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50分)《老子》第二十二章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又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就是说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50分)
《老子》第二十二章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又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就是说:委曲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可以伸直,低洼反而可以盈满,破旧反而可以更新;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没有谁能争过他。有人说,《老子》讲无为而治,其实讲的也是为人的道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范文一:
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
老子的伟大之处往往在于与众不同,在于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地方,能在日常琐事当中发现本质规律。比如我们看到弯曲、低洼、破旧的东西,总是觉得这是些不完善、应该修补的东西,老子却看出恰恰是这些常人所不重视的、甚至鄙视的东西反而具有重大功能,这些东西恰恰是它们对立面——所谓完善、美好东西的根源。这正是对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的进一步阐释。从而说明正反两面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这里更深刻地指出反面的、阴性的、低下的东西能生成正面的、阳性的、高上的东西。同一个事物都具有正反、阴阳两方面的属性,其中反的一面能生成正的一面,阴的一面能生成阳的一面。这是老子崇阴思想的体现。老子曾反复强调柔弱胜刚强、无中生有、下能生上的道理。这是从事物和人生的本性出发的,老子认为事物和人生的本性就是“无”、就是“柔弱”。人生的“无”表现在恬淡无为、质朴淳厚上。
“少则得,多则惑”——这句话真是治疗当代人的一剂良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说:“现代人都不是饿死的,都是撑死的。”这句话真是振聋发聩。这不就是对“少则得,多则惑”的最好解释吗?我们现代人做事情谁不是贪多,家里的家具要多,银行的存款要多,拥有的财富要多,企业的利润要多……现代社会可供选择的机会太多太多,对人的诱惑也太多太多,在这些诱惑和机会面前,我们往往会迷失自己,不知做何选择,陷于迷惑之中。于是不少人迷恋于算命,结果命越算越薄,越算越迷惑。
现代中国相当多的企业在做品牌的时候也是贪多,总以为一个品牌包含的品类越多力量越强,比如某知名矿泉水品牌,一开始是做纯净水的,接着又做牛奶、食品,后来还做尿布、服装。现在一提它,人们根本搞不清楚它的产品是什么。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其实一个品牌所代表的品类越多反而越没有力量,越少反而越有力量。你看世界前一百位的著名品牌,基本上都是单一品牌,代表的品类往往就是一个,比如“可口可乐”“奔驰”“麦当劳”“诺基亚”,等等。你一听,马上就知道它的特征、功能。
所以老子要我们不要贪多。老子还告诫我们不要自我表现、不要自我夸耀,不要自以为是,这一点与西方人的思维习惯不同,他们是有什么说什么,不讲究什么客气。现代好多年轻人学习西方人的表达方式,有的还要夸大其词,结果往往招来大家的反感。这种人的情商往往不高,所以难以在社会立足,难以成功。
好多人以为谦虚了、谦让了、不与人抗争了就是吃亏,殊不知“吃亏是福”,真的是福,因为这种人最容易被社会认同,最容易受到大家的喜欢,也会得到大家的帮助,这不正是老子所说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吗?
范文二(一组学生范文):
1、处下
老子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故则新。”又曰:“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想起金庸其文,有人号“东方不败”,然终一败涂地;有人名“独孤求败”,年四十持木剑仍行天下而莫之能敌,何也?处下使然。
处下是一种人生境界。
真正的强者,常常不在于立得多高,而在于甘心处下。处下并非鲁迅先生所痛恶的奴性,而是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对之深怀敬意,甘处下风。鲍叔牙以身下事管仲,世不多管仲而多鲍叔牙之能知人。处下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周文王待人轻以约,责己重而周。处下是一种能放得下架子的虚心态度,更是一种能看透功利的超然风神,只有真正懂得生活的强者才敢于取处下姿态。处下,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
处下才能得到更多的拥戴。
人们愿意跟从的领导者,不是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霸王,而是谦逊深稳、礼贤下士的明君。项羽之见灭,不识人也。刘邦能俯身下问张良“为之奈何?”能对自称带兵多多宜善的韩信委以重任,所以能够称帝得天下。其同宗后代刘玄德亦深谙此道,三顾草庐,终得卧龙。人处高处,只有寒风吹彻,冰封万里;当处下时,深谷中可得幽园,可汇倾泻而下之山洪。下则势低,势低则利于凝聚。是故夫惟以身下之,方能得到各方帮助。文王吐哺,天下归心。处下,王道之始也。
处下不意味着低下。
欲跳,则需先下蹲;出拳,则必先收势。能曲者,方能伸也。姜子牙垂钓,非甘为一渔翁,待愿者上钩也。勾践卧薪尝胆,非甘为奴,待奋发之机遇也。所以处下是一种等待,非不欲争,乃不争眼前小利耳。处下是为了新一次的攀登,是一种静观其变的沉稳,是一种思前想后的谨慎。处下的人永远不是低下的人,他们有着铁一般的意志、海一般的宽容、鹰一般的利眸、豹一般的耐心。
处下可谓一种无为,但非不作为,而是不妄为。它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是得道多助的必需,是蓄势待发的准备。能处下,方能全,方能盈,方能新,方能为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的鲲鹏。
只有处下,方能负重。
2、保持低姿态 
“曲则全,枉则直”,坚硬的牙齿脱落了,柔软的舌头还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免遭遇到许多不公与挫折,学会保持低姿态吧!这不是对现实的屈服,而是退一步保全自己,养精蓄锐,期待下一次的爆发。保持低姿态,是一种人生的哲学。
保持低姿态,能更好地保存自己。经历数千年风吹雨打的兵马俑,那英姿勃发的勇士立在马上,令人望而生畏。但仔细一看,这些陶俑的棱角处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有的陶俑甚至残缺不全。但有一种陶俑,却保存完好,他就是跪射俑。跪射俑虽单膝跪地,但身体挺直,始终高昂他的头颅。深究他保存完好的原因,原来和他的姿态密切相关。他单膝跪地,让重心降低,让身体深深扎根于大地;保持身体挺直,让重心在一条直线上,能顽强地抵抗震动;他高度较低,深掩在高大的陶俑之间,让他们去抵挡那高处来的撞击物。正因如此,跪射俑才会历经数千年,而始终保存完整的身体。
做人亦如此,降低重心,让我们更贴近大地,把根基扎稳;在危急时,弯下高傲的脊梁,让我们逃避灾难。但请记住,不论如何,请始终高昂你高尚的头颅,坚持你强烈的好胜心,这样你才不会被庸俗所同化,被怯懦消融你的好胜心。
保持低姿态,让我们成就另一番辉煌。陶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为他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上保持低姿态,于是便咏出了千古之绝唱,在文学史上成就了辉煌。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只为他不愿为大唐御用文人,在不适应官场生活的现实面前,他选择了低姿态,放逐自己重返青崖,于是才有了他宽阔慷慨的气度,洒脱不羁的个性,才会被后人反复叹咏。有时候,在挫折面前保持
作业帮用户 2017-09-25
我是二维码 扫描下载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