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朝花夕拾》中先生为何不告我“怪哉”是怎么一回事?

题目详情
《朝花夕拾》中先生为何不告我“怪哉”是怎么一回事?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寿镜吾先生所谓“不知道”原因臆测
——兼与各位同仁商榷
李记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这样一段话: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先生为什么说“不知道!”?教学时,学生对此提出质疑.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渊博的宿儒”,显然说先生真不知道则比较牵强.《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寿镜吾先生是“不屑于回答”,我们知道“不屑”指不值得,不愿意或认为不值得,含有轻视、鄙视之意.其中只有“不愿意”项较符合文意,其他义项则明显不符,出于“方正”“质朴”这一品格,寿镜吾先生对学生提出问题,自然不会表示“不值得”“轻视”“鄙视”这种不符合其品行的态度来.
究竟什么原因使得先生说“不知道!”并“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粗略分析,约有以下几种.
1、“怪、力、乱、神”思想的影响.由“渊博的宿儒”“拜孔子”以及学生所读书的内容可知,寿镜吾先生是正统先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子不语‘怪、力、乱、神’”思想,对其自然有影响.“怪哉”这一问题就在“子不语”范围内,这是禁忌.先生是儒师,他的表现自在情理之中.
2、维护课堂秩序.鲁迅问这一问题是在“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时机不对,有破坏课堂秩序之嫌,我们知道教师不喜欢学生故意扰乱课堂气氛.此说也能圆通.
3、希望“我”专心学习.先生的“不愿意说”,其实是让“我”知道“做学生是不该问这些事的,”学生的任务是“只要读书”.从后文“我就只读书”以及先生随着我读书的深入,“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可以看出先生的严格,且熟知“我”的学习情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前不久读到一篇文章,专门谈论学生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专心读书,对其成长功莫大焉,二者有着某种联系.这样一来这一说也让人信服.
4、“不愿意说”.鲁迅认为先生是“不愿意说”,这是以三味书屋读书时的眼光来说的.“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这是“我”在不久后获得的人生经验,“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今天我们有时也遇到这种情况,认为别人一定懂得,一句“不知道”让我们很失望,私下埋怨是别人“不愿意说”.理解为“不愿意说”,则合情合理.
鉴于以上分析,寿镜吾先生所谓“不知道”,原因是多重的,背后意蕴丰富,值得我们品味.