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物理-->
某物理兴趣小组根据图甲所示电子秤的工作原理,设计出图乙所示的电路,其中压敏电阻R1的阻值随受到的压力大小而变化,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4A,压敏电阻R1的阻值与受到的压力F的
题目详情
某物理兴趣小组根据图甲所示电子秤的工作原理,设计出图乙所示的电路,其中压敏电阻R1的阻值随受到的压力大小而变化,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4A,压敏电阻R1的阻值与受到的压力F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秤盘和压杆质量均忽略不计.已知电源电压U=16V,R2=24Ω.请你计算:

(1)秤盘上不放重物时,电流表示数是多大?R2消耗的功率是多少?
(2)秤盘上物体的重量不能超过多少?
(3)如果使电子秤所能称量的最大物重增加100N,在R1不变的情况下,试通过计算说明应如何改变?

(1)秤盘上不放重物时,电流表示数是多大?R2消耗的功率是多少?
(2)秤盘上物体的重量不能超过多少?
(3)如果使电子秤所能称量的最大物重增加100N,在R1不变的情况下,试通过计算说明应如何改变?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路,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由图象可知,秤盘受到压力为0时,R1阻值为40Ω,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秤盘上不放重物时电流表的示数:
I=
=
=0.25A,
P2=I2R2=(0.25A)2×24Ω=1.5W;
(2)由欧姆定律可得:R=
=
=40Ω,
根据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可知:
R1=R-R2=40Ω-24Ω=16Ω;
由图象可知,秤盘上物体重为300N.
(3)方案一:秤盘上物体重为400N时,R1对应的阻值为8Ω,
此时R2=R-R1=40Ω-8Ω=32Ω;
所以方法是:将R2换为32Ω阻值.
方案一:秤盘上物体重为400N时,R1对应的阻值为8Ω,
此时由欧姆定律可得:U=IR=0.4A×(24Ω+8Ω)=12.8V,
所以方法是:将电源换为12.8V.
答:(1)秤盘上不放重物时,电流表示数是0.25A,R2消耗的功率是1.5W;
(2)秤盘上物体的重量不能超过300N;
(3)如果使电子秤所能称量的最大物重增加100N,在R1不变的情况下,
方案一:将R2换为32Ω阻值.方案一:将电源换为12.8V.
(1)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路,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由图象可知,秤盘受到压力为0时,R1阻值为40Ω,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秤盘上不放重物时电流表的示数:
I=
| U |
| R1+R2 |
| 16V |
| 40Ω+24Ω |
P2=I2R2=(0.25A)2×24Ω=1.5W;
(2)由欧姆定律可得:R=
| U |
| I最大 |
| 16V |
| 0.4A |
根据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可知:
R1=R-R2=40Ω-24Ω=16Ω;
由图象可知,秤盘上物体重为300N.
(3)方案一:秤盘上物体重为400N时,R1对应的阻值为8Ω,
此时R2=R-R1=40Ω-8Ω=32Ω;
所以方法是:将R2换为32Ω阻值.
方案一:秤盘上物体重为400N时,R1对应的阻值为8Ω,
此时由欧姆定律可得:U=IR=0.4A×(24Ω+8Ω)=12.8V,
所以方法是:将电源换为12.8V.
答:(1)秤盘上不放重物时,电流表示数是0.25A,R2消耗的功率是1.5W;
(2)秤盘上物体的重量不能超过300N;
(3)如果使电子秤所能称量的最大物重增加100N,在R1不变的情况下,
方案一:将R2换为32Ω阻值.方案一:将电源换为12.8V.
看了 某物理兴趣小组根据图甲所示电...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这段话出自哪里史记吗?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 2020-04-25 …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中所为怎么翻译 2020-04-26 …
对公孙龙或善呼者的所作所为作一简评昔者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 2020-06-10 …
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逐字翻译一下,之所为作怎么解释 2020-07-01 …
下列加点词,全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②《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 2020-07-05 …
中国古代诗文创作的基本特征,由下两篇文字推论.《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 2020-07-3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答叶溥求论古文书清方东树东树白,叶君足下:辱书言文章旨要,并示所为记 2020-11-08 …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之”“所”“为”“作”求解释是 2020-11-29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诗》三百,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C.虽趣 2020-12-17 …
文中两个强盗分别指谁?这种称呼有何用意?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有怎样的态度? 2020-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