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舌尖”上的争议常江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
(5分)“舌尖”上的争议
常江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最大的争议有两个。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
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④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博弈。毕竟,它在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⑤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第③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作简要分析。(3分)
1.(2分)我们应当珍惜“舌尖”(或电视节目)的文人气质。
2.(3分)比喻论证(1分)得出的结论是: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1分)以无人问津的穷小子比喻默默无闻的“舌尖”节目,以中了巨奖的富小子比喻名满天下的“舌尖”节目,富小子身边一定簇拥许多亲戚朋友,成功后的“舌尖”必定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无法保持纯粹。(1分)(理清本体喻体的关系并适当有针对性地分析即可)
“口舌”是个什么字?我在一本旧书上看到但是字典上查不到,也不知道读什么,所以只能拆开来写原文是这样的 2020-03-30 …
英语翻译人言,蔺相如徒以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 2020-06-19 …
张字即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对吗?一个汉字的拼音前面带zcs的就是平舌音,带zhchshr就是翘舌音, 2020-06-21 …
英语音标发音想问一个,因为每个音标舌头的形状都不一样,有的要抵上齿,有的抵下齿,那么请问,单词中的 2020-07-01 …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鹦鹉学舌”的生物学现象:(1)从行为的发生和获得方式上看,“鹦鹉学舌”是一种行 2020-07-06 …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最近,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探 2020-07-22 …
卷舌和平舌是一对相对性状.卷舌是显性性状,受基因(A)控制,平舌是隐性性状,受基因(a)控制,现有一 2020-11-02 …
篆书与纂书的区别两种中国古代文字字体,请问各位他们有什么区别?另外带一句:夜宴宣传海报上的"夜宴"二 2020-11-07 …
(2011•青岛模拟)下列哪一组是相对性状?()①单眼皮和双眼皮②近视与斜视③能卷舌和不能卷舌④卷发 2020-11-28 …
下面是一对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图解,请回答(1)写出上图中受精卵的基因组成.(2)已知能卷舌和不能卷舌 2021-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