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怎么理解?何解?
题目详情
“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怎么理解?
何解?
何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您问的这个问题,对于没有深入过佛教经藏和初学佛的人有相当的难度,俺尝试着解释一下: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句话是说,法身与翠竹一体,都没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啊;般若与黄花一类,也都没有见、闻、觉、知啊.
般若:中文的意思是智慧,但智慧一词难以表达“般若”的蕴含.
法身:也就是佛教所说的“一心”.
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在此,只好引用莲池大师的话作一个牵强的比喻:“心是无形相的,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为比喻.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试举一例,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以此类推,或以宝珠喻心,或以虚空喻心,无论用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句话是说,法身与翠竹一体,都没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啊;般若与黄花一类,也都没有见、闻、觉、知啊.
般若:中文的意思是智慧,但智慧一词难以表达“般若”的蕴含.
法身:也就是佛教所说的“一心”.
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在此,只好引用莲池大师的话作一个牵强的比喻:“心是无形相的,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为比喻.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试举一例,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以此类推,或以宝珠喻心,或以虚空喻心,无论用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看了 “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①如果一个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一般应先;②如果一个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一般应 2020-04-08 …
世间有朵解语花是“解(jie三声)语花”还是“解(xie四声)语花”世有解语花,凭谁解花语世间有朵 2020-05-13 …
科学问题(关于花,解剖花的时候用()把花从()到()层层的剥下来.解剖白菜花的时候我们发现白菜花四 2020-05-16 …
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借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 2020-06-09 …
我浪花般粉粹的心,我风一般摇动的心,我轻烟般消失的爱情,像纹身般无法抹去GD:ohmygirlic 2020-06-15 …
阅读步步高。我们的节日六月,有满湖开放的荷花,六月,有南风吹来的(采彩)霞,一年有那么多的节日,今 2020-08-03 …
看看我对这个的理解是否正确不妨看看我的理解.朝花夕拾:朝日是早上的意思,早上是一天中黄金时段;花用来 2020-12-02 …
怎么写以青春为主线的作文?十六岁,有人愿有鲜花般的芬芳,有人愿有大树般的挺拔.请以“花与树”为话题, 2020-12-03 …
花园里有红花35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倍.(提出两个两个计算的问题并解答.)花园里有红花35朵,黄 2020-12-08 …
写作春暖花开,思绪便如花般绽放。面对这些花儿,你会回到某幕场景,想起某个人,记起某件事,牵动某份情, 2020-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