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题目。(14分)我们是一家人秦文君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题目。(14分)

我们是一家人

秦文君

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 我的泪水掉了下来。 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选自《畅销书摘》2006.2 有改动)

1.体验细腻情感,回答:(4分)

(1) 第5段画线句“我的泪水掉了下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 第8段中一家人共进晚餐时的快乐与第3段中“我”感受到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分)

                                                                               

                                                                               

2.理解鲜明形象,回答:(4分)

(1) 母亲开始坚决不同意“分伙”,可后来为什么又改变初衷答应了呢?(2分)

                                                                              

                                                                              

(2)“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母亲没有强拉我一起吃饭,而是“悄悄”地递给“我”一个面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3.揣摩生动细节,回答:(3分)

请从“分伙”过程中找出一处家人一直在关注着“我”的细节,并分析其作用。

                                                                              

                                                                &nb

语文
作业帮用户2017-02-02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1)因为“我”已感受到与亲人的隔膜所带来的凄楚(无助、委屈、脆弱等)(2分。如只答因天冷感冒而掉泪给1分)。(2)“分伙”之初的快乐是初次品尝自由(自主、独立)带来的快乐,“分伙”结束时的快乐是重新感受家庭温暖(亲情、关心)带来的快乐或是与家人消除隔膜、同心同德之后带来的快乐(3分。答出前一点1分,答出后一点1分) 2.(1)母亲决定让女儿经受一次锻炼,在生活中碰壁,然后自己回心转意。如只答因女儿有叛逆倾向给1分。(2)既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又表现母亲善解人意或照顾女儿的自尊(2分) 只答出前一点1分,答出后一点1分。 3.细节一:“家人在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表明家人对我的关心。细节二:“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表明家人仍然在看着我,不放心我。细节三:“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子上放一副筷子”。“以往坐的”表明女儿在母亲心中的位置一直没变(3分。答出细节2 分,分析1分)。 4.通过反复的手法,进一步点明全文的主旨。(答出反复给1分,点明主旨给2分)
1.
分 析:
第五段中提到“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饥饿和被遗忘使儿时的作者感到“无助、委屈、脆弱”,所以落泪。此处要注意,答“懊悔”也可以,但答“嫉恨”是错的,孩子明白是自己要求“独立”的,而不是家人要排斥他。儿时的作者在自己强烈要求下,终于如愿以偿,获得“自由”,不受大人的管束,所以感到快乐,而后来与一家人共进晚餐时,“我”发现真正的快乐是与家人在一起,有亲情的温暖,这种快乐远远超过“独立自由”的快乐。
考点:
查考学生对叙述文体写作方法(细节描写)的了解以及对作品中人物中情感的理解能力。
点评:
此类题是叙述文阅读考试中常考的,其目的是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同时借以提高写作水平。平时阅读文章,不能只看“热闹——吸引人的情节”,还要看“门道——写作方法及作用”,关注情节时,不忘观察细节,思其义,晓其道,读思结合,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提高理解能力,做此类题就会有备而无患。 2.
分 析:
文章一开始就写到“我”的叛逆性格和天真的想法,作为母亲对女儿是了解的,母亲再三考虑后,觉得如果坚决不同意女儿的意见,会适得其反,不如用事实来教育女儿,让她懂得与家人在一起才是快乐的。母亲是为了教育女儿,而对女儿的受苦也是心疼的,母亲更是细心的,了解女儿的个性,所以母亲用女儿能接受的方式“悄悄递给”表达自己的爱护。解答这两题,关键在于对母亲的内心的想法和情感要根据文章内容加以仔细体会。
考点:
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理解能力。
点评:
阅读此类作品,要从情节细微处体会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要注意作品中前后情节的联系和作者对人物细致入微的描写。学习时老师分析作品人物时,要注意老师提示的一些方法,比如用细节和描写手段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用环境来衬托人物等等。做此类阅读题,还是要联系前后文,从情节入手,人细节入手,理解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从而归纳人物形象的特点。此题较难,答得准确全面不容易,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耐心的阅读习惯。 3.
分 析:
此题所述都是文章中是很生动的细节,家人“不时地看我”,就是关切地询问,是真心的期盼,母亲更是没有忘记女儿,细微的行为表现母亲心中时时牵挂着女儿,而“我”也感受到了家人的关注,但“我”又是好强的,不愿意让家人知道我了解他们的关注。细节一和细节三是正面表现家人对我的关心,细节二是侧面写家人对我的关心。
考点:
考查学生对写人叙事的文章中细节描写作用的了解。
点评:
写人叙事的作品都是用故事情节来一步步展示人物形象的,而在情节和对人物的描写中,细节真具体越丰富,文章就越生动越感人,本文就是一个例子。所谓细节,就是情节或人物描写的细微之处,细节的运用,往往便故事情节更引人入胜,使人物形象更真实。平时阅读不能只看大段的故事情节,要关注文章生动的细节,体会细节的作用。此题不难,细心体会便能知晓本文细节的作用。 4.
分 析:
文章写前面写“我”由“独立自由的快乐”而感到与家人相隔离的“无助、委屈、脆弱”,在故事情节上有大理的铺垫,在人物的情感上有对比的描写,而且文中也反复提到或母亲“我们是一家人”或我感受到“我们是一家人”,所以到了文章的结尾处,“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一句又用反复的手法提及“我们是一家人”,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表现了全文的主旨:亲情可贵。答此题要注意题干中的“有何作用”一词,要求是回答题干中的引句对主旨的“表达作用”,而不是要回答文章主旨是什么,这点容易搞混。还要注意用什么方法来起作用的(本题中是用“反复”),所以“何”字,要答到“作用”是什么,“方法”是什么。
考点:
考查学生对文章表达主旨方法的理解能力。
点评:
所谓读懂一篇文章,最后读者要明白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即主旨,理解主旨首先要了解文章表现主旨的方法,比如在故事情节中反复出现某一细节或某个有含义的句子,像本文中的“我们是一家人”这句话。答此类题时要了解故事情节为表现主旨的铺陈作用,将结尾处的句子与故事情节相联系思考它的作用。此题并不难,因为在结尾用某一句子来突出主旨是文章写作的常用方法,见多而不陌生,熟悉而易解答,而答题用字不多。
看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题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绿色植物,哪种生理活动4种天气持续进行 绿色植物,哪种生理活动4种天气持续进行睛天,阴天.半阴天,  2020-05-14 …

为了解春季昼夜温差大小与某种子发芽多少之间的关系,现在从4月份的30天中随机挑选了5天进行研究,且  2020-07-11 …

A隔一天去一次,B\C隔两天、隔三天去一次下一次同时去将相隔——天,标准答案12天,算出6  2020-07-22 …

防治噪声有多种方法,其中“隔声”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在此方法中,选择隔声材料是关键,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  2020-11-02 …

2017年中考,阜阳市某区计划在4月中旬的某个周二至周四这3天进行理化加试.王老师和朱老师都将被邀请  2020-11-12 …

三、填空并简析所填词语的表达作用。1.隔天,父亲就用手去一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根细木棍  2020-11-26 …

写一篇作文要分好几天来写,现在写的这篇写事的,写了快2个星期了还没写完.有的时候选好题目,大致想好了  2020-11-27 …

一名篮球队员在一场当天的比赛中15投10中,投进两分球的个数比投进三分球的个数多2倍少4个,但是隔天  2020-12-22 …

三、填空并简析所填词语的表达作用。1.隔天,父亲就用手去一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根细木棍  2020-12-23 …

英语翻译暑假里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吗?1.每天参加一定量的运动2.隔天参加一定量的运动3.平均每星期参加  2021-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