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在文言文中什么是中心词、具体指什么?起什么作用?

题目详情
在文言文中什么是中心词、具体指什么?起什么作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文言文中的中心词,得具体说说:
定语后置,格式为:定语中心词+定语 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之前,而古
汉语中,定语后置了.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
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1)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段太尉逸事状》)
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陈涉世家》)
例中“客有吹洞箫者”即“有吹洞箫之客”,“邠人偷嗜暴恶者”即“偷嗜暴恶之邠人”.余例类推.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例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爪牙”、“筋骨”、“庙堂”、“江湖”,后置定语分别是“利”、“强”、“高”、“远”,四个“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状语后置,格式为:状语中心词+定语 状语(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之后.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文采不表于后世.(《报任安书》)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
具告以事.(《鸿门宴》)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译作状语.
(3)“乎”作介词时相当于“于”,与其构成的介词短语后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宾语前置,格式为:中心词+定语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前置,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形: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而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作宾语的疑问代词有“谁、何、孰、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
余是以记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
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
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
未之有也.(《孟子》)
正常语序应该是“恐年岁之不与吾”、“未有之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无乃尔是过矣.(《季氏将伐颛臾》)
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惟)”,构成“唯(惟)……是(之为)……”的格式.如:
惟弈秋之为听.(《弈秋》)
唯利是图.唯命是从.
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治东阿》)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与妻书》)
以上两句的顺序是“汝之不惠,甚矣!”“子之治东阿,甚善矣!”“几家能彀称心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