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对母亲的诉说(节选)莫言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

题目详情
对母亲的诉说(节选)
莫言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的时候,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流泪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厢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看透了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1)文中我讲了关于母亲的那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划线句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请概括一下母亲的特点
(4)有人认为本文以“我的母亲”为题会更好些,你的看法呢?请简洁述理由。
(5)续写: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___,___,___。;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意绵绵。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筛选出关键信息.根据提示可以从文章第2、4、5段总结出:“我”失手打碎了热水壶,母亲却没有打骂“我”;母亲把饺子给乞讨老人;“我”多算了别人的钱,母亲说“我”让她丢脸了.
(2)本题的考点是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孩子的宽慰.
(3)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我”失手打碎了热水壶,母亲却没有打骂“我”;母亲把饺子给乞讨老人;“我”多算了别人的钱,母亲说“我”让她丢脸了;还有母亲患了肺病但是坚强活着这些事件,表现出母亲是一个疼爱孩子,宽厚仁慈,勤劳善良,朴实诚信,坚强乐观,细心敏感的人.
(4)本题是对题目作用的考查.题目的作用有:1作为文章的线索、2运用比喻或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4含蓄的或形象的揭示文章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5概括文章内容;感情的触发点6用修辞,新颖独特,吸引读者.原题“对母亲的诉说”好,原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作者在对母亲诉说着一件件往事,由衷的表达出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而“我的母亲”这个题目只表明写作对象.
(5)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回答时注意根据文意的概括,补写句与文章语义连贯,句式相同,字数相等,尽量运用同样的修辞手法.示例:母爱躲进叮嘱中里,听着它,暖融融.
答案
(1)”我“把热水瓶打坏了,母亲没有打骂我反而原谅了我(2.母亲阻止我报复打过她的守麦田的人(3.母亲把家里一年才只能吃几次的饺子一半给了老人(4.母亲因为我多算老人一毛钱而流泪 5.母亲患了肺病.
(2)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孩子的宽慰.
(3)母亲是一个疼爱孩子,宽厚仁慈,勤劳善良,朴实诚信,坚强乐观,细心敏感,.
(4)原题好,作者在对母亲诉说着一件件往事,由衷的表达出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而“我的母亲”这个题目只表明写作对象.
(5)母爱躲进叮嘱中里,听着它,暖融融.
看了 对母亲的诉说(节选)莫言我母...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