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6分)太祖1克衢州,命王恺总制军民事。时常遇春2屯兵金华,部将扰民,恺械3而挞诸市。遇春让恺,恺曰:“民者国之本,挞一部将而民安,将军所乐闻也。”遇春乃谢恺。民饥疫

题目详情

(6分)

太祖1克衢州,命王恺总制军民事。时常遇春2屯兵金华,部将扰民,恺械3而挞诸市。遇春让恺,恺曰:“民者国之本,挞一部将而民安,将军所乐闻也。”遇春乃谢恺。民饥疫恺出仓粟以赈全活无算。学校毁,与孔子家庙之在衢者,并新4之。设博士弟子员,士悦服。恺善谋断,尝白5事,未听,却立户外,抵暮不去。太祖出,怪问之,恺谏如初,卒从其议。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七十七 忠义一》)

【注释】1太祖:明创业皇帝庙号。2常遇春:明朝开国名将。3械:缴械。4新:整修一新。5白:下对上的告诉,陈述。
1.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词词典》。结合语境,“遇春让恺”中的“让”应解释为(填序号)( )(2分)

让:1退让、谦让、辞让

2:责备、责怪

3.窃夺

4.骚扰
2.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民饥疫恺出仓粟以赈全活无算。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恺谏如初,卒从其议。
4.本文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七十七 忠义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王恺的忠义体现在哪里。(2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2.民 饥 疫 /恺 出 仓 粟 以 赈 /全 活 无 算。3.王恺像当初一样上谏,太祖最终听取了他的建议4.恺的忠义体现在常遇春部将扰民的时候,他“缴械而挞诸市”使百姓安定;“民饥疫”时他 “出仓粟以赈,全活无算”;学校被毁时,他整修家庙;上谏不纳时,坚持站在门外,最终让太祖同听从了自己的建议。

分 析:
1.“遇春让恺”这句话的意思是:常遇春责备王恺。“让”的意思是“责备”2.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时天下大饥,王恺打开粮仓,建造惠济局,救活了无数人。根据句意,可以将句子做如下划分:民 饥 疫 /恺 出 仓 粟 以 赈 /全 活 无 算3.注意“卒”“从”的含义即可4.“部将扰民,恺械3而挞诸市”“ 民饥疫恺出仓粟以赈全活无算”“ 学校毁,与孔子家庙之在衢者,并新4之”“ 尝白5事,未听,却立户外,抵暮不去”可以从这几个句子中总结答案;安定百姓,赈济灾民,整修学校,敢于进谏。
考点:
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的理解 翻译句子 朗读节奏的划分 文意的把握 考点
分析:
考点1:历史事件类 一、带点词注解。考查内容以文言实词为主,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古今异义词;(2)通假词;(3)词类活用;(4)一词多义;(5)词的感情色彩变化。  二、文言句子翻译。从句式看,考查的句子主要包括一般陈述句、简单的省略句、使动句、意动句、倒装句、被动句等;从内容看,这些句子在文本中往往处于比较特殊的、重要的位置。这与“考试说明”中的要求2“理解重要句、段的意思”相吻合。在翻译这些句子时一般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要求做到“信”(准确)、“达”(流畅)、“雅”(优美)。 三、阅读理解。主要通过简答题的形式来达成目标。内容包括对课文整体的把握,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内涵的分析,对人物思想、情感的评论、剖析等。去年语文中考,绍兴、丽水、嘉兴、温州等地试卷要求结合文言文内容直接进行解答,而衢州、湖州、义乌、台州、宁波等地试卷的文言文阅读则要求学生通过文言阅读理解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精神或理想抱负等。 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 2 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试题属性 题型: 难度: 考核: 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