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佛经中的解释佛经中的“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是什么意思?
题目详情
佛经中的解释
佛经中的“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是什么意思?
佛经中的“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是什么意思?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首楞严经卷第二正文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译文 一切众生。从无始〈注〉以来,失却自己的本心。为外物所转。因此在外境中,观大观小,误认为自己的本心。假若能不被外物所转,而能转物,那就同於如来。身心圆明,处於不动的真际中。离开一切大小内外等相对范畴。可以在一根毫毛端,包含十方世界。
注 时间是无始的,无始来即是自有时间概念以来。
解 一切众生,自有知觉以来,即以种种分别心,认识外物。而不明白自己的本心本性。以外物的生灭变化为真实,迷失自己的真心。正如阿难错认外境的大小舒缩为自己的见有大小舒缩一样。这就是随物所转。因此一个修行人,首先必须在六尘境界外认识自己的本性。达到“理无碍”的境地。然後再以禅定的力量久久修习,深入观行,以性融尘。达到“性”“相”一如的境界。“理”与“事”融合不二,称为“理事无碍”。最後更深入禅定,证到尽虚空遍法界无一处非自性所显现,心境一如,“事事无碍”。此时,无理事之分,无能所之别,无边妙用,已同如来。唐朝杜顺大师的“漩复颂”说:“世人欲识真空理,身内真如还遍外,情与无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身心一如,故言身心圆明。所以毗卢遮那〈注〉,名遍一切处。又名光明遍照尊。虽然遍照法界,然而一切不离自性。自性即是法身佛,故言不动道场。道场即佛所在处。此时,已离一切相对概念,无小大之分,无内外之别,因此,於一亳毛端,便能含受十方世界。
注 毗卢遮那即法身如来。众生的自性,即是佛的法身。不在六根中,不在六尘中。所以称为“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然而用时则遍一切处,“囊括十方,体含万法。”妙用无边。
译文 一切众生。从无始〈注〉以来,失却自己的本心。为外物所转。因此在外境中,观大观小,误认为自己的本心。假若能不被外物所转,而能转物,那就同於如来。身心圆明,处於不动的真际中。离开一切大小内外等相对范畴。可以在一根毫毛端,包含十方世界。
注 时间是无始的,无始来即是自有时间概念以来。
解 一切众生,自有知觉以来,即以种种分别心,认识外物。而不明白自己的本心本性。以外物的生灭变化为真实,迷失自己的真心。正如阿难错认外境的大小舒缩为自己的见有大小舒缩一样。这就是随物所转。因此一个修行人,首先必须在六尘境界外认识自己的本性。达到“理无碍”的境地。然後再以禅定的力量久久修习,深入观行,以性融尘。达到“性”“相”一如的境界。“理”与“事”融合不二,称为“理事无碍”。最後更深入禅定,证到尽虚空遍法界无一处非自性所显现,心境一如,“事事无碍”。此时,无理事之分,无能所之别,无边妙用,已同如来。唐朝杜顺大师的“漩复颂”说:“世人欲识真空理,身内真如还遍外,情与无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身心一如,故言身心圆明。所以毗卢遮那〈注〉,名遍一切处。又名光明遍照尊。虽然遍照法界,然而一切不离自性。自性即是法身佛,故言不动道场。道场即佛所在处。此时,已离一切相对概念,无小大之分,无内外之别,因此,於一亳毛端,便能含受十方世界。
注 毗卢遮那即法身如来。众生的自性,即是佛的法身。不在六根中,不在六尘中。所以称为“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然而用时则遍一切处,“囊括十方,体含万法。”妙用无边。
看了 佛经中的解释佛经中的“一切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到小人国,小人国正面临战事,邻近的国大举进攻,战祸起源于两国的方法不同 2020-04-27 …
古苏禄国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从明代开始与我国开始友好来往。 ( ) 2020-05-19 …
古苏禄国是一个信奉( )的国家,从明代开始就与我国开始友好来往。 A.佛教B.伊斯兰教 C 2020-05-19 …
古苏禄国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从明代开始与我国开始友好来往。 2020-05-19 …
英语翻译从1980年以后,三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发生了较大突变,前几十年一直保持增长趋势的瑞典 2020-11-27 …
名著阅读。(6分)小题1:英国作家的《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四次出游,来到(国名)。小题2:小人国 2020-12-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中国佛学与经营之道中国化的佛教,其理论导向,与其说是出世主义的,毋宁 2020-12-15 …
名著导读(3分)小题1:《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用来选拔官员的,她第四次出游 2020-12-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中国佛学与经营之道中国化的佛教,其理论导向,与其说是出世主义的,毋宁 2020-12-18 …
小题1: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居民是元谋人。小题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小题3:齐桓公是春秋 2021-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