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列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乙】
    及陈涉起,沛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守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 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wèi)沛父老,为陈利害。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二三千人,以应诸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补充注释]①沛:沛县。②掾、主吏:官名。③背:背叛。④因劫:借此胁迫。⑤刘季:刘邦。⑥陈:陈说。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吴广爱人 素: ___
②忿 恚: ___
杀两尉 并: ___
沛父老 遗: ___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___
A.辱之 后悔
B.有功 刘季之众已十百人矣
C.广故数言欲 愿君召诸在外者
D.士卒多用者 秦吏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___
②刘季乃书帛射城上。
译文:___
(4)甲文中陈涉、吴广发动起义取得成功,乙文写沛令响应起义却遭杀身之祸,原因何在?请分别作简要的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吴广向来爱护士兵.素:平素,向来;
②使将尉恼怒.恚:使…愤怒;
③一起杀了两个将尉.并:一起;
④送给沛县的父老.遗:留给.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A.让他侮辱自己.令:让/县令事后很懊悔.令:县令.
B.多次立功.数:多次/这时刘邦的部众已有百十来人了.数:几.
C.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亡:逃跑,逃亡/望您把那些逃亡在外的人召集起来.亡:逃跑,逃亡.意义相同.
D.士卒多数被他所用.为:被使用/您身为秦朝官吏.为:作为.
故选:C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此句中重点的词有:而:而且;固:本来.句子翻译为:而戍边而死的人本来就有十之六七.
②此句中重点的词有:乃:于是,就;书:写.句子翻译为:于是刘季用帛写了封信射到城上去.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原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吴先用计赢得众人的同情,杀两尉又断了动摇者的退路,“公等遇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再加上陈说利害且极具号召力的宣传发动,最终得到众人的拥护;沛令身为秦吏,难以得到民众的支持;“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欲诛萧、曹”,召得刘季之众却又不信任他们,甚至要杀害全力支持他的萧、曹二臣,最终他成了孤家寡人.
可综述为:陈胜起义成功是因为他向众人陈述了利害,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沛令响应号召起义时没有听从刘季等人的建议,还出尔反尔,失了人心,因此失败了.
答案:
(1)①平素,向来;②使…愤怒;③一起;④留给.
(2)C.
(3)①而戍边而死的人本来就有十之六七.
②于是刘季用帛写了封信射到城上去.
(4)陈胜起义成功是因为他向众人陈述了利害,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沛令响应号召起义时没有听从刘季等人的建议,还出尔反尔,失了人心,因此失败了.
看了 阅读下列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不同的一组是①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②及以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  2020-06-17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固以怪之矣A.及以至是,言不辱  2020-06-22 …

帮我找找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3Q!1其次诎体受辱2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3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4  2020-06-28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全都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恨私心有所不尽伶仃孤苦,至于成立B.下流多谤议  2020-07-06 …

下列各组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若望仆不相师居则忽忽若有所失B.虽万被戮,岂有  2020-07-10 …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其次诎体受辱B.及以至是,言不辱者/及罪至  2020-07-13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赠黎安二生序(宋)曾巩①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  2020-07-26 …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文后各题。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言,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  2020-11-23 …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A、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等被弄到了这种境地,  2020-11-26 …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A.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等被弄到了这种境地,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