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大地(节选)毕飞宇①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
题目详情
大 地(节选)
毕飞宇 ①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这是横平竖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那只能说,你的肉眼到了极限。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圆,地方。
②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
③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我们在喝茶、吸烟、闲聊,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我经常犯这样的错。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他老人家经常做噩梦,他在梦里大声地呼叫。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老人家叫醒,赶紧的。我相信,每一次醒来他都如释重负。他老人家一定很享受大梦初醒的轻松和快慰。
④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⑤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在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⑥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
⑦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⑧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1)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
(2)请简要分析第③段所描写的父子对话在文中的作用。
(3)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4)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思考和理解。
毕飞宇 ①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这是横平竖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那只能说,你的肉眼到了极限。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圆,地方。
②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
③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我们在喝茶、吸烟、闲聊,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我经常犯这样的错。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他老人家经常做噩梦,他在梦里大声地呼叫。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老人家叫醒,赶紧的。我相信,每一次醒来他都如释重负。他老人家一定很享受大梦初醒的轻松和快慰。
④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⑤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在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⑥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
⑦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⑧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1)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
(2)请简要分析第③段所描写的父子对话在文中的作用。
(3)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4)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思考和理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前后文意思去分析理解.这是一个句子前后之间是转折关系,在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迷人”指的就前文所描写的,家乡宽阔的平原可以毫无阻隔地放眼到极限;“折磨”的理解应在下文找答案,指的就是第二段所写,在如此宽广的大地上无尽的劳作很是艰辛.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内容上看,父子二人的对话,表现了父子两代人在思想上存在的差异,对劳作的看法截然不同;从结构上看,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引出下文作者对大地的思考,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常用的修辞,结合句子内容作出具体分析.划线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大地上各种声音的奇妙,表现作者对大地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语境去思考,答出其表面义与深层含义.这里画线的句子处于文章的末段,还应从文章的主旨去思考,去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指出了大地的永恒,结合上段福楼拜的话,意思是说大地本身没有诗意,但它却是无法忘却的、不能忽视的存在,我们应对它心生敬畏,就像对日夜劳作的父辈一样.表现作者对大地的热爱与赞美.
答案:
(1)(2分)“迷人”在于家乡宽阔的平原可以毫无阻隔地放眼到极限;“折磨”是指在如此宽广的大地上无尽劳作很是艰辛.(每点1分)
(2)(3分)①表现父子两代人的思想观念的差异(1分).②承上启下,引发读者对大地进行深入思考(1分).③为下文描写大地、思考大地作铺垫(1分).
(3)(4分)综合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写满两个给1分,写满三个给2分),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大地上各种奇妙的声音(1分);字里行间充满对大地的亲切、欢悦的之情(1分).
(4)(4分))①福楼拜精辟的话引起了作者的情感共鸣,大地本身没有诗意与感染力是不争的事实;②故乡的大地是一个永恒的,无法忘却的存在;③像父亲一样的农民还将祖祖辈辈在这大地上艰辛劳作;④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大地的热爱,对故乡的热爱(每点1分).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内容上看,父子二人的对话,表现了父子两代人在思想上存在的差异,对劳作的看法截然不同;从结构上看,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引出下文作者对大地的思考,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常用的修辞,结合句子内容作出具体分析.划线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大地上各种声音的奇妙,表现作者对大地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语境去思考,答出其表面义与深层含义.这里画线的句子处于文章的末段,还应从文章的主旨去思考,去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指出了大地的永恒,结合上段福楼拜的话,意思是说大地本身没有诗意,但它却是无法忘却的、不能忽视的存在,我们应对它心生敬畏,就像对日夜劳作的父辈一样.表现作者对大地的热爱与赞美.
答案:
(1)(2分)“迷人”在于家乡宽阔的平原可以毫无阻隔地放眼到极限;“折磨”是指在如此宽广的大地上无尽劳作很是艰辛.(每点1分)
(2)(3分)①表现父子两代人的思想观念的差异(1分).②承上启下,引发读者对大地进行深入思考(1分).③为下文描写大地、思考大地作铺垫(1分).
(3)(4分)综合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写满两个给1分,写满三个给2分),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大地上各种奇妙的声音(1分);字里行间充满对大地的亲切、欢悦的之情(1分).
(4)(4分))①福楼拜精辟的话引起了作者的情感共鸣,大地本身没有诗意与感染力是不争的事实;②故乡的大地是一个永恒的,无法忘却的存在;③像父亲一样的农民还将祖祖辈辈在这大地上艰辛劳作;④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大地的热爱,对故乡的热爱(每点1分).
看了 大地(节选)毕飞宇①在村庄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今年油菜籽产量比去年提高一成四,就是今年产量比去年产量提高(百分之几),今年产量是去年的(百分之为 2020-05-15 …
一成五就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八五折就是. 2020-06-11 …
“蔡林一面走,一面伸手摸着衣袋,好像里面装着宝贝.”“宝贝”指什么?为什么一现在就要的,急!~~ 2020-06-22 …
问一些成语最珍贵的东西,最可怕的笑,最好的渔夫,最团结的力量,最好的箭术,最冷的天气,最干净的地方 2020-07-24 …
一台电脑按原价打八折出售,后又在这个售价的基础上提价一成二就12%,售出价是2016元,求这台电脑 2020-07-26 …
戊戌变法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它给后人留下的唯一成果就是设立京师大学堂。 2020-11-04 …
一道判断题,和填空李明家2011年小麦产量比2010年增产一成五,就是比2010年增产()%.红红与 2020-11-17 …
语文基础知识1/100打一成语()就像10000-0=万无一失7/2=不三不四写一句表现秋天的诗作. 2020-11-28 …
今年比去年增产一成二,就是去年比今年增产百分之一点二 2020-11-29 …
我是一个女生,高一成绩就是班级前5(一般是第三、第四)年级前60(一般是30、40左右)报文还是报理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