深海“垃圾场”,他也提出了两种设想:一是铺设一条自海岸通向深海底层的导管,将二氧化碳从陆地抽吸至海底;二是将废气装入油轮,再从船上将之注入深海沉积层(油轮将石油自中东运往美国后的返程中,就可顺带将二氧化碳废气装船,再运往深海“垃圾场” ) 。
史拉格透露,他已计划与英国 BP 石油公司等超级石油公司合作,不久之后就要展开第一次的海底现场实验,地点定在墨西哥湾。二氧化碳废气将首次被注入海底沉积层,届时地质学家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真如他们设想的那样,“安分”地呆在深海海底。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迄今为止,史拉格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上,但德国“欧洲大瀑布能源公司”已表示:争取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在海底处理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废气的“绿色火力发电厂”。
(选自光明网 2008 年 01 月 11 日)
11 .下列与“二氧化碳废气”有关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二氧化碳废气是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元凶,找到掩埋二氧化碳废气的合适的“垃圾场”是科学家们研究的课题。
B .只有找到掩埋二氧化碳废气的合适的“垃圾场”,污染地球环境的元凶才能被根除,温室效应才不会出现。
C .美国科学家发现海底也许是永久掩埋二氧化碳废气最理想、最安全的“垃圾场”,但目前还没有进行有关的实验。
D .如果二氧化碳废气没有一定的物理条件使它液化的话,那么它在水中就会浮出,也就不可能被掩埋在“垃圾场”里。
12 .对“双重保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深海海底的水温仅为 2 摄氏度左右,深海底层的水压非常高,能使二氧化碳液化。
B .密度高于水的液态二氧化碳不会上浮,同时也不会从储藏处气化逸出污染环境。
C .二氧化碳废气必须注入海底以下至少 300 米 的深处, 必 须使其成为固态结晶体。
D .“垃圾场”有 300 米 厚的海底岩石的保护,其顶端还将自行产生固体水化物。
13 .下列说法与原文信息不相符的一项
A .今天一些设于深海油田的钻孔,完全有能力深入海底沉积层数千米以下,这表明将二氧化碳废气掩埋到海底的设想付诸实施并无大问题。
B .海底可供储存二氧化碳废气的“掩埋场”几乎取之不尽,所以不必担心没有足够的空间。
C .如果数十亿吨的二氧化碳废气不深埋于海底,地球环境就会发生“灾难性”污染.
D .将二氧化碳废气导引至深海“垃圾场”,可以用导管抽吸至海底或从船上注入深海沉积层。
14 .联系全文,下列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研究怎样消除环境污染,使地球更清洁的任务越来越重。
B .按照史拉格的理论,如果将二氧化碳废气埋入海底不到 300 米 深度,二氧化碳就有重新气化的危险。
C .就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也许海底才是掩埋二氧化碳废气的最佳场所,这是全世界科学家们的共识。
D .史拉格与英国 BP 公司等超级石油公司合做实验时,地质学家也将参与检验实验结果是否实现预期目标。
11 . B (“才能”“才会”“根除”说法太绝对。
前一个分句只是条件之一而非充分条件,应该还有使地球产生温室效应的其他污染源。)
12 . D (筛选关键语句,提炼信息即可得出答案.文中说“这种二氧化碳垃圾场不仅具有 300 米 厚且充满孔隙的海底岩石的保护,而且在垃圾场顶端还将自行产生犹如密封圈的固体水化物。这也就为二氧化碳废气安全永久地停留在海底深处提供了双重保障。 ”)
13 . C (变或然为必然了,原文为“可能发生”。 )
14 . C (夸大事实,“全世界科学家们的共识”与原文不符合,科学家们应是 “美国哈佛大学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史拉格领导的研究小组”。)
李婷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 2020-05-13 …
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 2020-05-13 …
小红吃学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她又联想到泡方便面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小红对“冷气” 2020-05-13 …
淘气三周看完一本书第一周看了这本书的25%第二周看了这本书的54%第二周比第一周多看了58页这本书 2020-05-21 …
英语翻译1.前天天气怎么样?----多雨(用2种写法.)2.后天天气怎么样?----多云.3.去年 2020-06-06 …
英语翻译过年回家爷爷给我一本书说是家传的书是手抄本繁体的看不懂书的第一页上是这么写的'者如果有人威 2020-06-21 …
关于吃雪糕时,雪糕周围冒出的“冷气”,吃方便面时碗里冒出的“热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冷气 2020-06-23 …
本周二和上周二对比是同比还是环比?我知道本周二和本周一对比是环比,那么本周二(本月第二周)和上周二 2020-07-15 …
关于吃雪糕时,雪糕周围冒出的“冷气”,吃方便面时碗里冒出的“热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冷气” 2020-11-05 …
当地天气预报员报道本周六有65%的概率下雨本周日也有65%的概率下雨请选择最合适的答案(单选)A)周 2020-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