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根据他的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后,点燃红磷后,迅速插入左边的广口瓶中;红磷燃烧时最明显的现象是

题目详情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根据他的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作业帮
(1)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后,点燃红磷后,迅速插入左边的广口瓶中;红磷燃烧时最明显的现象是___;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待燃烧停止,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后,结果发现瓶内的水面上升,水进入集气瓶的直接原因是___,且水面上升占钟罩体积的约
1
8
,则该同学得到的结论是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是___.
(3)空气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约占21%是___,约占78%的是___,已知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L,则每分钟大约需要吸入空气___L,这些空气的质量约为___克(已知空气密度为1.293g/L).
(4)若将红磷换成木炭,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

作业帮

1
8
,则该同学得到的结论是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是___.
(3)空气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约占21%是___,约占78%的是___,已知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L,则每分钟大约需要吸入空气___L,这些空气的质量约为___克(已知空气密度为1.293g/L).
(4)若将红磷换成木炭,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
1
8
1 8 1 1 8 8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红磷燃烧时最明显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化学方程式为4P+5O22
 点燃 
.
 
2P2O5
故答案为:产生大量白烟;4P+5O2
 点燃 
.
 
2P2O5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知道红磷燃烧消耗掉氧气,瓶内压强较小,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上升约占集气瓶容积的八分之一,该同学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
8
×100%=12.5%.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或装置未冷却等.
故答案为: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瓶内压强减小;12.5%;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或装置未冷却等.
(3)空气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约占21%是氧气,约占78%的是氮气,已知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L,则每分钟大约需要吸入空气是8L÷
1
5
=40L,
质量是40L×1.293g/L=51.72g;故答案为:氧气;氮气;40;51.72g
(4)若将红磷换成木炭,该实验不能成功,因为碳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中的压强没有减小;
故答案为:否;碳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中的压强没有减小.
 点燃 
.
 
 点燃 
.
 
 点燃 
.
 点燃 
.
 点燃 
.
 点燃 
.
 点燃  点燃  点燃 
.
.
.
.   2P22O55;
故答案为:产生大量白烟;4P+5O22
 点燃 
.
 
2P2O5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知道红磷燃烧消耗掉氧气,瓶内压强较小,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上升约占集气瓶容积的八分之一,该同学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
8
×100%=12.5%.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或装置未冷却等.
故答案为: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瓶内压强减小;12.5%;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或装置未冷却等.
(3)空气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约占21%是氧气,约占78%的是氮气,已知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L,则每分钟大约需要吸入空气是8L÷
1
5
=40L,
质量是40L×1.293g/L=51.72g;故答案为:氧气;氮气;40;51.72g
(4)若将红磷换成木炭,该实验不能成功,因为碳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中的压强没有减小;
故答案为:否;碳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中的压强没有减小.
 点燃 
.
 
 点燃 
.
 
 点燃 
.
 点燃 
.
 点燃 
.
 点燃 
.
 点燃  点燃  点燃 
.
.
.
.   2P22O55;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知道红磷燃烧消耗掉氧气,瓶内压强较小,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上升约占集气瓶容积的八分之一,该同学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
8
×100%=12.5%.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或装置未冷却等.
故答案为: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瓶内压强减小;12.5%;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或装置未冷却等.
(3)空气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约占21%是氧气,约占78%的是氮气,已知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L,则每分钟大约需要吸入空气是8L÷
1
5
=40L,
质量是40L×1.293g/L=51.72g;故答案为:氧气;氮气;40;51.72g
(4)若将红磷换成木炭,该实验不能成功,因为碳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中的压强没有减小;
故答案为:否;碳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中的压强没有减小.
1
8
18111888×100%=12.5%.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或装置未冷却等.
故答案为: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瓶内压强减小;12.5%;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或装置未冷却等.
(3)空气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约占21%是氧气,约占78%的是氮气,已知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L,则每分钟大约需要吸入空气是8L÷
1
5
=40L,
质量是40L×1.293g/L=51.72g;故答案为:氧气;氮气;40;51.72g
(4)若将红磷换成木炭,该实验不能成功,因为碳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中的压强没有减小;
故答案为:否;碳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中的压强没有减小.
1
5
15111555=40L,
质量是40L×1.293g/L=51.72g;故答案为:氧气;氮气;40;51.72g
(4)若将红磷换成木炭,该实验不能成功,因为碳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中的压强没有减小;
故答案为:否;碳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中的压强没有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