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因“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治疗疟疾的有效性”,使全球数百万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颁给了中国药理学家屠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治疗疟疾的有效性”,使全球数百万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颁给了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拉斯克基金会的授奖词中指出:“屠呦呦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转化为今天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85岁的屠呦呦因同样原因获奖。这是中国科学家获得的第一个科学类的诺贝尔奖。
    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无博士学位和留洋背景是“文革”前的历史条件所致,落选院士则值得探究。据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联系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奖有感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刚刚宣布,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奖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诺贝尔奖官网消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奖金将一分为二.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两人一同获得一半奖金,而另一半奖金将颁给屠呦呦.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打破了几个记录: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然科学领域诺奖,女科学家,土生土长未出国不会英语的科学家,未获院士的科学家,研究工作没有发表过SCI论文(国际期刊)的科学家,中医科学家,无博士学位的科学家,最高年龄当选博导的科学家,工作发表到获奖间隔最长的科学家.
      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前些年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而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中国农大原校长石元春、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虽然因涉嫌学术造假而屡遭检举、质疑,却依然可以做院士,好多政府高官也当上了院士.不过,屠呦呦今天却拿到了诺贝尔医学奖!而且是我们中国的科学家第一次获奖.可见在中国做院士可能与你的科研能力无关.
      在当今的中国,杰青、长江、院士、这个计划那个计划获得者、这个级别那个级别的各类奖励获得者,其中有多少是有良心的真才实学者?一旦上靠旁门左道上了某一个台阶,成为所谓的“没有良心的专家(砖家)“就开始为“钱“(经费、灰色收入)而奋斗,利益交换、权钱交换,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而且这些学术败类一旦上台就会肆无忌惮地提拔徒子徒孙和与之臭味相投的人,生生不息…成的真了学霸甚至学匪了!当然在这样的群体中还是有一些有良知的真正专家,但他们对力量甚微,伪币驱逐良币,但愿良币能幸存一二,这才是中国学术界未来的希望.
       估计屠呦呦教授这次获得诺贝尔奖后,中国科学院相关部门估计现在忙于增补她为院士了,这真是自打嘴巴.
       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无博士学位和留洋背景是“文革“前的历史条件所致,落选院士则值得探究.据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
       像屠呦呦这样做出国际认可的重大科学贡献而落选院士的,在我国并非个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统所研究员李爱珍,享誉海内外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饶毅…
        这些人是因为学术水平不高、科学贡献不大而落选院士吗?答案显然不是.从上述几位“落选院士“的治学为人风格中,人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启示.袁隆平至今仍 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扎在水田里研究超级水稻;李爱珍数十年如一日呆在实验室里搞研究,如果不是因为她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 士,恐怕还不为社会所知;屠呦呦除了“不善交际“,还“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比如在会议上、个别谈话也好,她赞同的意见,马上肯定;不赞同的话, 就直言相谏,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屠呦呦的老同事李连达院士语,笔者注);饶毅则是出了名的“敢讲话“,研究之余还在自己的博客和国内外媒体上撰 文,批评中国科技体制的弊端、教授不听讲座的浮躁学风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中国农大原校长石元春、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虽然因涉嫌学术造假而屡遭检举、质疑,却依然稳坐院士的宝座;相当比例的政府高官和企业高管,顺风顺水地当上了院士,风光于政、学、商诸界.
        作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两院院士的评选无异于风向标、指挥棒,具有无可替代的引领、示范作用.其评选是否客 观、公正,不仅事关院士群体自身的尊严和公信力,更影响着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热情,甚至海外留学人员的来去选择.
       默默工作、不善交际、敢讲真话、贡献卓著的落选院士,涉嫌造假、擅长公关、有权有钱的却顺利当选、风光无限.两相比照,向社会传递了怎样的信号?给公众造成了怎样的印象?
      追求权利、鄙视知识!已经成为了我们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的绊脚石!
      再看看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在从事基础教育的人群中,也有许多的专家、学者.但是这些专家和学者,甚至高级教师、高级讲师.又有几人是真正的在一线教育战线上从事教学研究的?用现在时髦的一句话回答您:您懂得!
      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在一个人的人生成长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我本人也仅仅是一个相当于高中学历的中专生,但是可以考取注册会计师证书,让很多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艳羡不已.其实靠的就是在小学和初中打下的扎实的知识基础,才能够举一反三的去领悟许多繁杂的知识结构.可是现在的中国的基础教育,已经成为了很多人潜意识中的鸡肋.甚至有学生也认为当老师是“最没出息的人“才做的.
      这种情况的出现,和我国现在的制度有紧密的关系,天天奋战在教育一线,但是每每晋级评职称,却被主管部门用各种名目的打分政策所打倒.因为打分靠的是证件,而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的教师又有多少时间去搞这些所谓的证件?结果和屠呦呦一样,成为“三无“教师.
      今年屠呦呦的获奖,应该引起决策者的反思,不仅仅是院士的评选制度,也包括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在内的人事造成的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