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雪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自然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而且都是聚集起来的?还有它为什么是白色的?

题目详情
雪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自然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而且都是聚集起来的?还有它为什么是白色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雪是人民最常见的固态降水现象.它是从云中降落的具有六角形白色结晶的固态降水物.它常发生在冬半年,是我国北方冬季主要降水.
雪的种类 雪,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或柱状结晶的固态降水.降水强度变化较缓慢.在不同太冷的天气里,常成团(似棉絮状)降落.通常根据能距离和降水强度可将雪分为小雪、中雪和大雪.我国气象上规定,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在1000米或以上、24小时内雪量小于或等于2.5毫米的为小雪.水平能见距离在500-1000米之间、24小时内雪量为2.5-5.0毫米的为中雪.水平能见距离小于500米、24小时内雪量大于5毫米的为大雪.
阵雪,指降雪时间短促、强度变化很大、开始和终止都较突然的雪.雪的成因 雪主要产生于温度在0℃以下的云中,其形成过程与雨相似.但是,自云底至地面的空气温度需在0℃或以下.雪与天气 雪的产生与大范围的冷暖空气的交缓有关.当冷暖空气势均力敌,且空气温度较大时,往往形成雨夹雪.这样,降雪时间较长,就有“雨夹雪,落勿歇”等说法.当冷空气势力较强,地面气温下降到0℃或以下时,往往形成冷空气势力较强,地下气温下降到0℃或以下时,往往形成雪.此时,暖空气被近南撤,天气转晴,就明“落雪见晴天”等说法.当冷空气势和很强,一般雪下得较大,暖空气迅速南撤,天气很快转情,并且持续时间长,就有“大落大晴,小落小晴”的说法.
此外,降冬季节田野上气温很低,天气很干,不利于作物越冬,下雪则能使作用在0℃附近的适且环境中生活,且使田中墒情好转,来年定能获得好收成.初春时节,正值越冬作物返青,下雪会冻伤作物,影响收成.因此,就有“冬季雪满天,来岁是丰年”、“冬雪是个宝,春雪是把刀”等说法
雪花是一种美丽的结晶体,它在飘落过程中成团攀联在一起,就形成雪片.单个雪花的大小通常在0.05——4.6毫米之间.雪花很轻,单个重量只有0.2——0.5克.无论雪花怎样轻小,怎样奇妙万千,它的结晶体都是有规律的六角形,所以古人有「草木之花多五出,度雪花六出」的说法.雪花多麼美丽而轻盈呀!我越来越喜欢雪花了,如果能够再次目睹大地白雪皑皑,绿树披银装,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趣事.
「瑞雪兆丰年」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农谚.在北方,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像给小麦盖了一床御寒的棉被.雪中所寒的氮素,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温度低,能冻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所以又有一句农谚;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著馒头睡.
雪的作用很广,但雪对人类有很大的好处.首先是有利於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因雪的导热本领很差,土壤表面盖上一层雪被,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外传,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所以,受雪保护的庄稼可安全越冬.积雪还能为农作物储蓄水分.此外,雪还能增强土壤肥力.据测定,每1升雪水里,约含氮化物7.5克.雪水渗入土壤,就等於施了一次氮肥.用雪水餵养家畜家禽、灌溉庄稼都可收到明显的效益.
雪对人有利也有害处,在三四月份的仲春季节,如突然因寒潮侵袭而下了大雪.就会造成冻寒.所以农谚说:腊雪是宝,春雪不好.
看了 雪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出现...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