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时,蜀郡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将离堆凿开,把岷江水分为两股,其中一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昭襄王(公元前 306 年 - 前 251 年在位)时,蜀郡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 将离堆凿开,把岷江水分为两股,其中一股沿水渠进入成都平原。这样既解除了岷江水害,又可使成都平原得到灌溉。到了 晋代,常璩在《华阳国志》中描绘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材料二 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闲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闲,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就 (约公元前 236 年) ,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以上两段史料均摘自(《史记•河渠书》)
材料三 隋炀帝于 605 年至 610 年开通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全长四五千里,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晚唐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写道:“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又据历史记载,安史之乱后,“赋之所出,江淮居多”,“兵食所资在东南”。
(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国建成两大水利工程的原因及其对秦国的影响。( 6 分)
( 2 )隋朝开凿大运河在当时起到什么政治作用?( 3 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在唐朝经济中的作用。( 3 分)
( 3 )甲乙两同学“穿越”到了唐朝的桂州(今广西桂林),又要赴唐都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为免去陆路车马劳顿之苦,他们决定走内河水路去长安,这样入可在船舱苦读,出可欣赏两岸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请你为他们设计一条水上路线。( 3 分)
解析 : 第( 1 )问,材料中反映的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此问应从诸侯争霸的大背景入手,分析其因;水利设施是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两大水利工程的影响主要是农业经济的发展、诸侯实力等经济与政治两个方面的影响。第( 2 )问,大运河沟通了南北,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统一;经济作用主要是从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角度来分析。第( 3 )问,考查对古代中国重要的著名水利工程的掌握,主要有灵渠、大运河。
答案 : ( 1 )原因:水利是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命脉;秦国重视农业经济发展和水利兴修;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能力;秦国重视人才和人才的创新精神。( 4 分) 影响:两大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和关中地区成为秦国的两大农业基地(粮仓),为秦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 分)
( 2 )隋朝:隋朝加强了对南北方的控制,巩固隋朝的统治;有利于南北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人民,加速隋朝的灭亡。( 3 分)
唐朝:运河的便捷交通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促进运河沿岸城市经济的发展和重大商业都市的形成;运河保证了唐朝中央政权主要赋税收入的运输。( 3 分)
( 3 )路线:漓水——灵渠——湘水——长江——大运河——黄河——渭水。 (3 分 )
本题评分细则:答出以漓水为起点渭水为终点,中间按顺序写出三个以上包括三个满分;答出以漓水为起点渭水为终点,中间答一个或两个得 2 分;按顺序任意写出 3 个或三个以上得 1 分。
初一不等式应用题把一堆苹果分给几个孩子,如果每个人份3个苹果,那么多8个;如果前面的没人分5个,那 2020-05-16 …
有6堆桃,把第一堆平均分给8个人,还余5个;把第二堆平均分给8个人,还剩4个;把第三堆平均分给8㐃 2020-06-14 …
苹果、梨、橘子三种水果都有许多,混在一起合成一大堆,最少要分成堆,才能保证找得到这样的两堆,把这两 2020-06-26 …
初始大根堆指的是,初始数据利用siftDown()形成的大根堆,还是指元素交换调整之后的堆?题目是 2020-07-17 …
教我几题把下列的俗语补充完整.1.海阔凭鱼跃,.2.精诚所志,3.千里之行,4.不学杨柳随风摆,. 2020-07-24 …
填空题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汉武帝在陆续设郡如题 2020-07-25 …
翻译与默写题把上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阅读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2020-11-03 …
小学二年级数学题:把一堆苹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如果有余数,最多的是几个,最少的是几个 2020-11-25 …
“郡县制把平民的流动性引入官场,而此制度则设定了平民进入国家管理部门的普遍统一标准。”材料所述的“此 2020-12-04 …
有这样一道题:三人共解出100道数学题,每人解出了其中的60题.我们把只有一人解出的题称为难题,把其 2021-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