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列各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这两首诗词在内容和情感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语言及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情感态度,结合重要诗句对诗歌内容济宁具体分析.古人悲秋,刘禹锡和毛泽东东却是用另一种角度进行颂秋,这表明他们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领会诗歌的核心要素,重点把握诗歌的语言技巧及诗歌的情感态度,通过分析,揣摩诗歌的思想特征.本诗刘禹锡通过写冲天而上的一鹤,表明一种不低头、不退却的人生态度.

答案:
(1)古人一般都悲秋,刘禹锡、毛泽东两位诗人却颂秋,强调秋天并不是死气沉沉的,在颂秋的同时,表达了他们乐观自信、昂扬向上的豪迈气概.
(2)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译文:
《采桑子•重阳》: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秋词》: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赏析:
《采桑子•重阳》:“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更借凄清、萧瑟、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一“悲”字者.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难老”并非“不老 ”,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矛盾论》).“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但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和比的特点.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下片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这瑰丽的景色难道不“胜似春光”么?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看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诗词,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  2020-05-13 …

春雨阅读题春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这些天,柳树刚发出嫩嫩芽,小草才从地里钻出头来,太阳就像害羞  2020-06-10 …

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个画面?列出小标题.春天又到了.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  2020-06-2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北京的春①北京的春,晚春。②辛弃疾词云:“春在溪头荠菜花。”北京的春,不在  2020-07-10 …

春草上网春草在现实生活遇到上网的问题,总是在用大脑思考一个带有哲学的话题就是没钱又没关系,生活确春草  2020-11-07 …

阅读答题春天又到了。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  2020-11-10 …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题。题春江渔父图杨维桢一片青云白鹭前,桃花水①泛住家船。呼儿去换城中酒,新得槎  2020-11-13 …

一道诗句题春天是美好的.江南的春天,如水墨画般的淡,似云卷云舒般的静.那缤纷的桃花海,浓浓的春波绿,  2020-11-26 …

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6空)(6分)[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1)可堪孤馆  2020-12-07 …

1.请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标题“三分春色一分愁”中“愁”具体含义是什么2.文章极力铺陈春的诱惑,春的温情  2021-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