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问一个关于《道德经》问题第二章中“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里的,圣人之所以“不去”是因为“弗居”,白话

题目详情
问一个关于《道德经》问题
第二章中“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里的,圣人之所以“不去”是因为“弗居”,白话是说“因为不占有,所以其功永恒不灭”.与上文说的“有无相生等”又有什么联系?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因为不居功,也就无所谓“有"又因为无所谓“有”所以就无所谓“无”.但这个说法可与上文的“有无相生"的万物相对的“恒也”有些矛盾.我还有一种理解就是“不居功的圣人”与“居功的人”形成相生相对,从而“不去”.想听一听各位的想法.
还是没有解决我的“恒也”的问题,不过还是解决了我的一点疑问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我觉得这一章主要是表达了对立双方相生相立的意思,而这紧密相连的两方面又可相互促进.所以道家抓住这一辩证法,进而能够深入考察事物,从而从其反面入手反而达到正面效果.
圣人也便是知此常理的人,因此能够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促其成功,即尽各物之性.但其所为也只是辅万物之自然,因此也不会居功,但这却正是人所能够成就的最好最大的功劳了.人或物都会受其恩惠而回归各自本然的状态,这无论对于谁都是一种最佳结果了,圣人之功因此不去.另一方面,对于圣人,不以之为功就不会失去,也不会有负担,因此他也才可能达到最高的功却不失去什么.
看了 问一个关于《道德经》问题第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