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华丽的语言并非文学的高境界。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从心底流出的文字才最有力量。文贵质朴,莫求花哨,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散文的一个传统,自于汉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华丽的语言并非文学的高境界。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从心底流出的文字才最有力量。文贵质朴,莫求花哨,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
散文的一个传统,自于汉赋。汉赋的华丽炫目,不少是用装饰统治阶级的,其中虽然也不乏精品力作,但在我看,繁复华丽、空话连篇的风格是不值得效法的,有志向和气量的写作者应该有自己的追求。
从大处着眼,人生其实不过是一篇文章而已,有起承转合,有主题思想,也有开头和结尾。散文与我们的个人生活也许贴得最近了,因为它大致是一种应用文体,写作是怎样的,生活就是怎样的。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文字修理得干净了,生活一定会有所变化的。如果假话与套话、时尚话与时髦话堆满世界,那么这个世界肯定是不会让人幸福的,是骗人的。欺骗总是从语言开始,以受骗者在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告终。
在写作中,散文写作是基础。它不仅是基础,还是最难的。回顾一下,我们在初中时就学习造句、写记叙文了,记叙文就是散文。如果一开始就练习写小说和诗,那会更加不得要领,也是不可能的。一切要从基础学起,散文写作就是这样的基础训练。先要用文字把事情说明白、把句子写通顺,也就是所谓的“文从字顺”。这可以说是基本的,也可以说是困难的,这从我们学习的漫长就可以看出了。可见我们从开始就一直在写散文,可是直到几十年后,要写出一篇好文章还是那么难。
就小说家而言,他所倚仗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从小学习的散文写作的能力。小说家有两大功夫:一是记录实际事物的,二是想象和发挥的。前者直接需要散文笔法,后者则需要将想象的事物绘制出。小说家许多时候要有新闻记者那样的素质,即能够直接记录社会现实生活场景,这有点像通讯报道。这种特质再加上想象变幻的艺术手法,二者叠加在一块儿,交错使用,也就形成了通常的小说作品。
我们常可发现,一位糟糕的小说作者不太可能会是高明的散文家;反过也一样。一般说,好的小说家一定会是好的散文家,而写不出好散文的人,也不可能具备创作好小说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的诗歌和戏剧。这是因为抽掉了文学写作所需要的基础——基本的和正常的表达能力。
再极而言之,连散文写作都不能完成的人,有可能是其他领域的杰出人物吗?我们也大可怀疑。现在的看法是,如果一位学生的数学物理功课不好,那么就该选择文科。或者说,一个文科特别好的人,往往数学等方面是不太行的。这是极大的误解。其实使用文字所需要的逻辑能力不比一般的数学换算弱。搞文科的人,只要能够走得远的,他的数学和物理也会是很好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哪怕极短一篇文章,从头至尾写下,都需经历无数次极为缜密的判断。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生就像一篇散文,一个人的风格与他说话写文章的风格有相通之处。
B.文章贵在质朴,就是不要追求花哨,不把华丽的语言当做写作的最高境界。
C.写不出好散文的人,一般不可能创作出其他形式的好的作品。
D.散文自于汉赋,汉赋繁复华丽、空话连篇的风格直接影响了散文的创作。
小题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写得好散文的人,一定是其他领域的杰出人物。
B.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从心底流出的文字一定不是华美的。
C.一个人时常注意修理自己的文字,他的生活一定会有所变化的。
D.“文从字顺”了,就算过了散文写作关了。
小题3:本文阐述了哪些关于文学(不是指小说、散文等某一种文学作品)的基本观点?这给我们做人带哪些启示?(5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观点:①华丽的语言并非文学的高境界;②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从心底流出的文字才最有力量;③文学写作所需要的基础是基本的和正常的表达能力;④文学也需要非常强的逻辑能力。(任答3点给3分)
启示:①做人要质朴实在;②人应该表里如一;③人要勇于说真话。(任答2点给2分)


小题1:
看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华丽...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游艺修道老君答题: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选自《道德经》  2020-06-05 …

《水浒传》最后一回(第一百二十回)写到:宋江喝了朝廷御赐的毒酒,自知道奸人陷害,将不久于人世,虽然  2020-06-18 …

名著阅读(1)《水浒传》最后一回(第一百二十回)写到:宋江喝了朝廷御赐的毒酒,自知道奸人陷害,将不  2020-06-18 …

07年浙江省高速公路自考题立交区合流点前的车道数合计是5车道,合流点后道路同方向的车道数应不小于(  2020-06-28 …

搬是非(一古笑话)寺中塑三教像,先儒,次释,后道.道士见之,即移老君于中.僧见,又移释迎于中.士见  2020-07-01 …

搬是非(一古笑话)寺中塑三教像,先儒,次释,后道.道士见之,即移老君于中.僧见,又移释迎于中.士见  2020-07-01 …

小明理发后,很想看到自己的后脑部理得怎样,他想了想,便利用所学的光学知识将两面镜子配合比试后,终于  2020-07-30 …

名著阅读(1)《水浒传》最后一回(第一百二十回)写到:宋江喝了朝廷御赐的毒酒,自知道奸人陷害,将不久  2020-11-01 …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5分)某闻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笃敬然后能  2020-11-04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观点出自于[]A.《天演论》B.《四�“物竞天择,适者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