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探究空气的组成: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了解空气生活将更美好.如图是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实验:(1)连接A装置后,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题目详情
.探究空气的组成: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了解空气生活将更美好.如图是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实验:

(1)连接A装置后,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记录现象:红磷燃烧,有大量___生成,集气瓶内的水面___.
②实验结论:红磷燃烧的化学表达式为___.
③实验分析:
实验中采用过量红磷消耗氧气,而不采用木炭、硫磺,是因为___;从图中可以观察到实验产生了误差,原因可能是___ (写一点即可)
(2)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了①空气的成分按___计算,大约是:___占78%,氧气占___,___占0.94%,二氧化碳占___,其他气体和杂质占___.
(3)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B装置,连接处细玻璃管内放有铜丝,加热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是为了___;
停止加热后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只注射器中,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比较A和B两个装置,B装置的实验读数更为准确,这是因为___..探究空气的组成: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了解空气生活将更美好.如图是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实验:

(1)连接A装置后,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记录现象:红磷燃烧,有大量___生成,集气瓶内的水面___.
②实验结论:红磷燃烧的化学表达式为___.
③实验分析:
实验中采用过量红磷消耗氧气,而不采用木炭、硫磺,是因为___;从图中可以观察到实验产生了误差,原因可能是___ (写一点即可)
(2)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了①空气的成分按___计算,大约是:___占78%,氧气占___,___占0.94%,二氧化碳占___,其他气体和杂质占___.
(3)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B装置,连接处细玻璃管内放有铜丝,加热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是为了___;
停止加热后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只注射器中,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比较A和B两个装置,B装置的实验读数更为准确,这是因为___.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消耗掉的氧气体积 30mL ___ mL ___ mL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消耗掉的氧气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消耗掉的氧气体积 30mL ___ mL ___ mL 30mL ___ mL ___ mL

(1)连接A装置后,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记录现象:红磷燃烧,有大量___生成,集气瓶内的水面___.
②实验结论:红磷燃烧的化学表达式为___.
③实验分析:
实验中采用过量红磷消耗氧气,而不采用木炭、硫磺,是因为___;从图中可以观察到实验产生了误差,原因可能是___ (写一点即可)
(2)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了①空气的成分按___计算,大约是:___占78%,氧气占___,___占0.94%,二氧化碳占___,其他气体和杂质占___.
(3)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B装置,连接处细玻璃管内放有铜丝,加热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是为了___;
停止加热后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只注射器中,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 消耗掉的氧气体积 |
30mL | ___ mL | ___ mL |

(1)连接A装置后,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记录现象:红磷燃烧,有大量___生成,集气瓶内的水面___.
②实验结论:红磷燃烧的化学表达式为___.
③实验分析:
实验中采用过量红磷消耗氧气,而不采用木炭、硫磺,是因为___;从图中可以观察到实验产生了误差,原因可能是___ (写一点即可)
(2)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了①空气的成分按___计算,大约是:___占78%,氧气占___,___占0.94%,二氧化碳占___,其他气体和杂质占___.
(3)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B装置,连接处细玻璃管内放有铜丝,加热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是为了___;
停止加热后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只注射器中,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 消耗掉的氧气体积 |
30mL | ___ mL | ___ mL |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 消耗掉的氧气体积 |
30mL | ___ mL | ___ mL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①记录现象: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
故填:白烟;上升.
②实验结论: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
2P2O5.
故填:4P+5O2
2P2O5.
③实验分析:实验中采用过量红磷消耗氧气,而不采用木炭、硫磺,是因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而木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
从图中可以观察到实验产生了误差,原因可能是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太慢,红磷燃烧过程中止水夹或弹簧夹夹持不紧,导致部分气体外逸,从而导致降温至室温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多.
故填: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而木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太慢.
(2)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了①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故填:体积分数;氮气;21%;稀有气体;0.03%;0.03%.
(3)加热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是为了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故填: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因此消耗氧气的体积为:30mL×20%=6mL,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为:30mL-6mL=24mL,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比较A和B两个装置,B装置的实验读数更为准确,这是因为避免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程中导致的气体外逸.
故填:避免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程中导致的气体外逸.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2P22O55.
故填:4P+5O22
2P2O5.
③实验分析:实验中采用过量红磷消耗氧气,而不采用木炭、硫磺,是因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而木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
从图中可以观察到实验产生了误差,原因可能是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太慢,红磷燃烧过程中止水夹或弹簧夹夹持不紧,导致部分气体外逸,从而导致降温至室温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多.
故填: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而木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太慢.
(2)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了①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故填:体积分数;氮气;21%;稀有气体;0.03%;0.03%.
(3)加热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是为了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故填: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因此消耗氧气的体积为:30mL×20%=6mL,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为:30mL-6mL=24mL,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比较A和B两个装置,B装置的实验读数更为准确,这是因为避免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程中导致的气体外逸.
故填:避免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程中导致的气体外逸.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2P22O55.
③实验分析:实验中采用过量红磷消耗氧气,而不采用木炭、硫磺,是因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而木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
从图中可以观察到实验产生了误差,原因可能是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太慢,红磷燃烧过程中止水夹或弹簧夹夹持不紧,导致部分气体外逸,从而导致降温至室温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多.
故填: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而木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太慢.
(2)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了①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故填:体积分数;氮气;21%;稀有气体;0.03%;0.03%.
(3)加热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是为了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故填: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因此消耗氧气的体积为:30mL×20%=6mL,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为:30mL-6mL=24mL,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消耗掉的氧气体积 30mL 24mL 6mL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消耗掉的氧气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消耗掉的氧气体积 消耗掉的氧气体积30mL 24mL 6mL 30mL 30mL24mL 24mL6mL 6mL比较A和B两个装置,B装置的实验读数更为准确,这是因为避免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程中导致的气体外逸.
故填:避免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程中导致的气体外逸.
故填:白烟;上升.
②实验结论: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
| ||
故填:4P+5O2
| ||
③实验分析:实验中采用过量红磷消耗氧气,而不采用木炭、硫磺,是因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而木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
从图中可以观察到实验产生了误差,原因可能是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太慢,红磷燃烧过程中止水夹或弹簧夹夹持不紧,导致部分气体外逸,从而导致降温至室温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多.
故填: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而木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太慢.
(2)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了①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故填:体积分数;氮气;21%;稀有气体;0.03%;0.03%.
(3)加热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是为了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故填: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因此消耗氧气的体积为:30mL×20%=6mL,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为:30mL-6mL=24mL,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 消耗掉的氧气体积 |
30mL | 24mL | 6mL |
故填:避免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程中导致的气体外逸.
| ||
点燃 |
. |
点燃 |
. |
点燃 |
. |
点燃 |
. |
.
.
.
.
.故填:4P+5O22
| ||
③实验分析:实验中采用过量红磷消耗氧气,而不采用木炭、硫磺,是因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而木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
从图中可以观察到实验产生了误差,原因可能是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太慢,红磷燃烧过程中止水夹或弹簧夹夹持不紧,导致部分气体外逸,从而导致降温至室温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多.
故填: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而木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太慢.
(2)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了①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故填:体积分数;氮气;21%;稀有气体;0.03%;0.03%.
(3)加热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是为了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故填: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因此消耗氧气的体积为:30mL×20%=6mL,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为:30mL-6mL=24mL,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 消耗掉的氧气体积 |
30mL | 24mL | 6mL |
故填:避免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程中导致的气体外逸.
| ||
点燃 |
. |
点燃 |
. |
点燃 |
. |
点燃 |
. |
.
.
.
.
.③实验分析:实验中采用过量红磷消耗氧气,而不采用木炭、硫磺,是因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而木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
从图中可以观察到实验产生了误差,原因可能是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太慢,红磷燃烧过程中止水夹或弹簧夹夹持不紧,导致部分气体外逸,从而导致降温至室温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多.
故填: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而木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太慢.
(2)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了①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故填:体积分数;氮气;21%;稀有气体;0.03%;0.03%.
(3)加热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是为了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故填: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因此消耗氧气的体积为:30mL×20%=6mL,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为:30mL-6mL=24mL,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 消耗掉的氧气体积 |
30mL | 24mL | 6mL |
故填:避免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程中导致的气体外逸.
看了 .探究空气的组成:我们每时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小宇同学平时注意观察,发现爸爸晚上开车时,打开汽车头灯时,空中 2020-05-14 …
在东边的天空出现了月亮,它是火红的,好像夕阳一样火红.这是何现象?时间是7月1日,8点.快点.此时 2020-06-06 …
甲烷浓度60%,氧气浓度为6%,还有34%的不可燃气体如氮气,遇明火时并不再加空气,此浓度甲烷也会 2020-07-22 …
实验: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I.要观察细胞的临时装片,首先得熟悉显微镜的结构与使 2020-10-29 …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11号”飞船载着 2020-11-25 …
资料:20你3年6月你你日你你时38分02秒,神舟十号载九飞船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场(40.我°N, 2020-11-28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也越来越多,很多人在使用插线板时并未注意过插线板的铭牌.认为只要有空 2020-12-03 …
“神舟十一号”于2016年10月17日成功发射,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于19日与“天宫 2020-12-09 …
小刚站在路口统计半小时各种车辆通过的数量,并制成右面的条形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的数据填空.(1)这个 2020-12-25 …
2008年9月25日晚,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27日16时41分至17时,航天 2021-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