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露天电影①直到现在,我的记忆中还经常出现打谷场上的那块银幕。一块白色的、四周镶着紫红色边的银幕,用两根竹竿草草地固定着,灯光已经提前打在上面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露天电影 ①直到现在,我的记忆中还经常出现打谷场上的那块银幕。一块白色的、四周镶着紫红色边的银幕,用两根竹竿草草地固定着,灯光已经提前打在上面,使乡村寂寞漆黑的夜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明亮欢快的窗口。如果你当时还匆匆行走在通往打谷场的田间小路上,如果你从城里赶过来,如果新闻简报已经开始,赶夜路的人的脚步会变得焦灼而慌张。打谷场上发亮的银幕对于他们好像是天堂的一扇窗,它打开了,一个原先空虚的无所事事的夜晚便被彻底地充实了。
②农用拖拉机、打谷机和一堆堆草垛湮没在人海中。附近乡村的农民大多坐在前排,他们从家里搬来了长凳和小板凳,这样的夜晚他们很难得地成为特权阶层。更多的是一些像我们这样来历不明的孩子和青年,他们在人群里站着,或者在一片骂声中挤到前排,在一个本来就拥挤的空间里席地而坐,对来自身边的推搡和埋怨置之不理。电影开始了,打谷场上的嘈杂声渐渐地消失,人们熟悉的李向阳挎着盒子枪来了,梳直发的、让年轻姑娘群起效仿的游击队女党代表柯湘来了,油头粉面的叛徒王连举来了,阴险狡诈的日本鬼子松井大队长也来了……孩子们在他们出场之前就报出了他们的名字,大人让他们的孩子闭嘴,实际上这是一次人群与电影人物老友重逢的欢聚。
③打谷场上的欢乐随着银幕上出现一个“完”字而收场,然后是一片混乱。有的妇女这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见了,于是尖声叫喊着孩子的名字。也有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突然扭打在一起,引得人们纷纷躲避,一问原因,说是在刚才看电影时结了怨,谁的脑袋挡着谁的视线,谁也不肯让一让,这会儿是秋后算账了。我那会儿年龄还小,跟着邻居家的大孩子去到一个个陌生的打谷场,等到电影散场时却总是找不到他们的人影。
④我记得那些独自回家的夜晚,随着人流向田间小路走,渐渐地,同行的人都折向了其他的村庄,只有我一个人走在漆黑的环城公路上。露天电影已经离你远去,这时候你才意识到回家的路是那么漫长,不安分的孩子开始为一部看过多次的电影付出代价。代价是走五里甚至十里的夜路,没有灯光,只有萤火虫在田野深处盲目地飞行着,留下一些无用的光线。有几次,我独自经过了郊外最大的坟地,亲眼看到了人们所说的鬼火(现在才知道是骨质中磷元素在搞鬼),还有坟地特有的杂树乱草。当城郊接合部稠密的房屋像山岭一样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时,我觉得那些有灯光的窗口就像打谷场上的银幕,成为我新的依靠。我急切地奔向我家的窗口,就像两个小时以前奔向打谷场的那块银幕。
⑤那不是一个美好的年代,但是在一个并不美好的年代,会出现许多美好的夜晚,使你忽略了白天的痛楚和哀伤。一切都与生命有关,而与生命有关的细节总是值得回忆的。
(1)文中第③段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电影散场后的混乱?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文中第④段中“不安分的孩子开始为一部看过多次的电影付出代价。”表明这些电影人们已经看过多次,其实前文有一句话已经有所暗示,你能找出来吗?
(3)请结合文章内容,体会下面一段文字的表达作用。
没有灯光,只有萤火虫在田野深处盲目地飞行着,留下一些无用的光线。有几次,我独自经过了郊外最大的坟地,亲眼看到了人们所说的鬼火(现在才知道是骨质中磷元素在搞鬼),还有坟地特有的杂树乱草。
(4)文章最后写“但是在一个并不美好的年代,会出现许多美好的夜晚。”你觉得“不美好”与“美好”的说法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
(5)文章向我们呈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露天电影的场景,与我们现在观赏电影的情景可谓有天壤之别。请结合自身经历,描写一段自己和家人或朋友一起看电影散场时的场景。 100 字左右。
露天电影 ①直到现在,我的记忆中还经常出现打谷场上的那块银幕。一块白色的、四周镶着紫红色边的银幕,用两根竹竿草草地固定着,灯光已经提前打在上面,使乡村寂寞漆黑的夜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明亮欢快的窗口。如果你当时还匆匆行走在通往打谷场的田间小路上,如果你从城里赶过来,如果新闻简报已经开始,赶夜路的人的脚步会变得焦灼而慌张。打谷场上发亮的银幕对于他们好像是天堂的一扇窗,它打开了,一个原先空虚的无所事事的夜晚便被彻底地充实了。
②农用拖拉机、打谷机和一堆堆草垛湮没在人海中。附近乡村的农民大多坐在前排,他们从家里搬来了长凳和小板凳,这样的夜晚他们很难得地成为特权阶层。更多的是一些像我们这样来历不明的孩子和青年,他们在人群里站着,或者在一片骂声中挤到前排,在一个本来就拥挤的空间里席地而坐,对来自身边的推搡和埋怨置之不理。电影开始了,打谷场上的嘈杂声渐渐地消失,人们熟悉的李向阳挎着盒子枪来了,梳直发的、让年轻姑娘群起效仿的游击队女党代表柯湘来了,油头粉面的叛徒王连举来了,阴险狡诈的日本鬼子松井大队长也来了……孩子们在他们出场之前就报出了他们的名字,大人让他们的孩子闭嘴,实际上这是一次人群与电影人物老友重逢的欢聚。
③打谷场上的欢乐随着银幕上出现一个“完”字而收场,然后是一片混乱。有的妇女这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见了,于是尖声叫喊着孩子的名字。也有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突然扭打在一起,引得人们纷纷躲避,一问原因,说是在刚才看电影时结了怨,谁的脑袋挡着谁的视线,谁也不肯让一让,这会儿是秋后算账了。我那会儿年龄还小,跟着邻居家的大孩子去到一个个陌生的打谷场,等到电影散场时却总是找不到他们的人影。
④我记得那些独自回家的夜晚,随着人流向田间小路走,渐渐地,同行的人都折向了其他的村庄,只有我一个人走在漆黑的环城公路上。露天电影已经离你远去,这时候你才意识到回家的路是那么漫长,不安分的孩子开始为一部看过多次的电影付出代价。代价是走五里甚至十里的夜路,没有灯光,只有萤火虫在田野深处盲目地飞行着,留下一些无用的光线。有几次,我独自经过了郊外最大的坟地,亲眼看到了人们所说的鬼火(现在才知道是骨质中磷元素在搞鬼),还有坟地特有的杂树乱草。当城郊接合部稠密的房屋像山岭一样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时,我觉得那些有灯光的窗口就像打谷场上的银幕,成为我新的依靠。我急切地奔向我家的窗口,就像两个小时以前奔向打谷场的那块银幕。
⑤那不是一个美好的年代,但是在一个并不美好的年代,会出现许多美好的夜晚,使你忽略了白天的痛楚和哀伤。一切都与生命有关,而与生命有关的细节总是值得回忆的。
(1)文中第③段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电影散场后的混乱?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文中第④段中“不安分的孩子开始为一部看过多次的电影付出代价。”表明这些电影人们已经看过多次,其实前文有一句话已经有所暗示,你能找出来吗?
(3)请结合文章内容,体会下面一段文字的表达作用。
没有灯光,只有萤火虫在田野深处盲目地飞行着,留下一些无用的光线。有几次,我独自经过了郊外最大的坟地,亲眼看到了人们所说的鬼火(现在才知道是骨质中磷元素在搞鬼),还有坟地特有的杂树乱草。
(4)文章最后写“但是在一个并不美好的年代,会出现许多美好的夜晚。”你觉得“不美好”与“美好”的说法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
(5)文章向我们呈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露天电影的场景,与我们现在观赏电影的情景可谓有天壤之别。请结合自身经历,描写一段自己和家人或朋友一起看电影散场时的场景。 100 字左右。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段落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需要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即:妇女尖叫着找孩子;小伙子扭打在一起;“我”与同去的小伙伴走散了.
(2)本道题是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对文本信息深入理解分析,细读第②段,从中得出正确答案.即:孩子们在他们出场之前就报出了他们的名字,大人让他们的孩子闭嘴,实际上这是一次人群与电影人物老友重逢的欢聚.
(3)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即: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乡间小路阴森恐怖的氛围,表现了“我”独自行走在小路上的恐惧心理.
(4)本题考查对语句及段落的分析能力.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作答.不矛盾.“不美好”是指那个年代物质匮乏,人们的生活条件简陋,娱乐方式单一.“美好”是指当时的人们生活中单纯质朴的幸福.
(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语言流畅,能结合自身经历,有描写,字数符合要求,即可得分.
答案:
(1)妇女尖叫着找孩子;小伙子扭打在一起;“我”与同去的小伙伴走散了.
(2)孩子们在他们出场之前就报出了他们的名字,大人让他们的孩子闭嘴,实际上这是一次人群与电影人物老友重逢的欢聚.
(3)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乡间小路阴森恐怖的氛围,表现了“我”独自行走在小路上的恐惧心理.
(4)不矛盾.“不美好”是指那个年代物质匮乏,人们的生活条件简陋,娱乐方式单一.“美好”是指当时的人们生活中单纯质朴的幸福.
(5)电影散场时,一片混乱,在漆黑的夜色里,人们想退潮的海水,四下散去,我紧紧抓着这妈妈的手,生怕被人群冲散,但这时还不是回头看看那白色的屏幕,好像电影又要重新开演一样,不少的大人领着自己的孩子,也是频频回头,一副恋恋不舍的样子,不过,不多时,原本热闹的打谷场已是一片空旷,只听到四散的越来越远的人发出的嘈杂声.
(2)本道题是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对文本信息深入理解分析,细读第②段,从中得出正确答案.即:孩子们在他们出场之前就报出了他们的名字,大人让他们的孩子闭嘴,实际上这是一次人群与电影人物老友重逢的欢聚.
(3)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即: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乡间小路阴森恐怖的氛围,表现了“我”独自行走在小路上的恐惧心理.
(4)本题考查对语句及段落的分析能力.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作答.不矛盾.“不美好”是指那个年代物质匮乏,人们的生活条件简陋,娱乐方式单一.“美好”是指当时的人们生活中单纯质朴的幸福.
(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语言流畅,能结合自身经历,有描写,字数符合要求,即可得分.
答案:
(1)妇女尖叫着找孩子;小伙子扭打在一起;“我”与同去的小伙伴走散了.
(2)孩子们在他们出场之前就报出了他们的名字,大人让他们的孩子闭嘴,实际上这是一次人群与电影人物老友重逢的欢聚.
(3)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乡间小路阴森恐怖的氛围,表现了“我”独自行走在小路上的恐惧心理.
(4)不矛盾.“不美好”是指那个年代物质匮乏,人们的生活条件简陋,娱乐方式单一.“美好”是指当时的人们生活中单纯质朴的幸福.
(5)电影散场时,一片混乱,在漆黑的夜色里,人们想退潮的海水,四下散去,我紧紧抓着这妈妈的手,生怕被人群冲散,但这时还不是回头看看那白色的屏幕,好像电影又要重新开演一样,不少的大人领着自己的孩子,也是频频回头,一副恋恋不舍的样子,不过,不多时,原本热闹的打谷场已是一片空旷,只听到四散的越来越远的人发出的嘈杂声.
看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露天...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将一块高32厘米的圆柱体铁块竖直放入量杯中.量杯的水面升高6厘米,铁块还露出水面8厘米,如果量杯从 2020-05-16 …
一个木块的体积是150cm3,在木块上放质量是60g的砝码时,木块恰好没入水中.求:(1)画出图1 2020-05-16 …
把木块放入水中时,露出部分为木块体积的12,将物体A放在木块上,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为13,拿掉物体 2020-07-05 …
(2013•贵阳模拟)如图是小明在物理实验课上用量筒和水测量铁块A的体积实验,小明在匀速向上将铁块 2020-07-20 …
(2013•贵阳模拟)如图是小明在物理实验课上用量筒和水测量铁块A的体积实验,小明在匀速向上将铁块 2020-07-20 …
(2013•贵阳模拟)如图是小明在物理实验课上用量筒和水测量铁块A的体积实验,小明在匀速向上将铁块 2020-07-20 …
(2013•贵阳模拟)如图是小明在物理实验课上用量筒和水测量铁块A的体积实验,小明在匀速向上将铁块 2020-07-20 …
(2013•贵阳模拟)如图是小明在物理实验课上用量筒和水测量铁块A的体积实验,小明在匀速向上将铁块 2020-07-20 …
(2013•道里区三模)如图是小明在物理实验课上用量筒和水测量铁块A的体积实验,小明在匀速向上将铁 2020-07-20 …
有一木块竖直地浮在水面上,有15的体积露出水面,若把露出的体积切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块将 2020-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