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图中试剂混合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分别表示为M(前)、M(后).请根据图示回答:(1)甲组实验中,M(前)>M(后),原因是;若所用试剂不变,
题目详情
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图中试剂混合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分别表示为M(前)、M(后).

请根据图示回答:
(1)甲组实验中,M(前)>M(后),原因是___;若所用试剂不变,改进的方法是___;
(2)乙组实验中,M(前)=M(后),丙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
(3)丁组同学研究了物质W的组成.一定条件下,W在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其中,x=___g,W的化学式是___.(按碳、氢、氧元素顺序书写)

请根据图示回答:
(1)甲组实验中,M(前)>M(后),原因是___;若所用试剂不变,改进的方法是___;
(2)乙组实验中,M(前)=M(后),丙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
(3)丁组同学研究了物质W的组成.一定条件下,W在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其中,x=___g,W的化学式是___.(按碳、氢、氧元素顺序书写)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由于乙装置是敞口的装置,产生的二氧化碳从烧杯中逸散出去,总质量减少;改进此装置的方法是:将烧杯改成密闭容器;
(2)质量守恒定适用于化学反应,因为丙组的两种药品未参加化学反应,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由于四种物质中W和氧气质量减小,所以是反应物,且反应物的总质量是23g+(64g-16g)=71g,而水的质量增加,且增加值是32g-5g=27g,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二氧化碳必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是71g-27g=44g;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W+O2→CO2+H2O.由以上分析知X的值等于44g+8g=52g;
先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确定:w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再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相等,来确定氧元素是否含有.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44g×
=12g,32g-5g=27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27g×
=3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4g-12g=32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7g-3g=24g,故反应前应有氧元素的质量为:32g+24g=56g,而参加反应的氧气中有氧元素64-12=48g,故w中应含有56-48=8g的氧元素,故w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
=2:6:1,故w的化学式为:C2H6O;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将烧杯改成密闭容器;(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是化学反应,而丙组中的物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3)52;C2H6O.
(2)质量守恒定适用于化学反应,因为丙组的两种药品未参加化学反应,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由于四种物质中W和氧气质量减小,所以是反应物,且反应物的总质量是23g+(64g-16g)=71g,而水的质量增加,且增加值是32g-5g=27g,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二氧化碳必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是71g-27g=44g;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W+O2→CO2+H2O.由以上分析知X的值等于44g+8g=52g;
先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确定:w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再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相等,来确定氧元素是否含有.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44g×
12 |
44 |
2 |
18 |
12 |
12 |
3 |
1 |
8 |
16 |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将烧杯改成密闭容器;(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是化学反应,而丙组中的物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3)52;C2H6O.
看了 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将两个相同的木条分别放入水和食用油中为什么木条浮出液面的高度不同 2020-05-16 …
在解应用题中,为什么用方程解不用代单位? 2020-05-22 …
下列果实中为聚花果的是()。A.草莓B.莲C.桑葚D.西红柿 2020-05-25 …
验证胰岛素生理作用实验为什么要将小白鼠进行饥饿处理? 2020-06-06 …
.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事实中为什么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2020-06-11 …
初中生物橘子内的筋络属于植物学的什么部位?算哪种组织?为什么说橘子里的筋络是导管·····橘子不是 2020-06-21 …
工程用砂中,为什么以砂的质量,而不是以体积作为计量单位. 2020-06-29 …
在工程用砂中为什么以砂的质量而不是以体积作为计量单位?速度 2020-06-29 …
比例题中到底哪个数比哪个数呢?比如在应用题中设模型高度为X,实际高度为320米,比例为1:50,那 2020-07-19 …
现在上了初三学了压强后觉得一切都混乱了.在现实中为什么风能把物体吹走,而到了练习本中风却只能把物体吸 2020-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