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佛经中的解释佛经中的“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是什么意思?
题目详情
佛经中的解释
佛经中的“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是什么意思?
佛经中的“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是什么意思?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首楞严经卷第二正文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译文 一切众生。从无始〈注〉以来,失却自己的本心。为外物所转。因此在外境中,观大观小,误认为自己的本心。假若能不被外物所转,而能转物,那就同於如来。身心圆明,处於不动的真际中。离开一切大小内外等相对范畴。可以在一根毫毛端,包含十方世界。
注 时间是无始的,无始来即是自有时间概念以来。
解 一切众生,自有知觉以来,即以种种分别心,认识外物。而不明白自己的本心本性。以外物的生灭变化为真实,迷失自己的真心。正如阿难错认外境的大小舒缩为自己的见有大小舒缩一样。这就是随物所转。因此一个修行人,首先必须在六尘境界外认识自己的本性。达到“理无碍”的境地。然後再以禅定的力量久久修习,深入观行,以性融尘。达到“性”“相”一如的境界。“理”与“事”融合不二,称为“理事无碍”。最後更深入禅定,证到尽虚空遍法界无一处非自性所显现,心境一如,“事事无碍”。此时,无理事之分,无能所之别,无边妙用,已同如来。唐朝杜顺大师的“漩复颂”说:“世人欲识真空理,身内真如还遍外,情与无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身心一如,故言身心圆明。所以毗卢遮那〈注〉,名遍一切处。又名光明遍照尊。虽然遍照法界,然而一切不离自性。自性即是法身佛,故言不动道场。道场即佛所在处。此时,已离一切相对概念,无小大之分,无内外之别,因此,於一亳毛端,便能含受十方世界。
注 毗卢遮那即法身如来。众生的自性,即是佛的法身。不在六根中,不在六尘中。所以称为“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然而用时则遍一切处,“囊括十方,体含万法。”妙用无边。
译文 一切众生。从无始〈注〉以来,失却自己的本心。为外物所转。因此在外境中,观大观小,误认为自己的本心。假若能不被外物所转,而能转物,那就同於如来。身心圆明,处於不动的真际中。离开一切大小内外等相对范畴。可以在一根毫毛端,包含十方世界。
注 时间是无始的,无始来即是自有时间概念以来。
解 一切众生,自有知觉以来,即以种种分别心,认识外物。而不明白自己的本心本性。以外物的生灭变化为真实,迷失自己的真心。正如阿难错认外境的大小舒缩为自己的见有大小舒缩一样。这就是随物所转。因此一个修行人,首先必须在六尘境界外认识自己的本性。达到“理无碍”的境地。然後再以禅定的力量久久修习,深入观行,以性融尘。达到“性”“相”一如的境界。“理”与“事”融合不二,称为“理事无碍”。最後更深入禅定,证到尽虚空遍法界无一处非自性所显现,心境一如,“事事无碍”。此时,无理事之分,无能所之别,无边妙用,已同如来。唐朝杜顺大师的“漩复颂”说:“世人欲识真空理,身内真如还遍外,情与无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身心一如,故言身心圆明。所以毗卢遮那〈注〉,名遍一切处。又名光明遍照尊。虽然遍照法界,然而一切不离自性。自性即是法身佛,故言不动道场。道场即佛所在处。此时,已离一切相对概念,无小大之分,无内外之别,因此,於一亳毛端,便能含受十方世界。
注 毗卢遮那即法身如来。众生的自性,即是佛的法身。不在六根中,不在六尘中。所以称为“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然而用时则遍一切处,“囊括十方,体含万法。”妙用无边。
看了 佛经中的解释佛经中的“一切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如何写好作文?我是一名初中生,自上初中以来就越来越迷茫了……我的老师总是说写一个实例然后写点道理就是 2020-03-31 …
某电视剧片段:1925年某地,李家门前张灯结彩,道贺人群络绎不绝。其中一位道贺者说:“李老先生,您 2020-05-13 …
加点词在称谓方式上不同的一项是()A、内中一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B、“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 2020-05-16 …
“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这副对联中的:闲人指()人贤人“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 2020-05-21 …
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就是传说中的那道山岭。听当地的农民说,这道岭从来就没有人能 2020-06-19 …
星期天下午,天阴沉沉的,远处不时传来雷声。我坐在写字台旁构思一篇作文。“依侬,你过来。”爸爸的喊声 2020-06-21 …
一道数学推理题有一个老师在甲乙丙三个学生的头上贴了三个不同的正整数,且三个数字加起来为111,但甲 2020-06-23 …
数字中,一大还是二大(只能在一二中选一个出来)有谁知道的说一下数字中一大还是二大(只能在一二选择一 2020-07-08 …
我们认识了凶恶的狼和狡猾的狐狸,我明白了其中一个道理是什么? 2020-07-21 …
孙子兵法计篇中“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中的“地”是指什么? 2020-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