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共11分)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共 11 分)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这首诗是皇祐四年壬辰( 1052 )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祭扫父亲墓时写的,王安石时年 32 岁。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20 .首联在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赏析。 5 分)

21 .诗中的哪些因素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 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20 .

①以乐景衬哀情。首联以杨柳春风起兴,用春风里飘飞的万千杨柳反衬诗人心中的伤春之悲。

②奠定全诗悲慨的抒情基调。首联以“客思”起笔,写“客思” 如春日里的杨柳,愁绪万千。作为全诗情感的铺垫,使全诗笼罩上一层浓重的伤感。

21 .

诗人心中复杂的哀愁引发了心中的退隐之意:

①客思之愁。诗人为官异乡,思乡之愁如春日里的杨柳,千丝万缕。

②寒食之哀。诗人清明回乡扫墓,沉痛哀悼之情化为倾泻而出的眼泪,如江水上涨。

③早衰之叹。“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色彩对比鲜明,隐含着诗人因操劳过度而未老先衰的感叹。

④为官之苦。诗人虽身居官位,一心推行新法,但阻力重重,处境艰难,丝毫没享受到“轩冕之乐”,却尝尽为官之苦。

【解析】

20 .

试题分析:首联写景,作用是以乐景反衬哀情,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

21 .

试题分析:此诗是作者在为父亲扫墓时所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以及意欲归隐的愿望。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的心情以及变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的愿望。全诗语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

看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