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古梅二首(其一)萧德藻①湘妃危立冻蛟脊,海月②冷挂珊瑚枝。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注①萧德藻,南宋诗人。绍兴二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古梅二首(其一)
萧德藻①
湘妃危立冻蛟脊,海月②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注】①萧德藻,南宋诗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曾任湖州乌程令。移家千岩竞秀的乌程屏山,故字号“千岩老人”。
②海月:一种半月形的白色海贝。
(8)此诗描写古梅想象新奇,比喻贴切,请简要加以赏析。
(9)请结合诗歌最后两句,简要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什么样的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古梅二首(其一)
萧德藻①
湘妃危立冻蛟脊,海月②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注】①萧德藻,南宋诗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曾任湖州乌程令。移家千岩竞秀的乌程屏山,故字号“千岩老人”。
②海月:一种半月形的白色海贝。
(8)此诗描写古梅想象新奇,比喻贴切,请简要加以赏析。
(9)请结合诗歌最后两句,简要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什么样的心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1)本诗中,比喻手法主要体现在前两句上,抓住“湘妃”“冻蛟”“海月”“珊瑚”进行分析.赏析的时候,首先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然后再分析其在状物抒情方面的效果;
(2)首先阅读最后两句,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抓住“妩媚”“只有晓寒知”进行分析即可.本诗中,诗人以古梅自况,所以要抓住梅的特点和境遇分析诗人的心情;
答案:
(1)①首句中,诗人将梅枝想象成了“冻蛟”,将梅花想象成了“湘妃”,诗人凝视的是枝上的梅花,眼前竟浮现出湘妃水神亭亭玉立在蛟龙背上的倩影(3分);②第二句又以“海月”来比喻梅花,用半透明的海中珊瑚来比喻梅在冰冻的枝干上之姿展现生动形象,表现作者喜爱之情.(3分)
(2)①古梅奇丑古怪,不以姿态媚人,自然得不到人们欣赏,只引起人们的惊怪,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妩媚动人(2分).②最后诗人感叹,这古梅妩媚,唯有拂晓寒风才对它倾心销魂(2分).③诗人以古梅自况,故有知音难遇的慨叹(2分).
译文:
它亭亭玉立,犹如湘妃高高地站在寒蛟的背上;它玲珑剔透,犹如海上的冷月,悬挂在珊瑚枝头.古梅奇丑怪状的枝干令人感到惊讶,怎会使人觉得妩媚?它的神韵,只有清晨凛冽的寒风才能充分感受.
赏析:
原诗共二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得到了清末陈衍的极度赞赏,认为“梅花诗之工,至此可叹观止,非和靖所想得到矣”(《宋诗精华录》).和靖即林逋,他的题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公认为题梅诗的顶峰之作,陈衍的赞语,不免有溢美之嫌.如果将萧德藻这首诗与林逋诗比较,便会发现二诗是不同的格调,所写梅也有本质上的区别.林诗写得神清骨秀、幽独超逸,描写疏枝横斜,清腴爽朗的梅花;萧诗写得拗折孤峭、生硬瘦拔,描写盘囷苍古、姿态怪异的梅花.二诗都很精工,不能简单地定优劣.
萧德藻是怎样来描绘这株奇怪的老梅的呢?由于这梅长在水边,诗便结合水来写.由水,他想到那缀立枝头的梅花,犹如湘妃挺立在那如同寒蛟背脊般的枝干上.湘妃在这里只是借用其水神身份,说明梅在水边,又由湘妃联想到《九歌•湘夫人》中“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句,因而用“冻蛟脊”一词,形象地把梅干的苍劲与梅根的盘屈之状表现出来.次句,诗人远远望去,梅花在晨光中朦胧剔透,他便进一步想象,这梅花犹如海上的月亮挂在珊瑚枝上.这句句格仍同首句,由海月带出珊瑚,同为海中之物,凑在一起,以珊瑚枝形容梅干的错综弯曲,很神似,“冷”字又呼应了上句的“冻”字.两句写的实际上是同一意思,由于比喻新奇,所以不觉重复.通过这两句,再结合第二首中的“百千年藓着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句,诗人所介绍的古梅便呼之欲出了.
三、四句转入议论.清龚自珍《病梅馆记》说:“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株古梅只有盘旋的老根与怪异的枝干,不具备疏、欹的特点,充满奇丑古怪,不以姿态媚人,自然得不到人们欣赏.因此诗人感叹,这古梅只引起人们的惊怪,唯有拂晓寒风才对它倾心销魂.末句与林逋诗“粉蝶如知合断魂”同意,以自然界的晓寒欣赏古梅,表示自己对这古梅的欣赏,同时又有将古梅自况,叹知音难得的意思在内.
(1)本诗中,比喻手法主要体现在前两句上,抓住“湘妃”“冻蛟”“海月”“珊瑚”进行分析.赏析的时候,首先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然后再分析其在状物抒情方面的效果;
(2)首先阅读最后两句,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抓住“妩媚”“只有晓寒知”进行分析即可.本诗中,诗人以古梅自况,所以要抓住梅的特点和境遇分析诗人的心情;
答案:
(1)①首句中,诗人将梅枝想象成了“冻蛟”,将梅花想象成了“湘妃”,诗人凝视的是枝上的梅花,眼前竟浮现出湘妃水神亭亭玉立在蛟龙背上的倩影(3分);②第二句又以“海月”来比喻梅花,用半透明的海中珊瑚来比喻梅在冰冻的枝干上之姿展现生动形象,表现作者喜爱之情.(3分)
(2)①古梅奇丑古怪,不以姿态媚人,自然得不到人们欣赏,只引起人们的惊怪,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妩媚动人(2分).②最后诗人感叹,这古梅妩媚,唯有拂晓寒风才对它倾心销魂(2分).③诗人以古梅自况,故有知音难遇的慨叹(2分).
译文:
它亭亭玉立,犹如湘妃高高地站在寒蛟的背上;它玲珑剔透,犹如海上的冷月,悬挂在珊瑚枝头.古梅奇丑怪状的枝干令人感到惊讶,怎会使人觉得妩媚?它的神韵,只有清晨凛冽的寒风才能充分感受.
赏析:
原诗共二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得到了清末陈衍的极度赞赏,认为“梅花诗之工,至此可叹观止,非和靖所想得到矣”(《宋诗精华录》).和靖即林逋,他的题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公认为题梅诗的顶峰之作,陈衍的赞语,不免有溢美之嫌.如果将萧德藻这首诗与林逋诗比较,便会发现二诗是不同的格调,所写梅也有本质上的区别.林诗写得神清骨秀、幽独超逸,描写疏枝横斜,清腴爽朗的梅花;萧诗写得拗折孤峭、生硬瘦拔,描写盘囷苍古、姿态怪异的梅花.二诗都很精工,不能简单地定优劣.
萧德藻是怎样来描绘这株奇怪的老梅的呢?由于这梅长在水边,诗便结合水来写.由水,他想到那缀立枝头的梅花,犹如湘妃挺立在那如同寒蛟背脊般的枝干上.湘妃在这里只是借用其水神身份,说明梅在水边,又由湘妃联想到《九歌•湘夫人》中“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句,因而用“冻蛟脊”一词,形象地把梅干的苍劲与梅根的盘屈之状表现出来.次句,诗人远远望去,梅花在晨光中朦胧剔透,他便进一步想象,这梅花犹如海上的月亮挂在珊瑚枝上.这句句格仍同首句,由海月带出珊瑚,同为海中之物,凑在一起,以珊瑚枝形容梅干的错综弯曲,很神似,“冷”字又呼应了上句的“冻”字.两句写的实际上是同一意思,由于比喻新奇,所以不觉重复.通过这两句,再结合第二首中的“百千年藓着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句,诗人所介绍的古梅便呼之欲出了.
三、四句转入议论.清龚自珍《病梅馆记》说:“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株古梅只有盘旋的老根与怪异的枝干,不具备疏、欹的特点,充满奇丑古怪,不以姿态媚人,自然得不到人们欣赏.因此诗人感叹,这古梅只引起人们的惊怪,唯有拂晓寒风才对它倾心销魂.末句与林逋诗“粉蝶如知合断魂”同意,以自然界的晓寒欣赏古梅,表示自己对这古梅的欣赏,同时又有将古梅自况,叹知音难得的意思在内.
看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冷凝管的疑问它里面是水蒸气的通道,外面是冷水通道,里热外冷,为什么不会造成破裂? 2020-04-25 …
一个诡辩问题,请教大家了客人:来碗热面.服务员:一碗热面.客人:换碗冷面.服务员:一碗冷面.客人吃 2020-05-16 …
.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冷洋流)被 2020-05-16 …
在天光下,物品的亮面和暗面一定是一冷一暖么?1,在天光下,物品的亮面和暗面一定是会显出一冷一暖的关 2020-06-14 …
亮面和暗面的冷暖对比在整体中是统一的吗?比如冷色的主光源,靠近光源的物体的亮面肯定是会偏冷,相对的 2020-06-19 …
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冬天到了,太阳娃娃躲在云絮里不肯起床。大山公公着急了,一下把她从云絮 2020-06-27 …
阅读小说,完成16~19题永远的蝴蝶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 2020-11-2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永远的蝴蝶①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 2020-11-26 …
阅读小说,完成16~19题永远的蝴蝶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 2020-11-26 …
海雾是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的一种天气现象,多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冷洋流)海面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冷暖 2020-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