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分别摘自《诗经》《论语》材料二:李白的诗《古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分别摘自《诗经》《论语》
材料二: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三: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和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五: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简单的‘房子’(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材料一是古人对西周分封制的描述.分封制中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中的“秦王”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西汉时期,汉武帝开发边疆并对边疆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请列举史实一例.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4)材料四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5)材料五中导游所说的简单的“房子”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有什么作用?
材料一:“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分别摘自《诗经》《论语》
材料二: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三: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和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五: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简单的‘房子’(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材料一是古人对西周分封制的描述.分封制中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中的“秦王”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西汉时期,汉武帝开发边疆并对边疆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请列举史实一例.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4)材料四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5)材料五中导游所说的简单的“房子”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有什么作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这些政权名称都源自西周分封制时的诸侯国.
(2)材料二赞颂了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开发边疆并对边疆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事例主要有设“河西四郡”;重新设置郡县;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等.
(3)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和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主要原因是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4)朱元璋解决君相之争进行“重大改组”的举措是废除了丞相,注意材料中的“解决君相之争”这个关键信息.
(5)根据材料五中的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权力中心可知这个房子是军机处;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故答案为:
(1)周王自己的子弟、亲戚和功臣以及一些古帝王的后代.
(2)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设“河西四郡”;重新设置郡县;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政治相对稳定或北方多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4)废丞相;
(5)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强化了我国封建君主集权(或加强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提高了办事效率等均可).
(2)材料二赞颂了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开发边疆并对边疆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事例主要有设“河西四郡”;重新设置郡县;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等.
(3)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和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主要原因是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4)朱元璋解决君相之争进行“重大改组”的举措是废除了丞相,注意材料中的“解决君相之争”这个关键信息.
(5)根据材料五中的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权力中心可知这个房子是军机处;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故答案为:
(1)周王自己的子弟、亲戚和功臣以及一些古帝王的后代.
(2)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设“河西四郡”;重新设置郡县;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政治相对稳定或北方多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4)废丞相;
(5)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强化了我国封建君主集权(或加强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提高了办事效率等均可).
看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到底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还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两 2020-05-21 …
“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 2020-06-26 …
"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何种社会制度?为什么实行这种制度?浦天之下,莫非 2020-06-29 …
以下是什么意思: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2.在目力之所及之所不及的天下。以下是 2020-07-07 …
《诗经》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王”与“臣”同的土地关系 2020-07-07 …
《诗经·小雅•北山》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左传•昭公七年》说:“封略之 2020-07-07 …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诗经》里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西周的经济进一步发 2020-07-07 …
《诗经》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西周时期()A.周王只拥有都城及周围 2020-07-07 …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 2020-07-07 …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诗经》里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西周的经济进一步 2021-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